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本身不是罪过,问题出在人身上。
执笔:张大猫
编辑:张大猫
定稿:欧阳比文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现在脚上穿的鞋子,是多少钱的?
穿鞋是一件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了,除了我们在买鞋时可能会注意到鞋子的价格,平时基本不会太在意自己的鞋子值不值钱。
但在有些情况下,一双鞋子的价格,可能会引发不小的“地震”。
一双200元的耐克鞋,让贫困生失去了助学金这几天刷手机,看到大家都在讨论什么“贫困生”、“助学金”以及“200块的耐克鞋”。话题之热,丝毫不弱于“凡尔赛文学”。
后来仔细看了一会儿,总算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很简单,就是一个享受国家助学金的贫困生,在双十一期间花了200多买了一双打折的耐克运动鞋。然后这件事被同学举报到了学校,于是这个贫困生的助学金申请被驳回了。
我翻了很久,已经找不到了原帖了。只有一群人在讨论这件事。
观点无非就两种,一种支持,一种反对。而且似乎各说各有理。
支持的认为,既然助学金到了自己手里,怎么花就是自己的事,别人没必要指责,而且比起动辄数千上万的AJ,一双200多打折的耐克真不算贵。真没必要上纲上线;
反对的声音也十分有力,有人说自己工作了月入7k买双打折的耐克还会肉疼,对于没有收入、还是贫困生的学生来说,花200多买双鞋子就是高消费。“他还是不缺钱。助学金应该给那些真正缺钱的人。”
光看到这,似乎双方说的都有理,而且反对的一方似乎更有说服力。
不过后面的情况就有些值得玩味了。有同校的网友补充了两点细节:
第一,这个男生是刚刚申请了助学金,刚审批通过,钱还没下来;第二,这个男生买鞋子用的钱是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打工赚来的。
换句话说,他用的是自己打工赚的钱,来买的这双鞋子。花的不是助学金。不过这也依然没有影响大家的讨论。
大家很快开始讨论起“领助学金的贫困生用自己打工的钱买耐克是不是合适”的话题。
这件事究竟谁对谁错,我也不知道这件事到这里到底怎么算,我心里也没个答案。我也想真有人能告诉我一个客观的答案。他买这双鞋到底合理不合理。
其实类似的事情很早之前也发生过,早在4年前我就见过一篇类似的帖子。当时的记录者是当事人的同学。
当时他的同学是申请了助学金的贫困生,也确实是真的贫困。吃喝都挺费力的那种。平时节衣缩食,勤工俭学。
大二那年过生日,他收到了母亲寄来的快递,是给他的生日礼物。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双价值四五百块的耐克篮球鞋。这是母亲省吃俭用好几个月,买的打折鞋子。作为给儿子的生日礼物。
可当他开心地穿着新鞋去打球时,被人举报了,于是助学金也被取消了。
这两件事放到一起,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是有点儿心酸。
“贫困”其实是无止境的在我们的认知里,“助学金”是要发给那些生活真正贫困,真正有需要的学生们,用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申请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家庭经济困难”。
可问题是,什么样才算贫困?
我们在网上看到的那些生活在山区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人算不算?肯定算。但这种情况在日常的大学生活中能看到吗?几乎不可能。
大家之所以争执的这么起劲,主要矛盾就是每个人对“贫穷”的定义不同。
就像有人的觉得200元的鞋子相当便宜了,而在有些人眼里,就已经是很不错的选择了。所以你让这两种人来判断这件事,答案自然也会不同。
贫困都是相对的。它没有具体的定义。如果贫困生的界定需要符合所有人的定义,那么这件事本身就是个笑话。
想起我一个大学同学,她住在隔壁寝室,是个标准的贫困生。平时也是省吃俭用,勤工俭学。大三那年生日,自己用打工的钱斥巨资300多,买了一套卡姿兰。
为啥选卡姿兰呢,因为她觉得能上电视的都是不错的。不过这套化妆品就一直放在她的书桌上,从来没用过。我们问她为啥不用,她有些害羞,“怕被别人说。”
现在想来,和这个耐克同学比,我这这同学还算幸运,至少没被举报。但我们能因此就斥责她吗?显然也不合理。
即便是拿着助学金的贫困生,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吃糠野菜,穿着十几块的衣服,然后非得低人一等?
所以单就这件事来说,我觉得这个同学确实有些无辜。
但助学金的意义,不在于提高生活品质不过,我们也明白,如果一个人贫困到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了。明明几十块钱鞋子就能满足,却非得要花200多买一双耐克。显然也不合理。
这时候他需要满足就不止是生理需求,还有心理需求。
而助学金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吃饱饭,读好书,能够吃饱穿暖的生活下去,显然不是用来提升生活质量的。
锦鲤妈咪碎碎念
总之这件事见仁见智,我也不知道他到底算不算冤,不过给我的启示倒是很简单,我希望大部分宝妈也都能懂。
至少我们做父母的,现在就需要好好地努力奋斗。当孩子上大学的时候不要让他辛苦到去申请助学金,更不要因此成为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