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平吴平(生卒年月不详),男,福建诏安四都人。身体矮小、灵活机智、有胆识。他是明嘉靖年间流窜闽粤之间海上武装团伙的著名头领之一。
吴平幼年家境贫寒,曾卖身为仆,因受不了主子的虐待,出逃为盗,后为官军所擒获,囚禁福建;不久,越狱出海,集结武装团伙,占据南澳至诏安(梅岭)一带,抗拒朝廷海禁,控制闽粤对外海上的交通要道,收缴海上商船的保护金。当时,吴平船多人众,势大力强。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总兵俞大猷在潮州一带清剿寇患,吴平慑于官军力量,一度诈降;以后,又聚集万余人,造船百余艘,于惠、潮滨海诸县行劫。
嘉靖四十四年,吴平在深澳至北角山一带海滨筑营寨(土堡、木城),抗明兵,劫富豪,甚为猖獗;嘉靖皇帝闻报后,遣都督俞大猷、副总兵刘显率水师3万人来南澳清剿。吴平据有利地势和坚固的防御工事与官军相持,历时3个月,官军未能取胜。朝廷增派都督戚继光,率婺兵5000人,自浙江赴南澳参战。是年九月上旬,戚家军抵南澳,先作“塞港断路”部署。十月中旬,俞家军驱战船300余艘与戚家军会合攻打“吴平寨”。戚、俞联军采用“正面佯攻,背后奇袭”的战略。吴平腹背受敌,一日夜被俘被斩3000多人,寨遂破。吴平乘乱登舟潜渡陈塘(饶平),掠劫饶平凰山寨,绕道回到汤溪。时官兵跟踪围追,吴平大急,装死躺在路旁死尸堆里,瞒过官兵,从小路逃往樟林(澄海),夺船潜逃出海,后不知其所终。
许朝光许朝光(?~1567),男,本姓谢,饶平人。明朝嘉靖年间,饶平黄岗的贼魁许栋,杀死朝光的父亲,掳其母为妻,收养朝光为子。许朝光成年后,其母与其言明身世,许朝光听后怒不可遏。
当时,许栋纠众数千,在潮汕沿海一带行劫。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许栋往日本勾结倭寇,图谋扩大掠夺范围。当许栋从日本回南澳时,朝光伏兵舟中,佯装在石碑澳迎接,将栋杀死,收其众,驻守南澳后汐澳(现后宅鲤鱼山脚)。
嘉靖四十二年(1563),许朝光声势大盛,官府震惊,澄海捕馆提议用招抚的办法,使朝光应诺受招。官府允其“进城不闭门,守城用其兵,持兵器进出,不谒知府道台”。于是许朝光率船10艘停泊于老鸦洲。他骑着高头大马,腰系长剑,党羽数百相随,进城受招。当时,许朝光明知官府莫奈他何,遂作久居计:筑寨东湖乡,派遣头目驾大船屯扎牛田洋;充实费用,计舟征税,给票抽分。许朝光住居大舶,时而出战,时而进城陪见知府,还在后汐澳筑许公城为大本营。
嘉靖四十四年,吴平在深澳筑营寨拒明。许朝光怕其兵众,拟定计除灭,又知吴平性暴,便行反间计,遂设席邀吴平父子赴宴,待其酒将醉,从中挑拨吴父子的关系,吴平大怒,挥剑杀死儿子。翌日,吴平酒醒,方知中计,举兵要替子报仇。许朝光带兵迎战吴平于牛头岭,双方大战,人头滚地,血洒山岗。故牛头岭有“人头岭”的别称。当时,许朝光战败,退守“许公城”。
隆庆元年(1567),许朝光的部下陈沧海、莫应夫发生争吵,许朝光进行调解。陈沧海认错,同意设酒席20席,作为道歉,但莫应夫对许朝光的调处心怀不满。几天后,聚众设席喝酒。席罢,许朝光进浴室洗澡,莫应夫撤走侍童,进浴室中剌杀许朝光。许朝光奔入内室呼喊其妻,恸哭而死。莫应夫又杀死陈沧海,以遮掩杀害许朝光的罪迹。
陈 瑸陈瑸(?~1643),男,字六息,自称宾王,南澳后宅人。瑸幼年随父从福建漳浦经潮州来南澳后宅定居。
陈瑸为人光明磊落,素有雄心壮志,喜谈论军事。明朝天启元年(1621),陈瑸在漳州镇海卫学考中辛酉科举人;天启五年,又考中乙丑科进士。不久,他被授为浙江慈溪县知县。慈溪濒海,海寇刘香活动猖獗。陈瑸到任后,多方设法防御,境内安宁;又修筑河渠,兴利除弊。瑸为其父母操办丧事满三年后,朝廷又补授其为永嘉县知县。后陈瑸因“吏事”降为嘉兴府照磨(职位)。
崇祯十年(1637)迁任袁州府推官,他因抵御楚贼有功,晋升为户曹,出任湖广布政司参议。时八排一带发生动乱,总兵沈犹龙、巡抚陈睿谟奏请朝廷任用陈瑸,朝廷准奏,授陈琪为监军道,率军围攻八排,一月后将动乱平息。崇祯十六年,农民起义军头领张献忠攻破荆襄、常澧等地。陈瑸又被朝廷授职主管湖南兵事,奉命统率七省军务。他先在衡永募精兵600人,督令蜀镇总兵温如徵、副总兵于登龙、偏沆抚标周师忠、参将方士龙等带兵由长沙奔常德参战,一举攻占常德;接着,又调集大龙、清化、石门、慈利等处的团练乡勇,乘胜攻占澧州;接着又率兵转战常德、衡永、荆襄等地。当时,张献忠兵众、人心所向,多处告捷。同年,十二月九日,陈瑸与张献忠血战新斗铺,部属光瑞阵亡,陈瑸被俘,押至公安马驿桥,劝降不从,被令斩断手足、割肝而毙命。
崇祯皇帝封赠陈瑸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谥号“忠贞”,建祠弘扬其功绩。后来,陈瑸好友四川巡抚陈士奇于崇祯十七年(1644)在重庆殉难,陈瑸的老师少傅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于隆武元年(1645)兵败婺源,被俘就义。3人原是同乡师友,故在福建铜山山麓为他们镌刻“三忠碑”,以永誌忠臣。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朝廷又追谥陈瑸为“忠烈”。
陈 豹陈豹(?~1664),男,一作陈霸,福建南安人,郑成功部将,南明隆武帝封为“忠勇侯”。
陈豹原来姓吕,被陈家收养为子,改姓为陈。他身材矮胖,腰围三尺六,故人称之为“三尺六大人’’。
陈豹自明崇祯十七年(1644)至南明定武十七年(1662),驻守南澳十九年,任副总兵、总兵,跟随郑成功,击溃潮汕清军,巩固金门、厦门等抗清复明根据地。
清顺治二年0645〉十一月初一日,陈豹引九军到福州,被任命为南澳副总兵。南明桂王永历元年(1647),豹被任命为南澳总兵。自此,南澳一直成为郑成功抗清复台(湾)的策应地。
顺治五年夏四月,陈豹同杨际时、郭子英等将领,随同郑鸿逵、九军首领刘公显,集船300余艘,接载明淮王、宁靖王到揭阳驻扎,图谋复明。
顺治八年五月初四日,郑成功莅临南澳,与陈豹商议勤王之事。郑以忠心和全局考虑,命陈豹暂留南澳,如有告急,火速赴援。陈豹在澳精练兵事,以待调遣。
康熙元年(1662)二月,郑成功收复台湾;三月,部属谣传陈豹不遵守号令,密通平南王意要投清。成功信以为真,大怒,遣周全斌率烦船会厦门杜辉、黄昌等进攻陈豹。陈豹闻讯失色,对众将说广澄讹已不及,率兵抗王师,又非我所愿,此乃藩王(成功)所逼,只好舍弃南澳,人粤投诚了。”众将随陈豹下船,到虎头山投清军。
尔后,陈豹被清朝封为“慕化伯”,数月后双眼失明,2年后病逝。
杨 瑞杨瑞〔1693~1773),男,字旭举,号辑园,潮安人,任职居深澳。
起初,杨瑞投军在镇标为兵丁,勤奋力学,出类拔萃,积军功被提拔为偏裨。
清康熙六十年,台湾朱一贵作乱,占据台湾全岛。清廷令闽浙总督觉罗满保驰赴厦门领军,并传令厦门提督施世骠、南澳总兵蓝廷珍会师进剿。五月下旬,蓝廷珍从南澳发兵,杨瑞随军征战。六月上旬,队伍到达澎湖,会厦门施军东进鹿耳门,共计从征将校120余人,兵卒1,2万多人,大小战船600多艘。蓝廷珍军连战皆捷,不上一个月收复府治。杨瑞在战斗中,勇往直前,登城拔寨,冲锋陷阵,并俘获朱一贵。后录功行赏,杨瑞功居首位,被提拔为副将,加授总兵衔。
不久,杨瑞又被授予武显大夫(后来乾隆帝改授其为武显将军)。康熙末至乾隆初,他连任福建海坛镇总兵,乾隆九年(1744)五月,任澎湖副将,乾隆二十九年,镇守台湾水陆等处,挂印总兵官;后又迁任福建省水师提督(时台湾隶属福建),加晋三级。
乾隆三十二年(1767)秋,杨瑞告老因归原籍(今潮安秋溪许西陇);乾隆三十八年,在家中逝世,终年80岁。
杨瑞从军60余年,从士兵晋升为将领,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死后没给家人留下任何财产,不愧为清白官吏。乾隆五十一年,两粤制府孙士毅莅潮监军,为追怀杨瑞平定台湾镇守闽疆的功劳,派员前往吊祭,并亲书“节制八闽”匾额,悬挂杨瑞府第。
