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杨阳
版式:邓尖
最近几天,众多中概股公司都按时交了财报。
看着他们左一个小目标、右一个小目标完成得挺不错,不由得让人心生好奇,这些电商究竟哪家从我们这些“羊”身上薅的毛最多?
论起赚钱,就不能用GMV了,因为里面有成本,但如果只看净利润的总额,公司体量不同,也很难衡量究竟谁更躺赢。所以就按人们时长说的,看看电商大厂们从用户的每一单上平均能挣多少钱——这就得用净利润除以订单数,大概就是每一笔订单大厂净赚的银子,姑且就这么算吧。
出乎我的意料,按照这样的算法下来,排名第一的,竟然是——唯品会!
算法不尽科学,推导不算严谨,过程可谓曲折,数据也挺复杂,但大概方向差不多,你品,你细细品。
唯品会赢了
滴滴美团最惨
大家先来看一张表:
根据公开数据拿算盘算的
除了拼多多在用利润换市场外,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其实电商大厂都是挺赚钱的——正如互联网在中国兴起之初无数创业者对风投们最爱说的那句话“未来十亿(1999年那会中国差不多才十亿人口)中国人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赚钱……”的誓言,还真不是盖的!
但是,现在最苦B的可并不是电商了,而是服务型平台——滴滴和美团。正如某退市互联网公司大佬跟杨姐说的那样:好开的油田都已经被巨头开发光了,剩下的人只能拿着吸管在浅油层里拼命地吸……
1、唯品会最赚钱——平均每单赚将近10元。
居于榜首的特卖电商唯品会(NYSE:VIPS),2020年,唯品会净收入为1019亿元,同比增长9.5%。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持续经营净利润为68亿元,2019年为58亿元。2020年总订单量为6.92亿,去年为5.66亿,同比增长22%。
再看2021年Q1,唯品会的净营收增长51%到284亿元人民币,但是同期的净利润却同比增长了125%,达到15亿元!利润增速超过了营收的增长。且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7亿元同比增长73.7%。
与此同时,Q1的总订单量1.755亿份——其实,Q1里唯品会的活跃用户数4580人,比去年同期的2960只增长了54%,超级VIP用户数489.1万,同比只增长37%,但订单量却增长了44%。
财报数据
所以,尽管唯品会每单净利润从10.25元略有下降到了9.7元,却仍然是所有电商里平均每单最挣钱的公司。
2、做平台的阿里巴巴,每张订单为其带来的净利润大约在1.1元到1.85元之间。
注:由于阿里巴巴自己不卖货,只是商品信息的搬运工,其收入主要来自中国零售商、中国批发商、云计算、蚂蚁金服等业务的收入总和,因此咱们只能粗略地计算,阿里巴巴的利润是多少订单积累出来的,每一单挣了多少钱(周围生态业务的盈亏也算在内,都算是核心商业的支持成本)。京东也是同样的逻辑,包括京东物流和金融科技对电商的支持在内,平均每单的净利润。
从财报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2021年Q1归属股东的净利润是1503亿元人民币,GMV8.119万亿。
但是阿里巴巴并没有披露订单量。杨姐只从网上找到了2020年媒体披露的阿里的客单价为70.3元人民币。
咱们这个算法的前提,就是淘宝和天猫必然存在平台交易的客单价和订单数,这是一个平均数,那么我们越接近这个平均数,就越接近真相。
所以,如果按照公开数据2020年Q1的客单价70.3元不变,2021年Q1里阿里的订单量大概为GMV÷客单价=8.19万亿元÷70.3元=11650071亿订单量。从而单张订单为阿里创造的净利润就是1503.08亿元÷1165.0071(亿单)=1.29元。
当然了你会说那如果消费升级,这一年里淘宝天猫上的客单价涨了呢?你说的对!但其实同样也存在着“疫情导致客单价降低”以及“与拼多多决战百亿补贴导致客单价降低”的可能,不是吗?或者又有人说,阿里巴巴Q1被罚了,这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应该看扣非净利润。
好,不管那么多了,姐都给你都列上,必有一款口味适合您(如果表里没有,请自己用算盘计算):
换句话说,即便是客单价在60-90元之间波动,阿里巴巴不管有没有被罚,其每单产生的利润也在1.1元到1.85元之间。
这个数字距离唯品会似乎有些远啊。不忙,继续看京东的。
3、京东每单净利润在1.33元-7.6元之间,是不是很符合伦家一贯高大上的“阶层”?
