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关专家称,目前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只有16%的企业认为投入获得了比较好的回报。
总体来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想和现实还颇有差距。海德思哲咨询合伙人郑宇彤表示:大部分中国企业抱着3-6个月显著实现销售增长、降本增效的目标,对试错容忍度较低。“在亚洲,只有40%企业以此为动力,而中国达到80%。”他还提出,如果企业只盯着生产效率,可能事倍功半,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应当从企业战略层面考虑,去实现业务模型的转型。
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没钱转型或难以评估回报,确实是十分尖锐的矛盾。对此,业内专家已经摸索出一些解决办法。
中科院战略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吴静教授认为,首先帮助企业上云是“性价比特别高的方案”,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很多人还将云视作一种存储资源,但其实企业上云后,SaaS层面打通业务有助于企业实现业务链条的平台化。
但同时吴静也指出:不同工业种类的技术需求特别大,需要专业人才来支撑。北明数科董事长王进宏称:“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融合问题。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不太懂传统产业工艺,传统企业对新兴技术理解又不是很到位。”
哪里找到这么多既懂业务逻辑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了限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过去,互联网大厂普遍以项目制去服务工业头部客户,让工程师驻厂,不计成本去做标杆案例。某大厂的智能制造人士告诉AI财经社:“把工程师派进工厂,10个人一个月就是上百万成本,确实只能顾及头部客户。”
但如今事情有了变化。互联网公司摸索出的新玩法是建设产业集群,比如在重庆找出8大产业,归纳同类企业的痛点,然后以平台而非项目制来提供服务。
腾讯云副总裁蔡毅表示:“如果(做数字化转型)只服务一家企业就不划算,但面对整个集群,能拉来更多合作伙伴来做生意。这对供需双方都是好事情。”王进宏也表示,平台化能将企业上云的成本从数百万元降低到数万元。
目前,腾讯正在重庆推行这种做法。重庆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涵盖电子、汽摩、装备制造等领域,是中国整个西南部制造业高地,同时企业信息化程度也全国领先。腾讯云智能制造总经理梁定安透露,未来,会把产业基地的做法推行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记者/牛耕 编辑/赵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