黄 标黄标(1803),男,字殿豪,南澳深澳人。他幼年丧父,靠上山打柴颐养老母,及长,其臂力过人,能开二石强弓。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0),黄标充当南澳镇标步兵,拔补外委,后升把总。乾隆四十一年,黄标被提升为镇标右营千总。乾隆四十五年,补升为香山协右营守备,后任左营都司事。乾隆四十六年,调任新安营游击,他对军队严谨教诲,使之刚柔并济。
乾隆五十五年,海盗哨聚抢掠。当时,总督福安康训练水师,大力招募能才。黄标因熟悉水性,知水道险溢,且懂战技,而被选中。是年夏天,海盗吴昌盛等到龙门一带抢掠。黄标奉命率水师随阳江协副将林国良前往清剿,转战涠洲,活捉昌盛及其部属33人;又进剿九头山盗,录功升都司。
乾隆五十九年九月,黄标在矾石外洋捕获海盗朱恩等;乾隆六十年闰二月在二衿岛捕获陈记生、沙底外洋缉捕林亚气等;十月,在黑水外洋捕获黄修为等;十一月,在鸡颈外洋捕获詹亚显等。他因接连捕获海盗而被记大功。
嘉庆元年(1796)十月至嘉庆七年九月,黄标率军剿捕海盗、匪盗,计数十次,捕获大小匪首几百人,枭斩盗众不计其数。他转战历经南澎外洋、桅夹门、二锅洋、担杆洋、大金洋、二金洋、双鱼洋、胶杯洋、果洲洋和沙尾嘴、罗浮山等处。
嘉庆二年,朝廷任黄标为广海寨游击;十二月,按功授补海门营参将,嘉庆三年升授为左翼镇总兵官,奉命统率巡洋水师。嘉庆四年,朝廷赐赠黄标先祖、父亲显荫官职;嘉庆五年正月,因其战功卓著,朝廷赏戴花翎。嘉庆七年,朝廷按规定等级依次升授其官职三级,赏赐玉极、紫带头、荷包等,褒以岭海要臣,绘像以殊遇的荣耀。不久,他奉召晋谒皇帝,授武显将军。
嘉庆八年,黄标与提督孙全谋赴广州湾捕盗。广州湾形势险要,不易进退。黄标原打算合力坚守隘口,全谋决意分兵把守,彼此意见不合。孙自带兵离去,黄标独守隘口。贼闻知,倾巢压境。贼众,黄标指挥官兵退却,自此以后,愤懑成疾,是年十一月,在电白军中逝世。黄标治军严明,关怀士卒,与兵士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爱戴。黄标善观测天气,又熟悉东南海道,水上行军,如履平地,贼寇望而生畏,时人称之为“粤海长城”。他著有《测天赋注》、《海疆理道图》、《东南诸洋图说》等书流传后代。
黄 琮黄琮(?~1846),男,字节庵,南澳深澳人,左翼镇总兵官黄标之次子,勇猛不次其父,后由监生例捐千总。
嘉庆二十二年(1817)秋,黄琮任广州协右营,不久代理千总,后改调内河水师,历任虎门提标、千总、守备,陆丰碣石镇标、守备、都司。
道光二年(1822)夏,总督阮元知黄琮曾随父海上捕盗,熟习水性,从内河调外洋水师。黄琮先后捕获海盗梁锦、梁老喜等49人,经吏部议嘉奖晋级。
道光十三年冬,黄琮被调任大鹏协右营守备,扎署香山营,擒海盗老富等;后又捕获阳江马尾洋、海丰梁富业、吴水秀等海盗。大府嘉奖授琮五品顶戴并记大功。
道光十九年正月,钦差大臣林则徐抵粤捕贩私、驱夷船、销毁鸦片。当时,两广总督邓廷祯、广东提督关天培合力推荐启用黄琮,命令琮率水师驻香山潭仔洋,查缉贩毒。当时洋人仗洋船、大炮,肆意贩毒。黄琮曾挑勇士,以船伪装贩卖烟土、食物,暗藏火器,攻击洋船。洋船被烧,夷人坠水,捕拿火工两名。夷船败走后,又派舢舨于濠镜澳寻找食物。黄琮派兵围捕,擒获貊麦、玛礼臣两酋长。钦差大悦,复命黄琮率兵驱逐英船,并捕获钟二、吴益、余连贵、黄添福等奸民。黄琮立功授升都司,晋换顶戴。
不久,有夷船多艘聚泊磨刀洋售烟土。关天培向黄琮面授机宜,先以熟外语者划艇与夷船接洽,后同副将李贡、马辰、卢大钺、林大光,率领400余名精悍士兵,潜伏于岛澳,乘黑夜驾火器船逼近夷船纵火。计烧满载烟箱的夷船1艘,大小贩艇11艘、篷寮9座;夷人被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琮又截获1艘载运烟盒、烟枪、烟具的罟船,活捉逃犯姜亚良等13人。夷首囋啐喱毙命。叙功时,黄琮授升为龙门协右营都司,补吴川营都司。
不久,英酋貊麦得释又大举犯境。黄琮率领水师在虎门沙角炮台英勇抗击,连战数天,被火器烧伤。朝廷闻知,赏赐黄琮白金30两,晋升署碣石左营游击。后来黄琮奉命护理崖州协副将印务,不久授海门参将。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五日卒于崖州。
洪名香洪名香(1788~1855),男,字征潜,号商山,南澳深澳人。洪名香过继与卓蓝为子,卓蓝早卒,洪名香奉嗣母吴氏如亲娘,8岁读书,喜读《六韬》等典籍。
嘉庆十年(1805),香投笔从戎,历配镇标舟师,出洋巡缉。嘉庆二十五年,因捕盗有功,拔为外委;道光四年(1824),授补本标把总;道光六年,升任千总。他因作战英勇,改任海门营守备;道光十五年,被保举上京在圆明园谒帝,授守备题补;道光十六年正月,抽取补授碣石镇标左营守备,八月出任香山协左营都司;道光十八年,授任本右营都司;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奉大府命令护理香山协副将篆;道光二十四年二月,题补为广海营游击。他因平匪有奇功,朝廷给名香加二级、记功10次;是冬,再进京谒帝。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名香被拔任崖州协副将,晋任香山,因修城有功,给记录功绩2次。道光二十七年春,洪名香督军进驻九龙,平匪有功;是年冬,授任琼州镇总兵官。道光二十八年,洪名香因剿匪战绩突出,提授碣石镇代理水师提督;道光二十九年,授命为水师提督。
自道光四年(1824)至道光二十九年20多年来,他转战各地,屡立战功,围剿匪盗数十次,捕获匪首1100余人,匪徒不计其数,烧毁船只多艘,缴获火炮20门,其他器械一批。后因夷敌入侵,洪名香先后转驻大鹏、九龙、澳门等地。驻威远炮台时,与夷船拼战8次,掳夷首、匪首360多人,毁船多艘、大炮多门,俘斩盗众不计其数。朝廷特赐赏一等军功,加三级,再赏加二级。后名香带领广东水师,节制四镇,添造大船50艘,添置大炮和器械,以卫海防。
咸丰三年(1853),军饷吃紧,洪名香捐银4800两,以资助军需,被优叙加三级,随加三级,记录功绩3次。时福建东山、厦门、漳郡等28座城池被匪攻陷,洪名香挥师平息;回师时又围剿虎门附近的匪徒,擒斩数百人,缴获器械不计其数。为解决培训团练缺资的困难,他带头捐银千两,充实费用。
咸丰五年,从正月至四月,他率师攻贼9次,活擒伪元帅、副元帅、先锋及首要头目100余人,战场杀匪不计其数。
洪名香治军勤谨,日夜操劳,人劝他休息,节制操劳,他回答说:“国逢多事之秋,何以宵衣旰食!”后积劳成疾,六月二十一日病况恶化,是夜逝世,终年67岁。
释仁智释仁智(1812~1902),男,俗名蔡隆,南澳云澳荖园人。他是开创佛教黄檗派的宗师。
释仁智出生农家,兄弟4人,他排行第四,少年就读村中学校,15岁立志空门,遭父母反对,索性在村东郊野一石洞独居,靠种植蕃薯度日。清道光八年(1828),他到雄镇关(庙)拜一福建和尚为师,取法号“仁智”。
释仁智生性聪颖,虔信佛教,用心阅读《宗镜录》、《佛经摘录》等经书及部分古典文学名著;后到江西、江苏、浙江参学。他悟性高,领会快,回到雄镇关(庙)时已能讲传佛法。此后,他到福建鼓山涌泉寺执羯磨师(主持受戒),继而到江苏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南京宝华寺深造,经学造诣日深,名闻遐迩,遂被聘为江苏宜兴显亲禅寺方丈,授徒众多。后来,国际名僧虚云大师(1840~1960)就是在宝华寺拜释仁智为受戒师的。
同治九年(1807),释仁智从远方返雄镇关(庙),立志传授佛法,在庙后西南方的马鞍山岭后,开凿石洞为佛厅,曰“叠石岩”。自此,他潜心修持,弘扬佛法,广收徒弟。
当时,南澳海防军民府同知刘传林(又名东生),常到石岩与释仁智论道谈诗,结成知已。释仁智为表修炼决心,特请刘书写字条贴封山门,3年面壁,不出寺门。
光绪二十八年(1902),释仁智在叠石岩圆寂。不久,江苏宜兴显亲寺弟子,特来叠石岩移运骨灰归葬。
释仁智开创的叠石岩佛寺,是佛教黄檗派僧人尊崇的祖师堂,因高僧辈出,有“天南法乳”之称。
