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毫不讳言,刚开始是看着张佳玮+杨毅+苏群老师的文章,入了这行。
很长时间以来,都在分析怎么写篮球文章。
我的书架上有几十本国内外优秀记者写的体育行业书籍,各有特点。
张佳玮的文笔可遇不可求,他的遣词造句和行文方式,以及文章的切入点,都应该可以让这个行业的99%人佩服,而不应该是冷嘲热讽。
给他出版大量书籍的出版社大哥,我有次和他吃饭的时候,我们聊到张佳玮,圈内人都非常佩服他的高产和文采,而且几本书艾弗森詹姆斯波士顿三巨头传记等,把二手资料用自己的逻辑和语言梳理出来,本身就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
杨毅老师和苏群老师的文章我一起说,许多人都知道,他们早年间一起共事。
苏群是领导爱钻研,杨毅业务能力强,发展多年,杨毅现在带着团队在做,文章更多是现在“共情”的层面去分享,内容也不局限在NBA。
苏群老师更多是从数据方面去写,也涉及他二十多年对于篮球的思考,注重在比赛。
怎么说呢,他们就像是两个武林高手,一个擅长招数,眼花缭乱摄人心魂,一个则不断磨练内功,花了很多心思,但也许初看不会太让人惊艳,越了解越觉得厉害。
这个行业的顶峰,不管你承不承认,就是张佳玮杨毅苏群。
许多人都想成为他们,但是他们的资源和实力,都是不可复制的。
于我来说,我尊敬为这个行业做出过许多贡献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有自己的文风和特点。
所以我会尽量去认识很多球员,教练,体育行业从业者,有时候逮到一个话题,会聊上数个小时。
因为,许多事当你从各个方面来看,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再用你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我觉得就已经很不错了。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当你初看,你会被吸引,然后听到看到一些黑暗面,你也许会觉得“很恶心”,再多些思考和经历,你又会感动于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这个行业有许多从业者,他们的付出,远远多于他们的收获
@潘志立
@猫三
@静易墨
@安可
@球少
@大菠萝盖
@三十分
@网易体育
@Brad Zeng
@o代号9527o
@申屠
曾经我跟网易早年的一位编辑,写出过刘玉栋背后故事的人,他和刘玉栋聊了几个小时,共鸣,心酸,共情,才写出的长文。
后来他不干了,我觉得很可惜,问他,他告诉我“唉,这个行业不赚钱……”
理想重要,口袋也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尊敬你的文字,对它们负责。
在美国,一个好的写手,八成是好的记者,因为他们离一线最近。
在国内……嗯。
你知道球员的球技高超,但你不会知道背后涉及的枯燥战术有上百套,你知道中国篮球差,你不会知道背后牵绊姚明的黑暗面有多么夸张。
篮球,不只是篮球。
篮球,又多想只是篮球。
没有人不喜欢“故事”,好的体育写手,也是个好的story teller,让更多人喜欢上篮球,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篮球,我觉得就是最重要的事。
努力接触更多一线人员,然后给大家传递一些能量,让文字有价值。
我努力想成为这么一个人,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