篮球的魅力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为什么爱上打篮球?
说实话,绝大多数篮球爱好者,平时应该很少思考这些问题。打球嘛,叫上几个好兄弟,约好时间,背上背包,装上篮球和装备,来到熟悉的球场,热身,分拨,开打。上学的时候恨不得中午饭都不吃,下课铃一响就飞奔到球场,老师和家长们都会说:“要是把这股劲放到学习上该多好......”
就像喜欢一个人往往不需要理由,爱上打球也是如此,很少会主动思考到底怎么就爱上了。但如果真要总结,也能说出些大概。
篮球是我们的青春回忆,青春就是一去不复返的,那些为了打球废寝忘食的日子不会再有了,如今步入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平时很少打球了,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当年的时光,想到一起打球的好兄弟们,六块腹肌有没有变成一块肚腩?
篮球是团队运动,培养集体精神,胜利的喜悦,失败的痛苦,不放弃的信念,队友之间的鼓励以及不可避免的矛盾,都是篮球的魅力所在,因为热爱才能体会,若不爱,也就谈不上感受,强求不来的。
有一个问题更难回答,通过打篮球,你学到了什么?
其实也不难,无非就是球场上那些技巧吗,运球,投篮,上篮,等等,都学到了啊。这么说当然没错,但咱也得承认,大多数人一离开球场,这些技术就派不上用场了,生活中不可能到处给人讲三步上篮要领吧?除非您是篮球从业者。
于是把问题再进一步,通过打篮球,学到了哪些篮球之外的东西?
刚才提到的那些都属于回忆,或美好或悲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片段,可以当做故事素材,也可当做谈资,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任何一项事物,真正影响我们的,往往在于不被发现的一面。
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换位思考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换位思考的,先交代一下背景。我接触篮球比较早,小学二年级开始在专业体校训练,由于个子长得早,小学毕业接近1米8,被北京一所篮球传统名校选中,初中时期就曾代表城市打过全国大赛。说这些不是为了吹牛,只是说相对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篮球爱好者而言,我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比较占优势。
然而初中毕业前我就放弃打球,主攻学业了,高中来到一所重点高中,学习氛围不错,但是没有篮球队,这就意味着校内男生的整体篮球水平偏低,我自然就成了佼佼者。还有一个同学是我之前的队友,我们一起考到了这所学校。所以故事背景就是我们两个所谓的“专业人士”一起来到了一所对篮球不够专业的高中。
于是理所当然地,会有一些热爱篮球的同学来向我们请教,在我那位队友的一次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了一些细节。
那个来请教的同学个子很高,190cm左右,我那位队友想教他一些内线技巧,背身单打,后转身,小勾手,高打板等等。
这位同学步伐还算灵活,很能跳,就是基本功差一些。我那位队友心里很清楚,教他肯定不能像以前教练教我们一样,做几遍示范,说一下要领,再练几次就学会了,得慢慢来。
于是他把动作拆解开来,一步一步地教,动作放慢,大声重复要领,反复做了几遍,心想这下总能看明白了吧?
其实不然,那位同学看完还是一头雾水,跟着做了几遍动作,风马牛不相及,人家说前门楼子,他说胯骨轴子,总之差的太远。我也有点诧异,第一遍肯定不熟练,出错也正常,怎么能差这么远?
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们两个以为把动作放慢,多做几遍示范他就能看懂,其实差的远呢。我给这段故事起名叫换位思考,其实我们两个不是没有换位思考,而是没有懂得换位思考的真正含义。
站在自己的立场为别人着想,不叫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着想,才叫换位思考。
看到这你应该会有疑问,这还不只是用脑子思考的问题,想了解对方的情况,必须提前做调查。比如我们想教这位同学背身单打技巧,可他连运球都还不熟练,这些在我们看来比较基础的技巧对他而言就像天书一样高深,怎么可能一步到位呢?