陈 顺陈顺(1886~1926〉,男,又名陈孝,绰号阿客,南澳深澳人。陈顺生性暴戾好斗,凶残嗜杀,且身强力壮,能攀上船桅跃过别船。他先后娶过3个妻子,皆因戏言相撞而被其枪杀。陈顺伙同曾伯崇、吴品三,于辛亥革命前夕,习武复仇,事败为海盗;后和曾伯崇、吴品三组织“三合公司”,于海上行劫抢掠。
民国8年(1919)至民国10年春,陈顺先后抢劫台湾、泰国等地来往货轮的物资不计其数。是年,他与澄海盗首王南番等人,为争当商贾护院保镖,于后宅前江戏台边,开枪将王南番击毙。
民国15年年底,陈顺率匪徒10余人,于厦门伪装乘客登上一艘轮船,侍机行劫,被船上水手发现报警,陈顺等一起落网,数天后在厦门伏法。
曾伯崇曾伯崇(1872~1928),男,又名汉明,南澳港仔畔人,原姓杨。他小时给深澳一姓曾的做养子,读过几年书,阴冷寡言,人称“乌面”。成年后,入赘吴家,故称为“三姓司令”。
辛亥革命前夕,曾伯崇伙同吴品三、陈顺,聚集四、五十人,加人了以洪二爷、曾昭荣为首的青年会。为争地盘,扩大势力,青年会与王贡爷为首组织的保安会发生了械斗,青年会斗败,曾伯崇遂拜潮音寺武僧友然为师,练武以图报复。民国元年(1912)夏,青年会势盛,横行乡曲,民怨四起。民国2年1月,南澳知事俞文炳(浙江人),决意除害,派兵围捕友然和尚、洪二爷、曾昭荣等,正法于深澳校场,勒令解散青年会。伯崇等逃亡海洋为盗,由数十人发展至几百人,拥有乌底船10余艘,以深澳为巢穴,打出“三合公司”旗号,公开在海上行劫。
民国13年,驻闽南民军张贞部为扩大势力,招募兵马。曾伯崇经人疏通,被收编为民军。曾伯崇自封为少将司令,封吴品三为团长,封陈顺为总管。民军因粮饷自筹,于是更肆无忌惮地经营钱庄、发行货币,办“老虎”艚,霸市收捐,勒收海上过往船只,名曰“护洋费”。
“三合公司”因劣迹昭著,被人披露抨击。曾伯崇等怀疑林少颜、章肇华(知识界名流)所为,阴设圈套,将两人杀害。
民国16年,潮州、澄海、饶平的保安局长林先立来南澳清乡,匪众溃散,曾伯崇等逃往大陆。1928年,他曾被十一军军长陈铭枢收编,任特务营长,但做贼心虚,不敢赴省。一天夜间,官兵抓赌,曾伯崇以为身迹败露,怆惶翻墙逃走,跌折了腿骨,被捕,后被枪决于揭阳县城。
释怡光释怡光(约1862~1930),男,饶平黄岗人,俗姓余,在南澳叠石岩出家。民国初期,他率属下僧人到潮州开元寺端正僧风,上台讲经,开创了该寺新局面,成为潮汕一代著名大法师。潮州居士、金中校长王弘愿(即王望韩,曾去日本接受密宗)对其赠联“是近世僧伽真宝,开我潮佛学曙光”。释怡光与众徒所写之诗,由弟子林圣锦结集,以《座莲佛话》书名出版(已失)。其徒弟释纯寂(1809~947年)任潮州开元寺方丈。
蔡盖清蔡盖清(1907~1930),男,乳名捷江、阿头,南澳隆东宫前村人。
民国15年(1926),蔡盖清在金山中学读书时,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加入中共地下组织,从事革命活动。民国16年,潮州、澄海、饶平的保安局长林先立率民团到南澳剿匪,蔡盖清随林回南澳,他以“防卫团副主任”的合法身份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在共产党员徐海的协助下,他与陈戊、郑则保等组织渔民公馆、创办隆江女子学校,积极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组织民众抗捐抗税。民国18年陈介民接任南澳县长后,蔡盖清因发动群众逼迫陈介民释放林奕明事件而引起当局的注意。民国19年8月,伪县长罗湘元来南澳后,蔡盖清的公开活动更引起当局的注意。罗湘元于8月8日密令逮捕蔡盖清。8月10日,蔡盖清、陈戊正在新市(后宅镇)演讲时,遭章声敬等爪牙逮捕。翌日,蔡盖清由章声敬解往汕头,不久,被国民党六十二师杀害,时年23岁。蔡盖清牺牲后葬于县城之东蛇皮岭。
郑则保郑则保(1910~1930),男,乳名阿柚,字定之,南澳县中柱村人。
郑则保少时聪明勤奋,读书成绩优异。民国12年(1923),他在云澳振云小学高小毕业,荣获县颁发的“成绩优良”银质奖章。他为人胸怀坦荡,乐丁为人排忧解难。
民国16年夏,郑则保任云澳区防卫团书记(文书),加入林先立的清匪部队,与其叔郑逢周和好友陈著雄、蔡启祥等成为云澳区清匪的中坚力量。
徐海(中共地下党员)任振云小学校长期间,郑则保与其交往甚密,在徐的影响帮助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18年春,则保与徐海在潮汕铁路线浮洋一带积极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年底,被委任为东江特委上长陇交通站负责人,负责接送出入敌占区的同志。民国19年4月初,南澳
赴丰顺八乡山参加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代表,就是由则保接送的。
民国19年9月初,郑则保与徐海、陈戊和12名武装人员,从大南山来南澳岛,策划渔民暴动。9月25日,郑则保按商定部署带领云澳、下势山、蒲羌坑的渔民先到旗杆夹集中,然后分散进人云澳妈宫周围埋伏待命,下午4时多,暴动队袭击了云澳警察所,并缴其枪械。翌晨,带队打进县城,占领警卫部,砸开牢门,尽放“罪犯”。后国民党派重兵镇压渔民暴动队,郑则保同邢振声(潮安灶巷人)等3人,撤至青澳九溪澳村匿藏于民屋。10月2日,因歹徒告密,深澳康区长派出10余名匪兵,夜袭九溪澳,向民屋猛烈射击,屋内3人中弹身亡。郑则保牺牲时,年仅20岁。
章吟春章吟春(1911~1930),女,小名稗,南澳后宅人。
章吟春的父亲章任川以卖香烛为生。她一周岁时,父染病身亡,母(黄蝶)靠织网、缝衣的微薄收入度日。章吟春8岁时就读福音堂小学,因交不上学费而辍学。其堂伯章肇华(南澳知识界名流),出于关怀,让章吟春伴同其女章吟青夜读。
民国16年秋,南澳地下党员蔡盖清等创办隆江女子学校,章吟春带头报名,并串连了一批女友入学就读。在女校里,章吟春学习认真,思想开拓,敢于向旧习惯势力开战,她第一个带头剪掉长辫,理“四六分”发型,穿对襟衣。在她带动下,女学员人人剪辫,解除缠足。章吟春还组织女同学采用唱歌、演戏等形式,穿街走巷,向群众宣传妇女解放的意义,在县城掀起向封建礼教宣战的热潮。她曾驳“老虎婆”(章声敬之母)对女校学员的诬说,义正词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国17年夏,为避免当地恶势力的迫害,章吟春转学到云澳振云小学读书,时徐海任校长。在徐培养帮助下,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底赴大南山学习,并与徐海结婚。半年后,组织派她往潮安县浮洋、鹳巢一带开展革命工作。
章吟春出岛后,敌人到处寻找她的去向,搜过她的家,毒打她的母亲和姐姐。民国19年,由于叛徒告密,章吟春在潮安不幸被捕,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她坚贞不屈,后惨遭枪杀,牺牲时,年仅19岁。
徐 海徐海(1907~1930),男,乳名泮水,学名鸿波,号观澜,饶平海山石头村人。他在搞地下工作时名徐海、周朝。
