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近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网信部门在沪召开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联席会议,共同签署《沪苏浙皖网信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协议书》。
5月27日,在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电信运营商签订《深化5G创新应用,服务长三角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十四五”期间共同加速5G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创新应用,服务长三角数字化转型发展。
“共”“同”“合” 推进转型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联席会议上,三省一市网信办一致认为,要在中央网信办的指导下,积极协助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协调,强化网络安全领域的威胁情报共享和网络安全事件协同处置机制,联合推进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体系建设,合力提升技术管网治网能力,共同为长三角的数字化发展贡献网信力量。
“这里面的关键字是‘共’‘同’‘合’。”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向记者表示,长期以来,各地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自为政、自制规则、自定标准。无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带来的后果就是重复无效建设严重,造成数字化资源巨大浪费。“三省一市此举实际上是想打造数字转型下区域协同示范区。”
为什么长三角能够先行一步?一个数据或许能给出答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80%以上的网络交易都发生在长三角。
曾有多年通讯和高科技产业咨询经验的行业观察者陶旭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信息化基础设施程度高,5G、家庭宽带、企业宽带接入的渗透率高,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社会基础好。特别是居民、劳动力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所以不论是生活数字化、产业数字化,还是社会治理数字化,都更好地被接受、配合和利用。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达,区域经济水平趋同,区域数字化基础建设相同,区域数字化市场环境相似。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更容易协同建设和衔接。”王赤坤说。
三省一市持续发力
可以明确的是,无论城市数字化转型,还是智慧城市建设,都是一个迭代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转变。这其中,不仅有技术的加载,还有思维的转变、商业模式的完善,更有体制机制的改革。
事实上,长三角三省一市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上,一直在持续发力。
今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目标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与此前不少地方提出的政府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等某个领域的数字化相比,上海市在全国首次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概念,透露着上海要进入城市发展下一个阶段的信息和决心。
江苏省召开长三角数字化转型大会,共谋高质量融通合作、共商长三角协同发展。
浙江省召开数字化改革大会,明确数字化改革定义、改革重点,提出加快构建“1+5+2”工作体系。
安徽省举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峰会,进一步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探索合适的路径与方向。
“基于此,建议长三角数字化转型从共同规划、统一标准、协调实施三方面发力。”在王赤坤看来,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精确探索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从而推动智能互联基础设施快速建设,为将来更多区域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同时,可以为参与数字化转型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明确的业务方向和清晰的业务范围,减少参与企业的盲目研发和浪费。
业内:减少对劳动力数量依赖是转型重点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从大体上看,长三角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有着天然优势,但仍然面临不少难题。
陶旭骏表示,长三角地区基础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不严重,因为有大量人口补充,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不容忽视。
对此,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也有着相同看法:“现在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感受,营业收入增长越来越乏力,但是各种成本居高不下。过去众多企业一直追求高速增长,很多时候是粗放式发展,这导致一些企业的运行成本很高,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祁海珅认为,长三角地区金融财政雄厚,拥有研发人才聚集的优势,可多维度地应用于生产生活数字化、深层次赋能转型、高效率执行力度、精益化生产以及先进的管理水平。
“利用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是重点方向。”陶旭骏说。
作者:郑新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