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导演刁亦男,拍摄了一部纯粹炫技的作者电影,或许在电影语言和摄影技巧上,对他个人是新的突破和成就,博得了一众影评人的好评,然而对大众观众非常不友好。
近两年的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作品,不论贾樟柯的《江湖儿女》还是王小帅的《地久天长》,论剧情的流畅程度,都要远强于这部《聚会》,论观影门槛也要远低于这部《聚会》,可以说都是可以勉强当做普通剧情片去观影的,然而票房也只有7000万,4500万,都亏本了不少。
相比之下,如此晦涩难懂、全程方言,对观众十分不友好的《聚会》,居然能做到首日票房4500万,3天票房就突破了1.3亿,可想而知,【胡歌第一部男主角电影】这个嘘头本身,给票房带来了何其巨大的加成。
或者说,胡歌是透支了他个人大半的票房号召力,让太多原本根本不会看此类电影的影迷观众,仅仅因为他个人而走进电影院。
这种靠主演个人号召力和流量,来带动冷门文艺片票房的运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年底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该片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次级单元,在同年金马奖获得5项提名3个奖项,又有在两部《北京遇上西雅图》收获了15亿票房的“文艺女神”汤唯主演。
因此,主创人员亲自下场,将一部全程方言、剧情晦涩、个人风格浓厚的小众文艺片,包装成一部兼有科幻因素的浪漫爱情片,面向以夫妻情侣档为主体的观众,大肆营销所谓“跨年一吻” ,利用预售和首日超高票房,硬生生骗了2.82亿的票房,不但将7000万的投资回本成功,投资方更赚得盆满钵盈。
然而,这样的票房成功,本身就是建立在透支主演个人号召力的【杀鸡取卵】!愤怒的观众给《地球最后的夜晚》打出了猫眼2.6分的超低评分。
直接后果立刻彰显出来:汤唯搭档雷佳音的新片《吹哨人》,《北西》系列导演薛晓璐的新片,也在《聚会》的同档期上映,然而,这部投资巨大、质量中规中矩的商业片,广大观众已经完全不买账了。5000万澳元(约2.4亿人民币)投资,票房不到5000万,是今年亏损额最大的电影之一,仅次于投资3.6亿,票房1.2亿的《上海堡垒》。
如果说雷佳音幸亏还有另外3部商业大片的存货电影(张艺谋新片、搭档周冬雨、张国立的《坚如磐石》,搭档葛优、李现的《古董局中局》,搭档于和伟、杨幂、佟丽娅的《刺杀小说家》)可以期待回血,那么对汤唯这样本就年过40的中年女星而言,这样的票房惨败,足以让她基本退出商业电影市场。
《聚会》的营销宣发,显然是汲取了《最后的夜晚》的经验,没有过分强调和夸张影片的商业元素,而是一直主打胡歌个人号召力,以及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质量口碑。
那些此类小众影片的爱好者,观影后大约十分满意。胡歌的忠实粉丝,也当然心甘情愿去五刷十刷买单。因此,幸亏没有遭遇类似的“口碑反噬”。
然而,绝大多数胡歌的路好观众,带着将这部影片当做有一定可看性的【犯罪题材类型片】的期望值去观影,还是不免大失所望。——结果呢?就是影片上映第四日,单日票房就直接下滑到一千多万。代表大众观感的猫眼评分,更直接从开画时的8.5分,一路走低到了7.8分。
影片上映一周,排片量就被砍到第7位,只剩5%,被接下来上映的几部新片直接腰斩。
而且,这部影片不止是浪费和透支了胡歌的票房号召力,也并没有给他充足的【影帝momoment】来发挥个人演技,冲击后续奖项的充足空间,而就是将胡歌当成了导演实现个人意图的“工具人”在使用。
(据说,胡歌最后吃面的那场戏,完全拿出了影帝级的演技发挥,却被导演认为是和整体氛围不协调,剪辑得只留了几个镜头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