徐海兄弟5人,他居长,民国12年毕业于饶平瑞光学校,同年秋往汕头友联师范读高师一年。民国14年,他执教于隆都,参加农运。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海山石头村组织农会,任石头农军队长。民国16年初,建立中共海山党支部,任支部书记,同年9月,参加迎接“八一”南昌起义军进驻潮汕。南昌起义军从汕头撤退后,徐海受悬红通缉,离乡逃往越南躲避。民国17年春,他回国,并带同胞弟来南澳,时逢云澳振云小学校长病故,徐海被聘为校长。他以校长的职务为掩护,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开展南澳岛的革命斗争,培养了一批革命积极分子。民国18年4月间,因南澳地下党领导人林奕明被捕,徐海转移到饶平柘林港。民国19年上半年,他到丰顺八乡山工作,是年5月1日,参加第一次东江工农兵代表大会,9月重返南澳,组织“九·二五”渔民暴动,占领县城。汕头敌军派兵舰进南澳岛镇压。渔民暴动失败后,徐海回海山汛洲岛发动渔民革命,并以其“三味书斋”作为汛洲岛通往潮澄澳工委的秘密联络点。民国20年,到普宁大南山找到红十一军军长古大存后,与四十八团团长李明光同往闽西,任闽粤赣军事委员会秘书长。是年6月,他受闽粤赣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发派遣,化名“周朝”,带警卫员王五保往江西中央苏区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取武器,途经江西兴国古龙岗,见到项英、任弼时、王稼祥、叶剑英、左权等同志,由总供给部长杨至诚发给枪支款项。归途时,值中央苏区遭敌第三次“围剿”,他在烈日下赶路,至瑞金患痢疾,雇担架抬了2天,至福建四都时,经同行中央军委秘书长欧阳钦联系,转入地方医院就医,是年8月上旬,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24岁。
陈 戊陈戊(1904~1930),男,又名“枥枷戊”,南澳县山顶村人,小时跟父亲下海捕鱼。民国16年(1927)夏,南澳地下党负责人林奕明、蔡盖清到山顶山边村搞地下活动,陈戊接受党的培养教育,成为中共党员。
陈戊喜爱拳术,他以授拳为名,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和串连了200多名渔民加人渔民工会。民国18年春,林奕明被国民党县府拘押,陈戊配合蔡盖清,组织渔民请愿,营救林出狱。接着与蔡盖清等组织成立渔民公馆执委会,领导渔民进行斗争。民国19年8月10日上午,敌人在新市要缉拿陈戊、蔡盖清等4人,幸得走脱。他们离岛往大陆,在大南山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决定组织一批同志到南澳发动渔民暴动。
9月初,陈戊和徐海带领张福海等12名武装人员,趁黑夜乘船潜入山顶乡,越日夜晚,陈戊在大沟脚召集黄老鸭等八、九名骨干开会,研究暴动事宜。
9月25日下午4时许,暴动队袭击了住在云澳中柱妈宫后的警卫小队部,缴其枪械。翌日,暴动队攻占了县城。
9月27日,暴动队被汕头驰援的重兵镇压,归于失败。
10月,陈戊化名“枥枷”(后改陈绍),由徐海带其到海山岛石头村,组织渔民公馆。10多天后,陈转至潮澄澳工委活动的据点—汛洲岛,开展渔民革命活动。
民国19年年底,陈戊任中共潮澄澳工委委员兼海山区区委书记,领导海山、汛洲、南澳的革命工作。他为革命输送了一批批学员到大南山学习深造;在汛洲培养和吸收了一批党员,成立汛洲支部,并兼任书记。
南澳豪绅章声敬,得知陈戊在海山等地的情况,便勾结当地的地主武装,借以扑灭汛洲的渔民革命。
民国20年6月28日(农历五月十三日)黄昏,渔民郑耀德获得敌人当夜要血洗汛洲的信息,急告陈戊。陈戊即组织队员转移(乘小船离岛)。岛上敌人闻讯,提前下手,冲着小船(乘18人)开枪。陈戊因掩护队员转移,来不及乘船,携枪跑入上村,藏于村后(距村几十米远)的洗衫坑石洞内。
翌晨,100多名地主武装人员,上汛洲岛抢劫。他们抓不到赤卫队员,便吊打和拘捕妇女骨干、儿童团员。陈戊得知此事后,为了营救被捕群众,手持双枪走出洞口,匪徒发现后,紧追不放,陈戊退入民宅抵抗,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8岁。
吴品三吴品三(1882~1933),男,南澳深澳人。他本姓张,被澄海都司吴本章收为养子,读过几年书,其人体格魁梧,力气过人,喜功好斗,曾在福建诏安县署前,当众抱起100公斤重的花盆绕埕一周,面不改色。吴品三伙同曾伯崇、陈顺于辛亥革命前夕,习武复仇,事败为海盗;后和曾伯崇、陈顺组织“三合公司”,在海面勒索行劫。
民国17年5月,吴品三纠集匪众300多人,分兵两路从雄镇关、九溪澳袭击云澳,进行洗劫。云澳防卫团商防队长蔡启祥、副队长陈著雄率队抗击,因寡不敌众,蔡启祥、陈著雄均中弹身亡。
云澳遭劫后,南澳众仕绅恳请驻汕军队派出2个团进岛清剿。品三等分散潜伏,后因内讧,互相残杀,吴品三逃至诏安城关其义弟家避难,义弟向官府告密,吴品三被捆绑押送当地驻军,后在汕头伏法。
释纯宝释纯宝(约1866~1936),男,笔名欣西,饶平县汫洲人,俗姓林,欣西约35岁时在叠石岩出家。他曾到过南京宝华山受戒,是民国初期第一个到上海市潮州八邑会馆讲经的潮籍法师。潮州释慧源,曾聘请纯宝到潮州为其四姨母讲授三部“地藏经”。民国15年,慧源的姨母为缅怀纯宝法师,在开元寺附近的大士庵前,创建了“欣西会”佛堂。
李居甲李居甲(1914~1938),男,南澳县后宅人。
李居甲的父亲李德崇为南澳著名中医。李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三。
民国19年,李居甲与同乡青年林加惠等4人到广东警卫训练所学习,民国22年毕业回澳,任云澳区警卫中队长,同年和柯如莲成婚,生子李友光。
民国游,日寇攻占厦门,潮汕危急。民国27年春,李居甲任南澳县抗日自卫中队队长,下辖外小队约100人。是年6月21日,日寇进犯南澳,自卫中队为避开强敌,撤出南澳,转住饶平海山。
7月初,潮汕守卫军队在海山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由民众自卫团第四大队及国民党一五七师九四0团第一营联合组成“义勇军”,乘日寇立足未稳,渡海收复南澳。7月10日,以李居甲率领的南澳自卫团第一中队和陈标部(潮属抗敌义勇军第一中队第二小队)为前驱,乘船进入隆澳。李、陈部队上岛后,即先剪除了13名汉奸,为后续部队进岛扫清了道路。
7月16日晚,义勇军360人渡海登上南澳。17日拂晓,由李居甲为向导的部队进军隆澳,收复了县城。当晚,李居甲又率一支40多人的小分队,取道顶松柏坑,拟袭驻深澳的日寇警备司令部,因被敌发觉,遂退回隆澳。
7月20日早晨,日寇调动陆、海、空三军,围攻义勇军。义勇军总指挥吴耀波(营长),采纳李居甲的意见,分兵五路迎敌。李居甲任第二队指挥,负责防御进犯龟山之敌,李部宫兵同仇敌忾,英勇杀敌。中午,义勇军转战至后江盐埕底,因敌我力量悬殊,于下午撤至竹竿岭。
7月21日,义勇军与日寇血战于龟埕、烟墩一带山地。李居甲率部与敌浴血鏖战数天,因伤亡严重,弹尽援绝,7月26日夜,潜至走马埔,乘竹排撤离海岛,中途遭遇日寇舰艇枪击,壮烈殉国,时年24岁。
吴承绵吴承绵(1912~1938),男,南澳县后宅沟仔下人。他小时就读于真光小学,毕业后在烟公司当职员。
民国27年(1938)6月21日,南澳沦陷,吴承绵避难于饶平海山。7月初,出于对日寇的义愤,他报名加人义勇军,参与收复南澳的战斗。他任南澳自卫中队副中队长兼第一小队队长。
7月17日晚,吴承绵与中队长李居甲率队先渡海登上南澳;是夜,小分队拟率队袭击驻深澳日寇警备司令部,因被敌发觉而返回。20日上午,他率领一个小队的士兵占领金山顶,担任阻击日寇的反攻,因寡不敌众,于下午撤离金山。
7月21日,义勇军在龟埕一带山地,与日寇血战,吴承绵曾率部3次攻进敌人阵地,但因敌我力量悬殊,未能立足,只好摸黑潜人县城。翌日,日寇为搜捕义勇军,放火烧村,把村民赶至前江澳角底和后江盐埕底。吴承绵趁乱在其岳母和妻妹的掩护下脱走,藏身于云澳,后为汉奸发觉被捕。日寇将其押上日舰施行严刑拷打后,挥舞军刀把承绵砍成四段,丢下海中。他牺牲时,年仅26岁。
林 陶林陶(1870~1942),男,南澳龙地人,出身渔民家庭。他少时进私塾念过几年书,喜爱音乐,常于空闲时参与音乐活动,在艺界知名人士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善吹唢呐,专长二弦,指法灵活,音色动听,有“陶仙弦”美称。
林陶出于喜爱潮乐,二十几岁时进入戏班,从艺几十年,集演员、导演和编剧于一身。他先后导演过《青梅》、《滴水记》等几十个传统剧目,并与当地名人李秀才合作编写的《扫窗会》,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传统剧目。该剧广泛流传于东南亚。20世纪30年代就灌上唱片。
