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昨天的新闻,杭州10岁小男孩上四年级,成绩在班级里数一数二,但他有个非常强势的父亲和一个非常“鸡娃”的母亲,父亲只要他考试没考第一名就会批评,母亲则在每天的作业完成后还有补充练习题。在这样的“关怀”下,孩子只要听到“作业”,就浑身抽搐,倒地不起,每天最高发作几十次,被医生诊断为分离性障碍,即俗称的癔症。即便在住院期间,孩子的妈妈还是会抽查乘法表。
问题是,这样的新闻不是个例。
我家“小花生”的班级里一共49名同学,80%的同学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几乎没有周末;我家小侄子上初中,近3年来没有一个可以完全放松休息的周末,每天从早到晚课程排得满满的。
毋庸置疑家长们都是爱孩子的,但到底是什么让家长们这么焦虑,甚至是“虐待”自己的骨肉呢?
个人认为,还是社会的就业环境、收入差距过大,造成了行业歧视严重,导致压力一代一代往下传。
70年代,成为一个工厂里的工人和成为一个政府机关里的工作人员收入效益是基本相当的,所以我们父辈在我们小时候并没有给我们这么大的压力。
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忙于农活,不会陪着我写作业,不会要求我上培训班,甚至都不问我的考试成绩,家里也没有电视,小的时候甚至都没有电,用着煤油灯。但我有充足的时间在田野里撒丫子瞎跑,挖蚯蚓、抓知了、爬树、下河;也有充足的时间劳其筋骨,在家里给菜地除草、放牛、喂养鸡、鸭、鹅……
可现在社会的层级分化现象更为严重,就业的要求苛刻,对普通工人、无学历要求的就职行业部分人存在歧视,所以这届家长普遍自己就已生活在焦虑当中。即便我们在心底希望孩子可以无忧无虑、天真浪漫、快乐成长,可看到周边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学会了几何、方程,会几千个英语单词,瞬间就又会觉得“如今不鸡娃,以后孩子在社会上被其他从小被鸡的孩子挤占的没有立足之地的时候后悔也晚了”、“孩子多学点知识没坏处”,古语都说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还能学死人不成?
所以,我们也非常矛盾,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每个家长真的需要一颗平常心,不要焦虑,不要被焦虑。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将来就是上清华、北大的料,毕竟全国每年近千万的孩子高考,能上清华北大的凤毛麟角,理解你的孩子想玩的心情,允许你的孩子调皮捣蛋。
其次,任何时候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人生的路还那么长,世界的变化那么快,光有分数,孩子未来能适应得了复杂的社会吗?你今日拼尽全力让孩子追求的东西,或许只是孩子未来人生中最不值一提的砝码,只要他平安健康就好了。
第三,好好说话,好好说话太重要了。可是在我们的传统家庭中,真的是不喜欢讲“爱”这个词,我的爸爸妈妈就觉得夸奖孩子会让孩子们骄傲自负、志得意满,而批评和打压式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更为懂事,成长为优秀的孩子。加之我们文化里要求的恭谨谦逊,所以即便是别人在夸奖自己的孩子时,也不会有人理所应当地回应“我的孩子就是很优秀”。
第四,不要盯着你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在“小花生”未上小学之时,周边的家长们提出的最多的意见是一年级一定要帮他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盯着他,保证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业。但是这样真的是错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如果父母盯着他写作业,就得做好一直盯到高三的准备,因为只要你不盯,孩子就会开始放松。
第五,不要大喊大叫。我们都知道大喊大叫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但是,依然有很多父母就是忍不住,有的还心脏病发作送医院。那这个原因在哪?原因就是投射,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因为写错作业这件事情受过打击和委屈。
从今天起,做一个无条件爱你的孩子的爸爸妈妈吧,让每个家庭和和谐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