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ng

推行绿色GMV,行业指导意义重大

bang 2021-06-22 128
推行绿色GMV,行业指导意义重大摘要: 今年618,天猫淘宝宣布平台上的每笔订单碳排放量同比去年下降了17.6%,相当于碳排放打了八折,这是首次有平台宣布网络订单的碳减排量,下降部分是从算法优化;阿里云数据中心更多使用风...

今年618,天猫淘宝宣布平台上的每笔订单碳排放量同比去年下降了17.6%,相当于碳排放打了八折,这是首次有平台宣布网络订单的碳减排量,下降部分是从算法优化;阿里云数据中心更多使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菜鸟通过智能装箱算法、地网光伏等节能减排这三个地方“抠”出来的。阿里云也发布了面向未来的“零碳云”计划,“希望这次618成为更绿色低碳的消费节日。”


推行绿色GMV,行业指导意义重大



降碳,成为“十四五”开局的热词。2021年全国两会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随后出炉的首份碳达峰碳中和系统方案中,中国2060年将淘汰煤电,完全用清洁能源来代替。各城市宣布了各自的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和路线图,碳减排目标逐渐变为具体行动。


平台经济也要朝着绿色环保低碳转型。过去,平台之间过于强调GMV增长,而忽略平台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例如很多地方催生出造假一条村,他们趁虚进入某些平台,粗暴式的订单增长量壮大平台GMV,而带来诸多负面价值。回头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从粗放式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前者的增长过于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突出产值,增长速度等等,集约型增长,则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唯GDP论被抛弃之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理顺。


平台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目前几大主力平台用户逼近天花板,民众对生活品质追求的脚步不会停歇,更进一步推动平台朝着重品质、重效益、重社会责任等方面转型。平台之间的比较应该是多维度,绿色GMV被首次纳入到618活动相关统计当中,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可以推动行业引入环保相关的指数,带动社会参与到低碳减排当中来。



阿里节能减排的示范效应


数据中心向来是耗电大户,中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就占到全社会的2%,相当于三峡大坝的全年发电量。平台经济的每一笔订单背后都意味运算能量消耗。大数据运营需要大量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散热也需要大量能耗。很多互联网公司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高海拔低温环境当中,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给服务器降温。阿里巴巴冬奥云数据中心则直接使用凛冽的北风代替传统制冷系统,同时设计余热回收系统用于工作人员的生活采暖。在电能上,大幅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率已超过50%,实际节约标煤3万吨,相当于种植了150万棵树木。


推行绿色GMV,行业指导意义重大


在数据运算方面,优化算法也能节能减排。阿里公布一组数据,2005年,阿里每10笔电商订单消耗的能源可以煮熟4颗鸡蛋;到2019年,只能煮熟1颗鹌鹑蛋,今年618,因为算法继续优化,只能煮出一颗溏心鹌鹑蛋了。


中国快递业务量今年前5个月已突破400亿件,接近2017年全年包裹总数,预计全年快递业务量将超950亿件(邮政局检测数据)。菜鸟推出了“回箱计划”2.0,减少过度包装,联合多家品牌商、渠道零售商和第三方包装服务商,共同建立一套物流行业端的循环生态协同标准。618期间,饿了么平台累计送出无餐具订单2千多万单。据测算,因少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的碳排放量近400吨,相当于种下2.2万棵梭梭树。


阿里协调平台关系,利用数字化能力来盘查每一个环节,借助技术来驱动来实现减排工作。从这里可以看出,企业节能减排,一方面企业出于自身降低成本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适应未来行业竞争的需要。互联网科技正在比拼碳减排。全球约41家科技企业已经设立长期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其中20%的企业已经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另外,46%的全球科技企业的100%可再生能源目标时间线设置在2030年前,接近一半企业在2019年已经达到了60%可再生能源利用。



推行绿色GMV,行业指导意义重大


苹果于2020年宣布其全球企业运营实现了碳中和,并且正在为其2030年实现供应链和产品100%碳中和而努力。去年4月,谷歌推出了“碳智能计算平台”,可以在风能和太阳能等低碳能源最充足的时间进行大量计算。特斯拉出售碳排放积分,成为躺着赚钱的企业。它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销售,挤占传统燃油车的空间,为世界减少了碳排放;碳排放较多的企业,再也不能像以前靠污染赚钱,必须要去购买碳积分,这会抑制其扩产,间接减少了碳排放。