林陶,先后执教于“老赛桃源”、“新天彩”等戏班,在潮剧界中很有名望,他的艺徒遍及海内外。
林陶从艺数十年,搜集积累的戏曲剧本有三大箱,民国26年(1937),日寇侵占南澳时,被烧毁殆尽。
林荣光林荣光(1942),男,字瑞昌,南澳后宅人。他少时因家贫失学,稍长从商,后改经营渔业。林曾与人合办船艚业,因失败散伙,林荣光承担债务,继续经营,翌年,稍有获利,先行偿还债务,再越年,大获渔利,资本累积日丰。
林荣光为人慷慨豪爽,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修桥造路,热心教育,名声卓著,朝廷援例授五品散官。光绪年间,他会同乡绅父老,同倡禁赌,桑梓传颂其德,同知以“好义急公”予以表彰。辛亥年间,他被推举为县财政长。
林荣光生有5子8女,长子中秀才,三子元璧于民国11年(1922)任南澳县县长,林荣光被尊称为太公。
民国27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南澳沦陷。七月,义勇军收复南澳失败,日寇为搜捕义勇军,纵火焚烧民房,驱赶乡民集于前江澳角底和后江盐埕底两处。乡民被迫跪于烈日暴晒的海滩上达两天一夜。日寇不给吃不给喝,还架起机关枪威迫民众供出义勇军的去向。值此万民遭厄的关头,乡民用轿子抬出林荣光,让其向日军司令太田说情,乡民才得以返回而免于遭受更深的苦难。
民国31年,林荣光与世长辞,享年96岁。
章声敬章声敬(?~1950),男,南澳后宅人,地主出身,南澳大豪绅,因横征暴敛,故人称“南澳天子”。
章声敬小时当过店员,因与陈维亚结拜为兄弟,陈介绍其进南澳水厂(盐管所)办事。嗣后,章声敬夺取了水厂的产权,成为暴发户;后又经营航行香港的运输业等,财贯南澳。
章声敬曾历任南澳县三青团干事、联防局局长、区长、县参议、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后方办事处主任等职。民国19年(1930),南澳渔民暴动时,章声敬策划逮捕了渔民暴动领导人蔡盖清,并亲自解押汕头交国民党六十二师(蔡后被杀害)。1950年2月,南澳解放时,章声敬被擒获,同年6月,在狱中畏罪自杀。
黄绍宗黄绍宗(1904~1951),男,别名汪大海,南澳山顶人,出身渔民。黄绍宗曾在金山中学读书,民国16年(1927)3月,参加蔡盖清的剿匪工作。同年,任南澳县自卫团总队长,因宿娼中毒而辞去总队长职务,往汕头治病。年底,他赴马来西亚定居,先后任马来西亚告礁中华学校校长、同济学校校长。
民国26年春,黄绍宗回国,经吴诗琳介绍,得县长林捷之的赏识,被提为第一区区员(代行区长职务)。民国27年,南澳沦陷,黄绍宗逃往海山,参加洪之政的抗日民众自卫团,配合收复南澳,被洪之政委任为区长兼行署主任;民国29年,在东里吴大柴部任中队长,后遭排挤,同杨沧洲胡混过日。
民国34年,黄绍宗再涉政界,任南澳县临时参议会议长。民国35年2月15日,经黄耀华、洪有星、洪令汉介绍加入国民党,民国36年,竞选为参议长。1949年,又再任参议长。同年10月,吴大柴败退南澳,绍宗出任吴部上校副司令职务。
南澳解放前夕(1949年秋),绍宗到台湾同国民党特务头子毛森直接联系,组织派遣特务窜人大陆搜集我军事情报,并在闽粤边区组织反动武装,黄绍宗被委任为闽粤边区人民反共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南澳县县长和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潮汕通讯组组长、闽粤边区联络组长、闽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潮汕军区副指挥、广州绥靖公署第一挺进队副司令兼南澳支队队长。黄绍宗任职期间,暗中勾结土匪,行劫海上商船,无恶不作。
1950年2月,南澳解放时黄绍宗被擒获,1951年被人民政府枪决。
柯宝才柯宝才(1926~1952),男,南澳县后宅南光人。
柯宝才天资聪明,喜文爱画,7岁进小学读书。民国27年,其父病逝,年仅12岁的柯宝才便同其姐担负起家庭生活重担。为求生计,他寄居于伯父家中,随堂兄柯延、柯东、柯风等下海捕鱼。抗日战争期间,为逃避战祸,柯宝才一家先后往广澳等地避难,至民国37年才返回南澳。
解放后,柯宝才参加渔民协会,任渔协委员。1950年冬,他出席南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夏,镇反运动开始时,任隆西乡行政委员的柯宝才,立场坚定,积极协助人民政府肃清反革命分子。在渔业民主改革中,他工作积极,深受广大渔工的爱戴。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他积极从事业余文艺创作,其处女作《渔民悲喜曲》发表于《工农兵》杂志;《大义灭亲》、《盐埕老虎吴木河》、《蔡玉香一家》等优秀诗歌作品也先后公开发表。柯宝才加入潮汕文联,有“渔民诗人”称号,先后2次出席潮汕文代会。
1952年8月的一个夜晚,柯宝才同渔工到离南澳100多公里的“家神礁”捕鱼,被国民党军舰劫持,国民党军指名要抓柯宝才。柯宝才为了保守机密,毅然跳入大海,壮烈牺牲,时年26岁。
柯宝才牺牲后,中共南澳县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其为中共党员。
邱 安邱安(1930~1952),男,潮安长美人。他于1949年夏参加游击队,11月从潮汕军分区警备司令部警卫连调到海巡队,1950年入团。1952年夏汛,为了组织发动渔民,开展对敌斗争,邱安受组织的派遣,同县委工作队、武装部、公安局、北支队等单位的人员一起到南澎岛工作。是年9月20日,侵犯南澎列岛的国民党舰艇,从舰艇上放下2艘舢舨,载着国民党军,在南澎岛夹坑前登陆,邱安等为阻击国民党军队的登陆,在夹坑口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2岁。邱安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模范青年团员”。
林小发林小发(1928~1952),男,原名志发,字国辉,南澳县后宅隆西乡人。民国17年(1928),出生于贫苦渔民家庭的林小发,只念过几年书,便随父下海捕鱼。1950年3月,隆西乡渔民协会成立时,林小发被选为五分会渔民协会委员兼管民兵工作,1951年7月,被选送到南方大学学习半年,结业后,被派往汕尾镇参加渔业民主改革,1952年,回县参加工作组,进驻南澎岛搞渔业改革运动及渔业生产工作。由于他积极参加渔业生产,关心渔民生活,及时解决渔工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深受群众爱戴。
1952年9月20日,国民党的舰艇侵犯南澎岛海域。驻澎工作组把儿童和老年渔民转移到安全地带隐蔽后,再把青壮年渔民组织起来,垒石堆作掩体,用玻璃瓶装盐水,带上锋利鱼刀准备御敌。林小发和蔡排长带上枪支和手榴弹,扼守在夹坑口。敌舰放下小舢舨载上4名国民党军从夹坑登陆,海军蔡排长对小舢舨发射了一梭子弹阻止敌人前进,小发开枪打死和打伤了2名敌人。敌舰发现小舢舨登陆受阻,便增派了30多名士兵进行包抄,林小发腿上中弹负伤,仍顽强战斗;子弹打尽了,便与敌肉搏,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柯仰兴柯仰兴(1899~1952),男,别名乞食头,南澳县后宅新乡人。柯仰兴出身于渔工家庭,为人忠厚老实,全家6人以捕鱼为生。
