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曝光了一组清华美院的时装秀,有网友发现了时装秀当中存在着的不是那么明显的猫腻,舞台之上的所有模特都是“眯眯眼”,服装什么的咱看不懂,但是眯眯眼这个东西一眼却是都能看清楚,清华美院的审美是怎么了,出现了什么偏差了吗?
很多人不清楚“眯眯眼”的来历,认为眯眯眼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眼睛小一点吗,有什么了不起,眼睛大了就好看才是王道吗?确实,眼睛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整个亚洲文化圈从来没有出现过嘲讽眼睛小的风潮,甚至在之前一段时间还流行单眼皮的小眼睛男生潮流。
但“眯眯眼”不是这么简单,眼睛小和“眯眯眼”根本不是一回事。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之下,“眯眯眼”是一种“RZ”之类歧视性质的形容词。这个词的来源是英国人约翰·朗顿·唐便,就是这个人发现了唐氏综合征。因为唐氏综合征的患者多是小眼睛、单眼皮,欧洲人认为得了这种病就是人从高贵的白种人逐渐退化到了低贱的人种,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这个病的名字有一个更为直观的称呼,蒙古人种病,所以后来“眯眯眼”逐渐成为了种族歧视者形容亚洲人低贱和“RZ”的代名词。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确实不知道其中的款曲,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与世界的链接更加紧密之后,我们逐渐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这个在我们对于“眯眯眼”的社会容忍程度上就能够窥得一二,比如开始的时候西方媒体出于猎奇的心思推崇眯眯眼的中国模特,国内也同时期掀起了一真“眯眯眼”模特热潮,甚至还认为这种就是高级脸,普通的审美低俗又无趣。但是过了几年之后,杜嘉班纳在舞台上使用有“眯眯眼”容貌特征的模特,就引发了我们强烈的反对声音。
时至今日,“眯眯眼”这个特征,几乎是个中国人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而清华大学身为中国最为顶尖的学府却让一群经过化妆之后特意突出这种“眯眯眼”的模特登上舞台,其背后处于什么考量却不得不让人注意。
有网友特意查询了一下历年来清华美院的时装秀,看看是不是有这种传统,但是结果大失所望,清华美院历年来的时装秀都几乎没有这种“眯眯眼”模特的存在,今年“眯眯眼”集体出现,似乎并不是一个巧合,因为不可能同时找到这么多“眯眯眼”特征的模特。
清华美院的官微评论区,很多网友不可理解表示:为什么现在竟然还能出现这种现象,外国人不了解我们也就算了,为什么我们自己还上赶着追捧外国人给与我们的畸形审美?这并不高级。
也有网友表示:光是搜集这么多的模特出来参加时装秀就已经是极不容易的事情了,还苛责什么呢?
你能理解清华美院的这波操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