由此还能引申出第二点体会,对于已经熟练掌握的技术,总会忘记当初学习时的艰难。
你还记得当初是怎么学会三步上篮的吗?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就突然练会了?恐怕很少有人想得起来。再举个例子,当初你是怎么练会写字的?为了练字吃了哪些苦?还记得吗。
你现在拿起球就可以做上篮,提起笔就能写字,都是习以为常的事,谁还记得当初怎么学会的?但是当你在教别人的时候,要知道他还没有经历过你很久前就经历过的过程,这里的换位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你不仅要足够了解对方,还要把自己带回到已经成为过去的阶段,让自己重现变得“无知”,才可能理解对方的内心想法。
上学的时候老师会说:“你自己会做的题,不一定教的会别人”也是这个道理。到了生活和工作中也一样,面对家人,上下级同事或领导,千奇百怪的客户,都需要换位思考,关键不在于是否思考,而是如何思考。
二、不要轻易挑战别人的职业第二个故事讲一段我的打球经历,上文提到了,初中时期代表城市打了全国大赛。有一场我们的对手是一支全国冠军级别的强队,为职业队输送过很多人才。我们学校则更偏向传统的校队,和职业球员基本挂不上钩,说白了就是人家的实力明显强于我们。
但是当时可不会想这些啊,年少气盛嘛,而且我们在自己城市内也是数一数二的队伍,要不怎么能出去打全国比赛呢?所以比赛前即使知道实力有差距,内心也是绝对不服的。当然,这是好事。
可真打起来了就不那么美好了,令我永生难忘一幕出现了,我方进攻,队友给我的传球被抢断,对方快攻一条龙,我从后方全力追上,幸好我够快,绕到对方身前了,只见那人敏捷地迈起三步,腾空而起,在我头上来了一记扣篮。是的,一个初中生,在我头上扣篮了。
我无法用文字形容当时的感受,因为根本不记得了,大脑一片空白就是最真实的感受,因为在我当时的认知中,初中生的对手,即使比我实力强,也不至于当着我的面在我头上扣篮,无法想象的事情发生在眼前,对于当时一个14岁的初中生而言,打击很深。
以至于我后来没有继续打球,除了主抓学习外,也和这件事有一些关系,倒不是经不起挫折,而是在那一刻真正感受到职业和业余的差距,原来有这么大。那名球员是对方的王牌选手,也许现在已经是一名职业球员了。而我在业余水平里也算不上拔尖,从身体天赋到头脑意识,差距太大了。
后来我观察到一些人在看国内篮球比赛时,会说某某球员怎么这么菜啊,球都运不好,空蓝都投不进,我上都行!有时我就不忍心告诉他,你认为不太行的这位球员,如果真和你打一场,你会觉得他像乔丹一样厉害。
我也能理解他们,毕竟没有亲身体会过职业和业余的差距,而不管是职业比赛还是街头野场,都是在打篮球,所以很容易从电视机里的球员联想到自己周围的伙伴。
今年世界杯,中国男篮表现令人失望,于是一些球迷在网上说:“还不如让那些草根街球手来打呢!我看那谁谁就比中国队那谁强!”心情可以理解,都是希望咱们国家队能好,但缺乏基础知识,中国队打的再差,这帮人也是全国打篮球最好的十几个人,你可以指出他们的问题,但不能挑战人家的职业。
在其他领域也一样,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当我们对对方的观点产生质疑,或试图批判对方时,应该先考虑两个问题,我是否专业,对方是否专业,以防管中窥豹。无论如何,不要轻易挑战别人的职业。
三、人生没有规律第三个故事,讲一段失败经历。提到体育故事,总少不了失败、泪水、信念等励志元素,然而现实生活没有那么多励志情节,更多的是永恒的遗憾。不是每个人都有钢铁一般坚硬的意志,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卷土重来。
时间来到我大三那一年,大学学院内的篮球比赛,有一支队伍非常强,我入学以来每次冠军都是他们,比我们大一届,那一年大四了。过来人都知道,大四嘛,实习的实习,考研的考研,课基本都上完了,平时很少在学校,所以他们经常连人都凑不齐,更别提训练了,平时打球都少了。
小组赛我们和他们分在了一组,第一场就是直面对决,之前两年的所有对决我们都输了,这一次却赢了,赢得酣畅淋漓,对方明显久疏战阵,人心不齐,我方则是三年以来的最佳状态。
之后的三场比赛,我队气势如虹,三战三捷,一股夺冠大热的气势,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如此顺利过,毫无疑问,这次比赛就是我队大学四年的巅峰时刻,目标只有一个,冠军。
巧合的是,那支队伍也赢下了后三场,又在决赛与我队会师了。按理来说,我们在小组赛胜过一次,他们虽然打进了决赛,实力也远不如从前,比赛前都不能确定队员能否到齐,我方则有充足的时间训练备战,决赛当天现场明显支持我们的更多,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而且对方已经拿过好几次冠军了,我们可是第一次打进决赛啊,这次要不夺冠,明年估计也没戏了。于情于理,或按照一般剧情走向,都该是我们夺冠吧。
铺垫了这么多,您应该也猜到结局了,我们又输了,输的心服口服,垂头丧气,生无可恋......
对方似乎一夜之间又回到了当初的样子,而我们,终究是嫩了一点。重点在于,那的确是我们大学四年离冠军最近的一次,下一年我们和另一只大四队伍组成一支球队,而关于我们自己这支球队的故事,就在那一次失败后永远结束了。
我本人打过很多比赛,从初中到大学,没拿过冠军,其中有一次刻骨铭心的亚军,始终激励着我,按照故事的发展逻辑,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该是我夺冠了,现实却如此无情。
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们从小听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国的故事,被教育凡事不能轻易放弃,抓住机会重头再来,一次没考好不重要。
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是没有机会重头再来的,时间久了可能都忘了当时的愤慨,人生没有规律,更多是迁就和乐观面对,就像我们大四和另一支球队组在一起,最后真的拿到了冠军,从情感上讲不够名正言顺,但也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了。
人生没有规律,你不能期待自己成为某个励志故事的男主角,但人活着总得向前看,说不定哪天机会又来了,可能与你当初期待的有些许差距,但终究是个机会,要学会知足。
打了十几年篮球,我当然不想把回忆全部留在已经很少去的球场上,细节决定成败,真正学到的,往往来自不容易被发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