1952年9月20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南澎岛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担负收复南澎岛的任务。10月6日开始,解放军官兵与渔民在后江湾、前江及云澳湾进行海练。柯仰兴领着2个儿子,协助部队进行海上练兵,他把泅水和航海的技术传授给战士。10月19日下午5时,部队吹响了渡海作战的进军号。柯仰兴担负驾驶冲锋船的任务。船在6级强风中破浪前进,时近黄昏,战斗打响了,突然一颗子弹打中了仰兴腿部,鲜血直流,他忍住疼痛,对准夹坑方向疾飞,成为登陆夹坑第一船。当船上战士正要向守敌阵地发起冲锋时,柯仰兴又被一颗子弹击中胸膛而壮烈牺牲,时年53岁。
柯仰兴的次子柯振成驾驶的冲锋船触礁时,即遭敌炮火猛烈射击。柯振成因面部被手榴弹炸伤,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19岁。
柯仰兴父子都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中共南澳县委追认柯仰兴为“英雄水手”。
释纯鉴释纯鉴(1899~1965),男,饶平东界仙春村人,原名刘双发。他16岁到屏山岩出家,拜释怡深为剃度师,19岁受戒,后到浙江宁波观宗寺听谛闲法师讲经,3年毕业,进人苏州灵岩山,从师卯光大师,学净土宗6年,28岁进江苏扬州高闵寺禅堂学坐禅,5年后离开扬州,到福州鼓山涌泉寺,跟随虚云大师3年,后转福建莆田广化寺长住,抗战时回饶,重兴东界仙春长宁庵,创清修院。纯鉴法师精通佛理,善书法、工艺、拳术和中医,在潮佛界享有盛名。他收释定持等为徒弟。民国初到宁波阿育王寺,燃掉左手无名指,成为当时潮汕6个燃指僧之一。
注:民国初6名燃指僧是:释怡满燃4指、释修解(女僧)燃左手小指、释敏仁(女僧)燃左手无名指、释澄修燃1指、释纯信燃2指、释纯鉴燃1指。
释妙理释妙理(1914~1970),女,俗名陈会,别名芝贤,南澳深澳人。她是新加坡著名庵寺妙音觉苑的创建者,潮汕现代第一位毕业于香港东莲觉苑佛学院的女法师。
释妙理父亲陈裾(1885~1960),清末秀才、稿公,原从商,43岁时脱俗到叠石岩落发为僧,拜释纯寂为师,取字释澄源。妙理从小受父亲影响,不吃腥,14岁时弃俗,进深澳聚福古庵,拜释淑德为师,后到福州鼓山涌泉寺拜虚云大师为受戒师。妙理生性聪颖,尊师勤学,佛理日进,一年后,经释纯信法师推荐,与荖园迎云庵的释宏平、释应良一起到香港东莲觉苑佛学院深造。妙理毕业后孤身赴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弘法,与普宁籍的居士冯姑娘合创紫竹林庵。接着她又赴新加坡登座讲经,兼任外国惠技法师等僧人的通译,民国35年(1946)春,与觉东法师在汝吗咪厘律通,创建了妙音觉苑精舍,自此,声名卓著,成为新加坡佛教总会委员。她还担任当地初一、十五日的讲经师和主持当地电台的讲经节目;还在妙音觉苑举办英、华文佛学培训班。1965年,创建了女子佛学院(今新加坡佛学院前身)。
释妙理乐善好施,收养孤儿,创办养老院和诊所,为穷人免费治病。民国35年5月,释妙理回乡省亲,下榻于祖堂聚福古庵3个月,先后捐资维修南澳县的雄镇关、聚福古庵和潮州开元寺。1966年,她因病回国治疗。“文化大革命”开始,潮州开元寺被查封,她被送返新加坡,于1970年病故。
王俊先王俊先(1956~1979),男,南澳县云澳中柱村人,中共党员。他1976年3月入伍,在陆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一师三六二团服役,1979年2月,在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斗中光荣牺牲。
1976年2月,王俊先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应征入伍,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连队,他工作积极肯干,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连队党支部表扬和奖励,是年10月,在参加大野营拉练中,吃苦精神好,受到营党委嘉奖1次。1978年12月,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1979年2月,他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经历大小战斗7次,在最后一次战斗中被炮弹击中负伤。为掩护其副连长,他仍奋不顾身地扑在副连长的身上,后被敌炮弹炸断两腿,因流血过多,不幸牺牲,年仅23岁。
战后,部队党委给王俊先追记一等功1次,追认其为中共正式党员。
林财来林财来(1956~1979),男,南澳县西山村人,中共党员。1976年3月人伍,在陆军第四十—军一二一师三六一团服役,曾任副班长。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斗中光荣牺牲。
1976年2月,林财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学习政治,苦练杀敌本领,成为一名军政素质过得硬的战士,曾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嘉奖。1978年,他升任六连四班副班长。
1979年2月17日,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战斗中,他冲锋在前,英勇杀敌。2月18日晚,在向敌809高地发起冲击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战后,部队党委追记其三等功1次,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林奕明林奕明(1904~1982),男,潮州浮洋人,自幼随祖父、父亲来澳定居谋生。
林奕明小时聪颖,15岁毕业于南澳县求是小学,是参加县考试秀才的“童生”。他回浮洋教书期间,省一督学发现其才干出众,推荐他到潮州金中(免费)就读。林奕明思想进步,很快接受共产党的教育,学习马列主义,加入中共地下组织;毕业后,被调配到澄海县教书,从事地下活动。
民国15年(1926)3月,南澳政治混乱,海匪曾伯崇等行劫猖獗,民无宁日。民国年4月14日,奕明和蔡盖清接受组织的派遣’乘潮州、澄海、饶平的保安局长林先立带兵进岛剿匪之机,随其进岛开展革命活动。他俩大力扶助林先立组织乡勇清匪,同匪徒激战多次。民国17年春,林奕明在一次参与官兵围剿匪首吴品三的战斗中,左腿中弹负伤,枪伤治愈后腿有点拐。
林奕明致力于革命工作,以“求是小学”老师的身份作掩护,向师生灌输进步思想,组织“浪口剧社”,办夜校,秘密组建“渔民工会”,与蔡盖清创办“隆江女子学校”,在妇女中开展反旧陋习,争自由的宣传。国民17年秋,林奕明与许鉴明、蔡盖清等在岛上创建了中共南澳县党支部,奕明任第二任支部书记。党支部领导渔民工会,积极开展“反豪绅、反压迫”的斗争,组织渔工上街示威游行,向当局提出废除苛捐杂税,改善渔民生活等要求。
民国18年春,陈介民出任南澳县长,章声敬等豪绅为其出谋划策,镇压了渔民运动,解散隆江女子学校,拘捕林奕明(入狱一年),渔民运动受到严重打击。
民国19年1月,中共东江特委派干部林大白等7人到南澳,协助支部开展活动。6月23日上午,蔡盖清、陈戊等带领300名渔民包围国民党县府,胁迫当局释放林奕明,声援群众多达二、三千人,群情激昂。当局慑于渔民群众的力量,中午,当众释放林奕明。是夜,林奕明由渔民用船载往海山。
林奕明离岛后,到浮洋老家教书,因国民党当局的追捕,只得暂离大陆往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不久,他又潜回潮汕,执教于揭阳,并致力于革命活动,后为反动当局发现和追捕,再次避祸越南。
林奕明在越南胡志明市居住期间,一直没放弃革命工作。他化名“林雪峰”,在一家华文报社任编辑,直至1982年病故,终年78岁。
陈子谷陈子谷(1916~1987),男,南澳后宅人。出生于南澳岛后宅一户贫苦渔工家庭的陈子谷,因家境贫寒,4岁被父母卖给澄海一家华侨富商做养孙,6岁随祖姑母到泰国曼谷生活,在那里度过他的童年。
