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贝母兰常被误当成石斛作药用,而且这种混用的做法已有近千年。贝母兰全属约 200 种植物,我国有 26 种,其中云南产 23 种,分布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和太平洋群岛上,种间差异很大。
该属兰花为附生、石生及地生,合轴生长,但多为大型的附生兰,花朵颜色一般都很鲜艳。假鳞茎别具特色,幼时表面光滑,老年有皱褶,无论是卵形、锥形还是柱形,顶端都会生长1 ~ 2 片叶子,这是最显著的特点。花莛由假鳞茎的基部抽出,花色以白色为主,花朵大小、形状与花色依种类而异,叶子一般为革质的宽厚叶,呈椭圆形并有褶皱。
卵叶贝母兰
依据原产地不同,常将贝母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热带地区的种类,喜高温,叶常绿,全年生长,无休眠期;第二类是亚热带或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种类,有明显的休眠期;第三类是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的种类,落叶,休眠期长,喜夏季凉爽。当前流行栽培的种类可按花序形态划分为垂直类和直立类两大类别,垂花类中流行的栽培种类有贝母兰、柔氏贝母兰、栗鳞贝母兰等。而直立花类流行栽培的种类有流苏贝母兰、卵叶贝母兰等。
贝母兰是兰属中花最大的一种,原产于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地区和我国西藏东部,属高海拔地区种类。近球状的假鳞茎长得十分紧密,类似一串葡萄,花序在假鳞茎基部抽出,垂下一朵朵白花,花色洁白通透,唇瓣上有金黄色的毛状突起,如同手捧金环的美丽少女。花期 12 月至翌年 4 月,花期苞片不落。贝母兰喜冷凉环境,忌干燥、酷热和强光,适宜低温温室栽培。该种有很多优良的栽培品种,如‘白詹姆’、 ‘克里斯汀’、‘索菲’、‘苏瓦达’等。
流苏贝母兰
流苏贝母兰原产于喜马拉雅地区,包括印度、尼泊尔、泰国、中国、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越南向东南延伸至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及太平洋诸岛屿。生于低至高海拔林地,但以海拔1500m 左右分布最多,多生存于有苔藓的岩石及峭壁上。具匍匐根状茎,其上有多个卵形假鳞茎,宛如晶莹的翡翠。顶生两枚叶,基部狭缩成短柄。唇瓣较阔,有红褐色斑纹,边缘呈细流苏状,中央有褶片。花期 8 ~ 10 月,少数冬季开花,花白色或鹅黄色,在绿叶的衬托下风韵高雅。适于园林疏林下栽培盆景、假山等。
卵 叶 贝 母 兰 原 产 于 云 南、 西藏、 不 丹、 锡 金、 缅 甸 等 地。 生 于1900 ~ 2400m 的林中树干上或沟谷旁岩石上。植株较矮,株形紧凑,花大,白色的花瓣与唇瓣中的橙黄色斑相映,十分美丽雅致,是难得的观赏花卉和亲本材料。由于滥采乱挖野生资源,目前野外仅有少量零星分布为我国濒危物种。花期 6 ~ 7 月,果期 7 月。可用无菌播种或分株法繁殖,栽培环境要选择湿度高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贝母兰因产地不同,对环境要求也有所差异,我国原产地种类生长适温为 16℃~ 26℃,寒冬来临时,5℃以上便可安全越冬,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5℃。适宜种植在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温暖、潮湿、半阴的环境,忌阳光直射及干燥。对肥料要求不高,半个月浇施 1 次 2000 倍液的平衡肥,花芽分化时改施高磷、钾肥,有助于多开花并提高植株抗性。在冬季气温较低时需全光照,必要时可移入屋内栽培。
晚春、夏季及秋季阳光强烈时,需遮阴30% ~ 50%,通常叶色呈暗绿色时光照不足,呈黄白色时则光照过强。生长季节需保持基质湿润,但不可积水,如天气干燥,每天需数次喷雾,使环境有较高的湿度,防止叶片及假鳞茎失水过多而萎蔫,每次浇水量以能将盆栽基质全部湿透为宜。冬季气温低,需控水,微润即可。
贝母兰主要通过无菌播种以及分株的方式进行繁殖,一般每隔 2 ~ 3 年分株 1 次,春秋两季均可进行。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在分株前减少浇水,使盆土保持在较干状态,株后每丛至少要保留 5 个假鳞茎。上盆时先以塑料泡沫碎块覆在盆底孔上,其上依次铺撒 40%的兰石和 30% 的树皮,再将兰石和树皮的混合物均匀的撒于其上,最后铺上苔藓植物进行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鳞茎刚刚埋入土中为宜,最后浇透水。刚上盆的植株应放在半阴处,温度控制在20℃~ 25℃左右,前两周可不浇水,待新芽或新根长出 2 ~ 3cm 时再浇水。植株幼小时,为促进其生长常增加遮阴量,减少阳光直射,以利于营养生长,一般应遮去阳光的 60% ~ 70%,植株长大后可增加光照,通常叶片呈暗绿色常为光照不足,叶片呈黄白色则阳光过强。生长期内经常浇水,干旱季节还应常向叶面喷水,每次浇水量以能将盆栽基质全部湿透为宜。
国外有一些贝母兰的杂交品种用于商业生产,但目前国内尚未有商业品种用于生产,市场上的一些本属植物大多属于原生种。野生的贝母兰美丽绝伦,异常稀少,是弥足珍贵的物种,仅靠分株繁殖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植株。由于缺乏对野生资源的保护意识,滥采滥伐现象严重,贝母兰正濒临灭绝的危险,如卵叶贝母兰等几个品种已达到了灭绝的边缘。
而野外兰花资源的恢复时间很长,通常需要 8 ~ 10 年才可能长出小苗,依靠自然恢复很难保护野生资源。这就需要加快对贝母兰快速繁殖方式的研究,同时呼吁大家要有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森林的同时还要保护兰花资源,杜绝滥采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