没错,京东在电商界一直以服务高端人群为主要特征。但是这十多年青葱岁月过去了,京东的客单价也在持续下降。
近期媒体披露的数据:
俺觉得吧,由于持续向下沉市场渗透,再加上京造等产品物美价廉,京东的客单价一定已经不再是500多,甚至连2011年的380都远远到不了啦,但我们的计算范围还是从阿里的客单价70元起步,一直到400元来计算。
具体算法是:按照京东的平均客单为400、300、200、100、90、80、70来计算订单量。再根据2021年3月京东披露的2020年全年财报数据,京东2020年GMV是2.61万亿,全年净利润494.05 亿元,来计算每单净利润。
换句话说,如果京东的客单价跟阿里一样是70元,那么京东每单赚1.33元,也比阿里多。但是如果京东的客单价高于200元,那么京东的单张订单利润就飙升到了每单赚3.8元,总之就是比阿里赚得多。
但是接下来大家就要准备好餐巾纸擦眼泪了,要有心理准备啊!
4、滴滴每单净利润0.93元
滴滴的比较好算,我们知道滴滴每单利润率3.1%。
2016年媒体报道中对比易道和滴滴的数据
因此,我们来确认客单价:按20、25、30、40来计算。
即,如果按照客单价20元计算,滴滴利润率3.1%,那么每单净利润0.62元,如果客单价25元,滴滴每单可以挣0.775元,如果是30元的车费,那么每单滴滴净赚0.93元,如果是40元,滴滴则可以赚1.24元。
当然,40元车费就算多的了。滴滴其实从乘客每次打车中所能揩到的利润大多在0.62-0.9元之间。
5、美团外卖每单净利润——0.28-0.38元!!!
美团的业务由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和其他新业务三部分组成。
先来看2020年的净利润,本来餐饮外卖业务是赚钱的,但是新业务投入太大,所以总的算起来还亏了,那就没法算平均每单总体赚多少了,但是由于美团披露了餐饮外卖的平均客单价和利润率,而且大家其实最关心的也是外卖,所以在美团这里,我们姑且看看外卖试试。
根据上面的财报,2020年美团餐饮外卖交易金额4889亿,平均客单价48.2元,那么大约为101.43亿单,同期利润为28亿,那么每单给美团带来的净利润则为:0.28元。(注:上图中的日均27.7百万笔不是全年订单量,所以不能用来直接计算每笔订单利润)
再看2021年Q1,根据美团餐饮外卖业务2021年Q1净利润11亿,Q1的总订单量29亿单,每一单利润0.38元。
忙活了半天,每单挣两毛八到三毛八……
6.拼多多每单净亏损0.19元
财报显示,2020年拼多多净亏损71.8亿,全年订单量383亿,每单亏损0.19元。
但是,杨姐必须说,我可不觉得拼多多惨,因为拼多多现在是战略性亏损——其实亏不亏都在拼多多自己手里,少做些推广,立刻就能扭亏,人家现在是圈用户阶段。而且拼多多有个挣钱的业务(请看下面)正在发力呢。
这位看官说了,那滴滴、美团继续成长,会不会将来也能从每单赚到1块多乃至更多的钱?
模式差异
实物电商VS生活服务电商
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发现,平台赚钱的能力跟几个因素相关:客单价、订单量和利润率。
像唯品会、京东这两个服务中高端人群的电商平台,都有客单价高的特征,或者说至少有这种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拼多多一边投入巨额市场费用圈用户,一边又在做自己的Merchandise sales(商品销售)业务——或许正是因为这部分业务能带来的高利润。
根据2021年Q1财报,这部分收入已经超过拼多多原有的第二大收入来源Transaction services(交易服务)收入。
而美团和滴滴呢,这两个服务平台型巨头却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第一,客单价低。
打车的客单价一般在20-30元之间,甚至40吧,还没淘宝上一条短裤来的贵。美团上的外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平均客单价才提高到48元(原价),抛开各种补贴实际每一单用户支付的价格甚至不足30元,再赶上现在疫情,不少人都削减开支……
第二,自身成本降低空间有限。
滴滴和美团,虽然也是平台型公司,有固定的研发、运营投入成本,再加上都有新业务要养,成本很难下降。
第三,很难像游戏公司那样获得边际效应。
互联网公司的最理想的楷模就是游戏类这种一本万利的公司。开发一个游戏,1万个人玩和1千万个人玩,开发成本都是一样的,每多一个玩家,就只增收入,不增成本,因此在2004年有一段时间,游戏公司的利润率能达到95%-98%以上,换句话说,如果游戏的毛利没达到90%那就是失败,没脸见人那种!
但大家看美团和滴滴,他们每一单履约成本都不是边际递减,同样的订单,明天再点还是同样的成本,美团外卖的客单价中大部分都是商家和骑手分走了;滴滴则是司机为主要收入方。换句话说,这两家服务型平台的客单价只是“别人家的客单价”,抛开客单价的绝对值只看费率值其实没有意义,滴滴和美团成本均摊潜力并不大,规模效应有限。
所以,我们看着风光无限的滴滴和美团,其实比曾经不断喊穷的电商行业更艰辛——以后谁再敢说电商苦逼,当心王兴和程维跟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