民国16年,陈子谷返回祖国,先后在汕头、香港、南京念初中和高中。
民国21年,他就读于北平大学,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参加青年团活动;民国23年春,东渡日本求学,并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会,成为“左联”创办的《东流》、《杂文》、《诗歌》等刊物的成员。陈子谷的文学活动主要在诗歌方面,他和蒲风等4人一起组织“诗歌座谈会”,出版《诗歌》杂志,写下诗集《宇宙之歌》等诗篇。郭沫若在给他的信中赞扬说:“你有真挚和情绪、冼炼的辞藻、明白的认识。祝你努力,在你诗的热情横溢的时候,请多写诗。”
民国24年(1935)秋,子谷被日警以“莫须有”罪名勒令出境,从东京回到香港,参加南方抗日救亡活动。
民国25年6月,他到雷州半岛参加组建抗日反蒋的工作;“两广事变”后,到北平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
民国26年底到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3个月。
民国27年春,他回武汉参加新四军,在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担任敌工科干事、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等职。民国28年,陈子谷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29年,他旅泰的袓父去世,泰国的亲人来电要其赴泰处理遗产问题,经报组织批准,同意其往泰。军部同时作出决定,让陈子谷以叶挺军长秘书的身份到华侨中募捐。他到曼谷后,共募捐1万套棉衣的费用(计国币6万元),同时把自己分得的遗产20万元,合共26万元国币,全部汇至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解决了新四军当年全军的冬衣和经费困难问题,受到军部领导和党组织的高度赞扬。叶挺军长称赞陈子谷是一个“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赤子,革命胜利后,我们要打一个金牌奖给陈子谷”。后来,东南华侨联合会成立,陈子谷出任该会主席。
民国30年,国民党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军长、陈子谷以及新四军部分战士被俘,被囚于上饶集中营。在狱中,陈子谷受尽严刑,但坚贞不屈。他在狱中暗地里写了3幕2000行的诗剧《千古奇冤》。民国31年5月,上饶集中营往闽北转移,陈子谷参予策划茅家岭暴动,越狱后,在福建武夷山一带坚持游击斗争。为寻找组织,他冲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终于回到新四军队部。陈子谷把这段悲壮的经历写成了《皖南事变前后》、《上饶集中营》2部报告文学出版。
民国34年8月,日本投降,陈子谷被派往南京侦查日伪受降情况。在归途中,被接管南京、扬州的国民党保安队扣押。经组织设法援救,国民党保安队才释放了陈子谷。
民国36年1月,解放战争进入决定性阶段,陈子谷在胶东、鲁中军区做国民党驻防军的联络工作。在莱芜战役打响前夕,他奉命到国民党四十六军军部做联络沟通关系工作,对新四军取得莱芜战役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解放后,陈子谷历任华东局统战部科长,杭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中联部副处长,北京地质学院秘书长、党委书记、副院长,地质部教育司副司长等职。1956年,他将在泰国遗产(房屋)卖掉,所得人民币4万元,全数作为党费交给组织。1957年,陈子谷被错划为“右派”,11979年平反。1987年6月9日,陈子谷逝世,终年71岁。
蔡 黎蔡黎,正名蔡盖耀(1915~1995),土名辉,南澳岛隆澳宫前村人,是村中革命烈士蔡盖清的族弟,因遭国民党通缉追捕而改名蔡黎。
蔡黎生在渔家,生活穷困,7岁读书,13岁辍学,给其时的艚船主当见习会计。蔡黎从小就受其族兄蔡盖清的影响接受革命思想,在任县立师范学校学生会主席时,组织学生抵制国民党政府策划的“剿共胜利4周年”活动。为避敌缉捕前往香港,后转赴泰国。1938年7月在曼谷参与救国活动,任泰国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秘书、华侨文化界救国会主席。同年8月回国,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学习。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进延安马列学院普通班和研究班学习。1942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蔡黎先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教育干事,分局党校政治教员,中共莒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滨海区党委宣传部宣传科长,佳木斯市委副书记,桦川县土改工作团团长、县委书记兼四分区中心县委委员。1947年11月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部长。
20世纪50年代,先后任辽宁省委委员、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省委副书记兼秘书长,旅大市委书记处书记。60年代初,任抚顺市委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极左路线残酷迫害,丧失人身自由长达8年。1974年1月,出任抚顺市石油一厂革委会副主任,后任辽宁省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79年4月,调任福建省委常委、副书记、后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1985年7月以后离休。
1995年1月27日在福建逝世。
康维安康维安(1919~1995)南澳县深澳乡人。
1934年于深澳国立高等学校毕业。1936年到台湾恒春药行当会计,3年后返回南澳县深澳镇,在深澳小学任教,后又到南瀛中学(南澳中学前身)任教。新中国成立前夕回深澳裕德小学任教,1951年往汕头礐光中学任教。康维安酷爱书法,其书法作品猷劲流畅,深得乡梓推崇。1951年其书法作品首次赴省展评并获优秀奖。1958年移民迁往梅县蕉岭。1980年返归深澳。1984年加入潮汕农民书画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康维安是南澳县政协第一届、二届委员。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其书法作品日臻纯熟,先后为南澳著名景区景点题字勒石,深澳狮子湾金银岛景点的“金银岛”,青澳湾景点的“泳者天池”,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浩气长存”等。为新建的隆澳中心市场正门题写“隆澳中心市场”,为新建成的南澳中学大门题写“南澳中学”,字体端正庄重,笔划苍劲。
康维安性格谦虚随和,乐于助人,每逢乡梓邻里乔迁、新婚、年节等喜事,请他写对联,他总是欣然接受,从不收取润笔费,深受乡民敬重。著名书法家吴南生莅临南澳观光时,在深澳南山寺看到维安书写的对联,对他的书法大加赞赏。堪为南澳民间艺人。
1995年3月16日逝世。
