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奥运会结束至今,也才不过11个年头,作为一名真正的球迷来说,想必大家都还记得08年奥运会中那支表现出色的中国男篮,当时很多人把08年当作中国篮球崛起的开始,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命运和中国篮球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08年奥运会竟然是中国篮球至今最巅峰的存在,而11年过去了,中国篮球不但在世界大赛中面对欧美球队难求一胜,甚至差点连亚洲霸主的地位都不保,可以说中国篮球倒退了不止20年的时间。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总说时代在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全国各地都有篮球场,热爱篮球运动的人数成倍的增长,而职业球员的待遇也越来越好,训练也更加科学系统,那中国男篮为什么还会退步呢?
虽然相比之前,各地的篮球设施都更加完善,通过媒体的传播更多的青少年喜欢上了篮球这项运动,这也造成了中国拥有极大人员基础的假象,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中国讲究的是应试教育,在一些家长眼中,学习成绩就代表一切,考不上大学就代表没有出路,这些青少年整天都需要学学学学,来面对各种升学压力和考试,业余时间还需要学习绘画、主持、钢琴这些来避免输在起跑线上,哪有时间去打球,就算好不容易挤出了一些时间,也会被父母一句“打什么球?学习去”给残忍的拒绝。
而就算有一些开明的父母支持孩子去打篮球,但是在一些5、6线城市,一些小县城中,哪有什么合格的启蒙教练?而且想要进入大城市中的篮球专业学校,昂贵的学费也不是一些农村家庭能够承受的了的,更何况有时连打球的球场都没有,那即使拥有顶级的篮球天赋又能怎么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又在哪呢?
这些所谓的伯乐并不是没有,他们更多的关注青少年球员的身高,去寻找所谓的下一个姚明。下一个王治郅、下一个易建联,但是篮球场上有5个位置,不是说派上5名身高超过2米10大个子就能赢球的,球队也需要有1米9左右的后卫,2米左右的前锋才行,但是电视、新闻中报导的,受到足够关注的,永远是一些身高出众的青少年。
80、90年代的中国篮球整体来说虽然落后,没有欧美国家在训练中那样科学和系统,也没有办法接触到世界篮球先进的技术打法,但是中国球员却另辟蹊径,那就是拼命的打磨自己的基本功,让“基本功扎实”这五个字成为了当时中国队的代名词,正是有这样的根基存在,94年那支年轻的中国男篮才能创造除世锦赛以弱胜强,战胜巴西的奇迹,而姚明进入NBA后,也一只保存着这些的优良传统,曾经不止一名队友和教练提到姚明训练中的努力,这也是为什么在体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处于劣势的姚明,可以成为新世纪NBA中最具统治力的中锋之一。
而且这些球员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国家荣誉感和拼搏精神,个个上了场都是敢将伤病抛在脑后的球员,当年中国队是怎么战胜巴西的?靠的就是一次次不要命般的冲击内线,制造犯规博取罚球换来的,是一次次通过篮板争抢拼来的!老球迷应该还记得,第一次为国征战的姚明和大致,在身体方面都算是十分守弱的,但是面对欧美强队,他们什么时候退缩了?
但是现在的球员呢?空位三分不进,篮下背打抗不动,连罚篮也不进,防守走神,抢篮板失位,内线防守躲人,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篮球最优秀的球员?这就是开着豪车,领着几百上千万薪水的男篮未来希望?就像马健老师说的,面对身高矮了一头的对手丢了18个篮板,难道说像疯狗一样疯抢篮板还需要去教吗?你拼身体拼不过对手,那犯规会不会呢?禁区是什么意思?禁区就是你们的领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入侵者在自己的领土肆意妄为,脸呢?一个个眼高于顶,估计换一批替补席上的愣头青估计在篮板球的拼抢上都比这些人出色,一群20多岁,正值巅峰时期的球员,还需要易建联这位三旬老汉为他们遮羞,如果没有易建联存在的话,真不敢想象,中国篮球是否有和两名主力缺席的韩国队一站之力。
中国篮球的退步,姚明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姚明当年可以自私一点,不那么为国家考虑,可能更好一些,其实当年的中国队虽世锦赛奥运会然两次小组赛出线,但是并没有那么强的实力,就像09年世锦赛决赛上,输给了伊朗队18分,这还是08年奥运会时和西班牙拼至加时赛的中国队吗?是的,不过阵容中没有了姚明,对于当时的其他的球队来说,中国队有没有姚明,实力方面差了一个伊朗队,因为当年姚明的统治力太强了,给了队友一种中国队很强的假象,只要姚明在场,不管是他有没有拿球,都能吸引对方至少两名球员的防守主义力,这也给了中国队其他球员大量的机会,也掩盖了中国队太多的不足,就拿打伊朗队来说,姚明出战的比赛中,哈达迪温顺的像一只小猫,而失去姚明之后,哈达迪这只小猫变成了老虎,在中国队内线予取予求,这就是最明显的差距。
其实按照当年的姚明在篮球界的地位,全完可以拒绝参加一些无关紧要的比赛,让中国队其他球员看到自己和其他国家球员之间的差距,就像王仕鹏在本届男篮世界杯上所说的那样,排位赛不要让阿联打,让这些眼高于顶的球员知道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是。但是是什么让姚明放弃休假,重伤后提前复出,让易建联带伤出战,是他们爱国的那颗心,是为国出战的荣誉感,是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不过在一些年轻球员身上,却完全看不到这些。
还有职业联赛过于追求战绩和商业化,这点在盈利方面无可厚非,但是培养年轻球员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却十分有限,因为从15岁开始培养一名年轻球员,到这名球员可以为球队出战,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无法估算的,而且还要面临球员打不出来的情况,但签约一名出色的外援所花费的却是可以计算的,还能够吸引上座率。提升球队战绩,也不需要在去培养这些外援,何乐而不为,那这样的联赛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即使一些球队拥有不错的青训系统,也着重于培养自己的年轻球员,但是机会呢?上场机会在哪?没有比赛的历练,这些球员什么时候才可以成长起来?为什么90年代会出现优秀球员井喷的情况?因为那时候外援是辅助品,联赛中主打的还是中国球员,现在呢?外援主宰比赛,中国球员成为了配角,特别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负的也是外援,这让很多中国球员习惯在关键时刻看外援发挥,在联赛尚且得不到锻炼的机会,那在国际赛场上期待这些人化身关键先生,现实吗?
这就是中国篮球倒退了二十多年的原因,中国新一代年轻球员,不但丢掉了老一辈球员的那种“精气神”,连基本功方面都极少再下苦功,更多的是去追求打球的观赏性,在这里小编想到了一句俗话“没有学会走,就先去学跑”。希望这些年轻球员要有自己的荣誉感和尊驾,练好基本功和身体的对抗性。
也希望那些所谓中国篮球的伯乐,别再一味凭借身高去判断那些孩子是否适合打篮球,毕竟1米60的博格斯,1米70的小土豆韦伯,175的小托马斯,1米83的保罗和艾弗森都已经证明了篮球并不是完全属于巨人的运动,更希望国家可以将基础篮球教育普及到任何一个小县城,去寻找和培养属于自己的保罗和属于自己的艾弗森,别让中国篮球重走中国足球的老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