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的7.4级地震,造成西丽高速玛多县境内的野马滩大桥和野马滩2号大桥发生坍塌。
坍塌的两座大桥相距3千米,其中野马滩大桥全长507米,野马滩2号大桥全长907米。由于野马滩大桥与震中黄河乡直线距离仅7千米,受损更为严重。
野马滩大桥双向均已坍塌,坍塌的桥面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断裂,桥墩也不同程度受损。
玛多7.4级地震中桥梁的破坏叫“落梁”,是桥梁在地震中受到的损失中的一种,还有桥梁支座的破坏、下部结构及基础的破坏等等。
地震中破坏的桥梁并不少见。
在1971年美国加州地震中,由于桥面板之间以及桥面与桥台之间的碰撞导致大部分的公路桥梁产生损坏。
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桥梁结构的主要震害形式有支座破坏、梁间碰撞损坏、主梁脱落等。
在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一座高速公路高架桥由于支座破坏引起梁体间的碰撞,进而引发桥梁发生落梁破坏。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大量聚集,人们对交通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一旦破坏性地震使桥梁坍塌或破坏,桥梁作为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将会导致整个交通网络陷入瘫痪状态,直接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影响整个城市生活的正常生产运转和功能的发挥。
震后立即开展救援行动,坍塌的桥梁更是给救援队伍行进带来巨大的困难。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部分重灾区由于桥梁、公路等交通设施毁坏极其严重,只能通过空中运输,致使救援队伍、重要的救灾物资等无法快速通过陆路抵达,阻碍了救援工作的进行。
桥梁本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工程,却在地震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要减少桥梁在地震中受到的损伤,首先要做好桥址选择和调查工作,考虑局部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对桥梁震害的影响,以便为采取抗震措施提供依据。
建桥选址时应尽量避开发震、断裂地段及其邻近地段,以及可能发生大规模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地段。软弱土层、可液化土层和地层严重不均一地段,地形陡峭、孤突、岩土松散、破碎的地段,地震时可能塌陷的暗河、溶洞等地段,也应尽可能避开。
在地震区建桥,桥的构造上应选择形状简单、整体性好、抗扭刚度大的形式,并加强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联结部位,以防落梁。
还可以采用减隔震技术,有效减小地震对桥梁的破坏。
最后应该加强桥梁抗震构造措施,提高桥梁结构抗震能力,对桥梁结构构造进行改善和加强处理。
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施工质量。桥梁震害常常发生在施工质量不良的薄弱环节,确保工程质量也是抗震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5.12汶川地震中山区公路桥梁震害及启示_杜修力
桥梁震害及抗震设计方案_王济源
地震作用下桥梁防碰撞及防落梁措施研究综述_张钦宇
汶川地震中的桥梁落梁震害分析及启示_孟杰
梁式桥地震碰撞响应与防落梁措施研究_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