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召忠 安婷
2018年9月11日至9月17日,俄罗斯进行了“东方-2018”战略演习。本次演习是俄罗斯近40年来最大规模的战略演习,涉及陆军 ,空军和海军部队 ,近30万军队、1000多架军用飞机、36,000辆汽车、80艘战舰参与其中。中方参演兵力约3200人,各型武器装备900多台,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30架。实战意味浓厚引发强烈关注。
(来源于:俄罗斯联邦国防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军演中,俄空降兵演练了新的战斗队形,并且再次进行了人车同投的演习。
2018年7月,俄罗斯空降兵部队就曾在在奥卡河畔的中央联邦区举行了一场大型空降演习。
(来源于:俄罗斯联邦国防部)
演习中,俄军将一辆乘坐有三名伞兵的14吨重的BTR-MDM空降装甲输送车,从海拔1800米的高空投下去。三名伞兵随BTR-MDM一起空投落地,都安然无恙。
(来源于 youtube Телеканал Звезда )
这项大胆的技术可是俄罗斯军队仅有的,而且早在81年前就有了!不愧是战斗民族!
1969年,俄罗斯空降兵司令,同时又被称为“空降兵第一人”的马尔戈洛夫将军在空降部队,研究并开发了履带式战斗空降兵汽车BMD-1 。
(来源于:俄罗斯联邦国防部)
在一次空降兵的军事演习中,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人车一体载人空投。
于是,1971年开始研制新型伞降综合体:“伞-人-车”系统,并取名为“半人马”计划。
科研人员在BMD-1战车上安装了名为“卡兹别克-D“的减震座椅。这种蚌壳式座椅是以联盟号飞船返回舱的航天员座椅改装而成的。座椅使伞兵乘员呈半仰卧的姿势、座椅头部还有减震器,这样伞兵的脊柱不会因为战车着陆时的冲击而受到伤害。
(来源于:俄罗斯联邦国防部)
1973年,马尔戈洛夫将军把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送上了第一辆“半人马”进行世界首次人车一体化空降试验。
马尔戈洛夫本来也想参加这次试验,但是由于年龄过大被拒绝了。在亚历山大试验的期间,马尔戈洛夫非常的紧张,抽了好几包香烟!
(来源于:俄罗斯联邦国防部)
这次的试验非常成功,乘员不仅完好无损,而且还很好地保存了战斗力。他们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人员乘坐战车空降的壮举。
1976,他们又利用喷气式伞降系统进行了人车一体载人空投试验,通过喷气可以产生一种反推力,让战车在接近地面的时候不至于被摔碎。
空降BMD-1(来源于:YouTube yolkhere )
这一次仍是亚历山大乘坐在BMD-1战车中进行空降试验,试验再次成功!这是人类空降史上第一次使用喷气降落伞装置空投载人战车。
这父子俩在10年内就创造了两次人类空降史的第一次。因此,父子俩都获得了俄罗斯英雄的称号。
之后,BMD系列战车不断发展:BMD-2,BMD-3,BMD-4。7月进行演习的BTR-MDM就是BMD-3最新的衍生型号。
BMD-2着陆时(来源于:Vitaly Kuzmin)
但是俄罗斯在实战中从来不用这项技术,也从来没有进行过营连规模的成建制的空投,只是在像“东方-2018”这样的军演和大型的阅兵仪式上进行表演。
在人车同投中,俄罗斯为了让战车平稳落地主要用了两种技术。
火箭制动装置
在战车触地前几秒钟内火箭起爆瞬间产生垂直向上的反推力,抵消战车对地面的巨大撞击,保障车辆及空降乘员的安全。
(制图:马克)
这种制动空投系统的技术成熟,除了用于BMD战车外,还用作宇宙飞船载人回收舱的着陆缓冲,我国在回收“神舟号”返回舱时,也采用这种着陆方式。
气囊缓冲装置
在战车空投前,气囊折叠在战车的下面。战车在下降的过程中,打开气囊并且进行充气,空气从其下端进气活门充进气囊内。当战车着陆的瞬间,气囊先行触地被压缩将内部的空气排出,从而吸收了战车着陆时的冲击力,达到缓冲作用。
(制图:马克)
这种气囊缓冲的结构比火箭制动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缓冲效果好、成本更低。所以是俄军目前主要使用的战车空投装备。
看完了俄罗斯的独门绝技,小橘子可能会好奇,民用车是否也能从天而降?
其实,在影视作品中就有人坐车中从天而降的场景:电影《速度与激情7》中的一个高潮片段。多姆军团为了“截胡”大反派,乘坐一辆军用运输机追到高加索山脉上空。
(来源:速度与激情7)
在8000米的高空,主角们坐在豪车里将车驶出机舱门,几辆豪车“咻咻咻”的在天空中极速下降。在快要靠近地面的时候,打开降落伞让汽车下降速度变缓,在汽车马上落地之前,弹走降落伞。汽车平稳落地,而带着主角光环的主角们更是毫发无伤!
局座认为,从理论上讲,汽车飞下来的场景虽然是可以实现。但是不像电影里面看起来那么炫酷,技术更不是那么简单,汽车需要加上特殊的保险杠、避震系统改装,人在车里也需要戴上头盔,系上赛车保险带等安全措施。
对于飞行汽车来说,配备救生降落伞就非常的有必要了。由于飞行汽车的高度不能足够快的打开传统降落伞,因此在飞行汽车上主要运用的是弹道降落伞这一技术。当飞行汽车在空中出现故障时,它可以通过小型火箭迅速弹出伞衣,让飞行汽车安全落地。
(制图: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