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1、数目最初1~2个,可因自身接种,周围可出现2~5个成簇的卫星状溃疡。男性好发于阴茎冠状沟、包皮、龟头、肛门。
2、潜伏期一般2~3天,典型下疳初起呈小的炎性丘疹,迅速变成脓疱,破溃后形成圆形或卵圆形表浅溃疡,性质柔软、疼痛明显,直径约数毫米~2cm,边缘不整齐,呈穿凿性,周围有炎性红晕,溃疡底部覆以灰黄色坏死性脓苔和脓性分泌物,易出血。
3、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阴唇系带、阴蒂和肛门,亦可发生于子宫颈及尿道内。约有半数患者可发生腹股沟淋巴结炎,男性多见,女性很少发生,以左侧为多,常为单侧性,约为指腹大,表面红肿热痛,有波动,可形成单腔脓肿,易破溃,流出粘稠脓汁,愈后遗留瘢痕。
[病因]
致病菌是杜克雷嗜血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呈短棒状,两端钝圆,长约1.5~2um,宽0。2um,呈纵行排列故又称链杆菌,可平行排列呈数排或呈鱼群状。多数存在于细胞外,少数见于细胞内呈团状排列。对热耐受力差,在65℃时可很快死亡,但耐寒性强,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生存。
[诊断]
磺胺药为首选药物,可服复方新诺明每次4片每日2次,至少7日;或红霉素0.5g每日4次,共7日;亦可服四环素0.5g每日4次,共10~20日。
[治疗]
根据有不洁性交史,外生殖器出现一个或多个疼痛性溃疡,单侧腹股沟痛性横痃,破溃后形成“鱼口”;从溃疡分泌物或腹股沟淋巴结抽出物作革兰氏染色涂片检查,可查出革兰氏阴性短棒状链杆菌,梅毒螺旋体检查及梅毒血清反应阴性即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
软下疳主要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感染以后,一般经过2到5天的潜伏期,在外部位发生了一个小的红色丘疹,软下疳丘疹很快变成脓疱,脓疱经过2到3天后破裂而成为溃疡,溃疡呈圆形或卵圆形,具有潜行性,边缘柔软但不整齐,周围皮肤充血,基底面为血管丰富的肉芽组织,上面覆盖脓性分泌物,软下疳患者常感溃疡处疼痛,触之加剧,若继续扩大,往往在其周围出现2到5个成簇的“卫星”溃疡,如不经治疗,病变往往可持续一二个月,最后愈合形成疤痕。
软下疳的诊断
根据发病前的性接触史,尤其是不洁性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经过,较短的潜伏期后发生软而扁的丘疹、脓疱、溃疡,单侧性的化脓性淋巴结炎,直接镜检和培养检出杜克雷嗜血杆菌,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DNA,即可作出诊断。
诊断依据:Barber氏对本病诊断作如下建议,并作为诊断标准:①阴部溃疡,一个或多个;②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阴性;③梅毒血清试验阴性;④病损潜行性边缘取材涂片,用瑞氏染色未发现朵诺凡小体(肉芽肿荚膜杆菌),而用革兰氏染色可找到短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软下疳的检查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
1、镜检:从软下疳开放性溃疡取材涂片标本染色,杜克雷嗜血菌易检出,未破溃病灶从脓肿或横痃中穿刺,取其穿刺液涂片标本染色也易检出,更为典型,用美蓝染色或革兰氏染色等镜检用10times;100倍油浸观察。
2、培养检查:软下疳菌分离培养较为困难,故在采取病变材料时应注意取软下疳溃疡边缘下贮留脓汁或穿刺横痃抽吸的脓汁作为检体,或再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溃疡底面后,再用生理盐水湿棉签涂抹标本送化验室培养。
专家介绍,国际上软下疳的标准培养基一种是GCHGS(Hammondgonococcalmedia),由淋球菌琼脂培养基加牛血红蛋白、胎牛血清、万古霉素及纤维素、氨基酸等组成;另外一种是MHHb(Muller-Hinton琼脂,由Muller-Hinton琼脂、马血、万古霉素及其他培养成份组成),上述两种培养基可以同时应用,以提高阳性率。
菌落常于接种后24到48小时形成。色灰黄而透亮,直径约为1到2mm。从菌落处取材作革兰染色阴性,为成双的短杆菌,成链状排列。同时应作生化反应以鉴定之。主要有:氧化酶试验弱阳性,过氧化酶试验阴性,非卟啉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硷性磷酸酶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