林永木林永木(1946年~1998)南澳县云澳镇云星村人。
1965年8月毕业于潮安农校畜牧兽医专业。1965~1986年2月在云澳公社(镇)和县兽医站工作;1986年2月~1993年在县科委工作;1993年4月~1996年5月在南澳县水产局工作,任副局长;1996年5月~1998年6月在南澳县科协工作,任副主席,並当选汕头市科协第四届委员和广东省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林永木在县兽医站工作期间,师承前辈以中草药治疗牛病的丰富经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草药的分类和开发利用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並参与《南澳县中草药》一书的编写工作,负责全部标本的描绘,同时写成《汕头地区药用维管束植物名录》一书,内录药用植物200属749科共1230种,其中南澳岛190属653科1046种。曾经被广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借用,参与《广东省中兽医疗牛集》的编写工作,具体负责标本描绘工作,该书于1982年获广东省优秀图书二等奖。调任县科委工作以后,参与《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石斑鱼养殖技术开发》和海水鱼病防治研究等科研项目工作,其中《石斑鱼养殖技术开发》项目获198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县水产局工作期间,参与《华贵栉孔扇贝海区人工养殖试验》项目的研究工作,该项目获广东省水产厅“丰收计划”二等奖。
林永木业余时间从事海洋贝类标本的搜集和分类工作,其收集标本种类之多,在广东省内首屈一指,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好评。鉴于林永木在科研和贝类标本收集、研究上的突出成就,先后被汕头市水产学会、中国水产学会鱼病研究会,中国动物学会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分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接收为会员,历任三届县政协委员。
1998年6月30日因病逝世,年仅52岁。
释定持释定持(1921~1999)俗名陈著名,南澳县云澳镇澳前村下盐埕尾人。
定持上有1姐3兄,父亲陈义使,捕鱼为业,目不识丁。定持幼有善根,孩提时便仰慕佛门,即便读小学时也常在书包里藏有佛像,经常观看抚摸,或跑往迎云庵、云盖寺,参加僧人念经、做晚课。后来,定持认识了屏山岩释怡深法师,法师对定持说:“你从小好佛,善哉,找机会来屏山岩。”定持16岁便到屏山岩,恳请法师收留。怡深法师甚为感动,遂收为徒孙,取外字定持,法名心传,礼释纯鉴为剃度师父。定持18岁到南京宝华山受戒,越年移住镇江金山寺学禅宗。2年后,往苏州灵岩山寺,拜于首座了然法师门下。1940年,入青岛湛山寺佛教学校读书,课余学诗,其处女诗作《思亲》五言排律16韵,已见其诗才高妙。1945年,考入上海圆明讲堂就学。
1949年,定持到潮州开元寺当讲经法师。1952年当选汕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青联委员;1955年,当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1958年,定持被错划为右派份子,下放劳动。“文化大革命”期间,释定持虽遭不公平待遇,仍心志坚强,还不辞劳苦为乡人无偿医病。1979年,定持的“右派”得到改正。1981年,定持再当选为汕头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主持编写《汕头佛教志》;1987年当选中国佛协常务理事;1988年任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1988年8月受聘为浙江奉化雪窦寺方丈,9月荣任潮州开元寺方丈,1991年被聘为香港大屿山莲池寺方丈。1987~1989年出访新加坡、法国,把汉传佛教传播异国他乡。1990年,释定持被评为省、市宗教界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1995年被推选为中国佛协咨询委员。1995~1998年,释定持先后筹资逾千万元,重建南澳屏山岩寺和雄镇关云深古寺。遗著诗集《行脚吟》一、二集。其小楷书法尤受推崇。
1984年汕头岭海诗社成立时,释定持是首批社员。他与赵朴初、张华云、陈谦、黄赞发等诗家以诗会友。岭海诗社副社长、潮汕耆学蔡起贤在《僧诗妙品——序<行脚吟>》中曰:“定持法师,承黄檗宗风,是曹洞嫡子,他用禅宗的思维方式,以禅入诗,有唐王、孟的禅味禅境;又有宋苏、黄的禅机禅趣,棒喝峻利,机锋纵横……从研究地方文献的角度看这个集子,它反映潮汕特定时期佛教界的活动状况,可作为写文化史时采摭的资料。是僧诗妙品,这个集子更有美的欣赏价值。”
1999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定持法师在南澳圆寂,享年78岁。
吴君益吴君益(1765~1834)南澳县后宅沟仔下人。
吴君益祖籍系饶平县所城镇龙湾村人,其祖父吴球于清康熙丁卯年(1687)来南澳定居发展,其父吴大成是秀才,生4个儿子,吴君益排行第二。
吴君益自幼聪颖,立志甚高,具有敢想敢干的胆识和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成年后开始筑堤围、垦荒地、造盐田,成为南澳盐业生产的创始人。他本人也任吴厝围、蔡厝围、洪厝围、渡头围、崩隙围、蚶寮围、竹澳围、井澳围的“围长”。原盐生产出来后,他开始以销售原盐为基础拓展其他经营,进而一手创办了大雷、雷仔、雷孙、雷挟、妈人5艚业,成为其时南澳岛上知名富豪。他创办的众多实业,解决了其时数百岛民的就业门路、生活出路,在岛上有口皆碑。事业有成后,他投资兴建了大路馆(今尚在),作为渔民的公众休闲场所,又开始致力于乡梓的教育事业建设,创办了“迎紫轩”书斋(私塾学校),后改名为“图南小学”,解放后则作为渔民子弟学校。
嘉庆十五年(1812),吴君益依照其时朝廷规矩,用钱捐了一官职——汾洲同知,以期光宗耀祖。上任伊始,因被奸人诬告“建造战船,意欲谋反;私设刑具,越律逞威”等罪名而入狱,后经核实后以无罪释放。获释后,吴君益继续致力于拓展家业,虽历尽坎坷,然意志如虹,以敢为、善为、能为享誉南澳、且致富后始终如一造福乡梓,乐善好施,赢得世人敬仰。
1834年,吴君益因病在南澳逝世,享年70岁。(补记)
章 嘲章嘲(1912~1975年)字振玉。南澳县后宅北面村人。
章嘲一生喜研究先进生产技术和总结先进生产经验,带动渔民群众搞好生产,成绩显著,1957年被评为南澳县第六届劳动模范、广东省二等水产模范(省人奖字第1280号)。是南澳渔民首次获得的最高殊荣。
章嘲海洋捕捞技术与船只驾驶技术双佳,1924年开始参加罟艚生产,1930年驻南澎岛(下冈)钓鱿,且春冬兼对鸟、放 、放内螺及运输等作业,直至新中国成立初。他曾当过对鸟(小风帆船拖网)、大舟宗(大风帆船拖网)、罟艚大船(罟公、罟母)等舵公;熟悉钓鱿、对鸟、大舟宗 、敲罟、放内螺(笼捕)等多项作业,1953~1954年被惠来前詹乡聘为罟艚“长年”,1958~1959年为大舟宗 (包帆拖网)舵公;1962~1965年为罟艚罟母大公,1974年夏季,被福建惠安崇武东坑大队聘请为过港南澳钓鱿指挥船舵公。
章嘲对于捕捞工具的使用、捕捞方法方式、渔场渔汛情况甚为熟练与精通,是罟艚“长年”,钓鱿能手。他研究、设计的多种渔网在南澳海洋捕捞业中被广为应用和推广,获得良好效益。1975年因病逝世。
来源:《南澳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