去年年底,某外卖平台也发表了业内首份《可持续餐饮商户指南》,从可持续包装、可持续食材、可持续门店、社区支持与公益行动四个方面提出十三项行动建议,助力餐饮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30·60”双碳目标的倒逼下,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虽起步晚了,但也已经纷纷开始行动。蚂蚁集团于3月12日对外公布了其碳中和目标,承诺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自2021年起定期披露碳中和进展。更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启动碳中和规划,一场由平台自发推动节能减排的变革正在展开。


平台企业的责任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表示,平台经济不强调交易总额谈绿色发展,是企业发展观的递进。平台企业身位变一变,对商家、行业、消费者也有示范效应。


互联网平台企业以身作则,实现自身“碳中和”。最重要一环,平台企业能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及平台力量,带动其他非数字经济行业实现自身经营的低碳转型。平台企业一端是海量的商家(供给端),一端是数以万计的消费者(需求端),平台企业有资金、技术以及平台优势,发挥自身影响力推动供给端以及需求端的低碳化发展,进而助力社会实现“碳中和”。也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参与“碳中和”的重要方向。


平台的一大责任体现在对供应商的赋能,推动供应商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的转变。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2018年以前,海口火山荔枝面对诸多问题,例如丰产不丰收,农药超标,化肥使用不当等。盒马村入驻火山口荔枝种植基地之后,引入专家资源、科学管理,对土地重点监测,火山荔枝这一公共品牌就迅速打开市场销路,种植户还能增收带来社会效益。对土地的合理开发,也是环境保护的一部分。这个例子更好说明,平台与供应商合作,追求绿色GMV能带来很多惊喜改变。阿里背后则是千万商家,平台发挥技术优势来帮助商家实行生产方式的转变。


推行绿色GMV,行业指导意义重大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是推动传统企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它能在多个行业领域充当减排动力,并且对于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至关重要。在人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中,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潜能,能够助力每一个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其他环境问题。


以优化算法为例,它可以让外卖少跑一点路,多送一点单,减少重复劳动及道路拥堵。同样,可以让货仓前置,减少货物中转的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消费者第一时间接受到新鲜美味的食材。优化算法,对各行各业的促进异常明显。优化算法只是人工智能的简单应用。


平台责任还体现就是对消费习惯的改变。作为普通消费者,不使用塑料袋购物等污染性产品或许很难。但当平台推出优惠红包,用户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消费让利来引领环保风尚,这更有效率。当共享单车遍地开花,三公里之内,很多人都会选择共享单车出行。低碳环保也成为出行首选。


在互联网平台的刺激与激励下,低碳生活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参与途径,更多的用户从生活中的小事儿开始做起,并通过平台整合、积攒出更大的环保力量。蚂蚁森林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案例,用户通过绿色出行、减纸减塑、在线办事等低碳行为积攒绿色能量,用自身的行走来养成一颗大树。虚拟照进现实,用户一个小动作,实则在为保护生态做努力。


这区别有些酒店为了达到低碳减排的任务,取消一次性牙刷拖鞋等用品,让用户付费购买,其结果就是酒店一方得利,用户吃亏。平台经济低碳减排工作,对用户习惯培养水到渠成,双方站在公益的角度上自觉为未来生活增添一抹绿色。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程立所言,以前618、双11,我们的技术力量,主要保障商业价值平顺实现;现在要更好推动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实现,现在要利用数字化能力做好‘减碳三环’,自身节能减排的内环,推动生态企业脱碳减排的中环,公众绿色低碳消费的外环,都不能落下。


每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都应该在减排当中做出积极的探索,这是社会责任体现方式之一。


迎合变革才有未来


碳中和的目标是对传统工业粗放式发展之路的颠覆,整个工业体系都面临着革命性的挑战,各行各业的工业产业链都将形成新的标准,面临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在于工业所需能源开发与使用方式的变化,还在于“碳中和”带来的工业生产工艺、技术革新、产业布局的变化。


推行绿色GMV,行业指导意义重大


减少碳排放,只会刺激科技公司积极探索新技术。积极拥抱变化的企业已经躺着赚钱,他们也会进一步制定规则,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互联网行业在目前碳排放行业结构中尚排不进前十名,但伴随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重视的企业,会抢占更多发展先机。机遇和挑战一直并存,这有利于创新型企业打破常规,创造财富同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淘宝天猫公布618订单量的减排数据,横向对比只是自身的发展。很快,减碳排放数据会传导到更多领域。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减排数据也会有更多对比。对比背后更是平台优化算法、赋能供应商,引导消费习惯等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对比,才能凸显平台价值。


环保背后其实是一笔经济账,消费者更愿意未来健康生活埋单。当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碳高峰会来的更快,碳中和也不会等得太久。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