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滴滴官网,从菜单里选择“管理团队”——我们只能看到大大的程维,和大大的柳青。
两个人的“管理团队”?
你还不如直接把类别名称改成“企业形象代表人”呢!
不得不说,在一个拥有1166万名网约车司机、17.95万名代驾师傅,近6000名两轮车运维师傅,围绕生态有3000多家租赁公司,产业链上下游共计600余万相关就业,总共带动1826万个就业机会的庞大企业的官网介绍上,看到这样的管理团队的介绍,真的很让人火大。
这说明他们轻视管理到了一个什么境界啊!
一、何谓管理
企业管理是门高深的学问。像滴滴这样规模的巨无霸,必然存在茫茫多的管理人员,才能合理制定计划、分配任务、完成目标。
管理者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层、中层、高层。
高层决定方向,制定战略;
中层落实计划,协调基层;
基层贯彻执行,调派业务员。
很明显,从中层开始,管理者就会面临不脚踏实地、不切实际地做决策的风险。
程维和刘青算得上是董事会之下,千万人之上了。
他们现在每被采访,报的都是统计出来的大数据,讲的都是开放合作之类的大理念。
要他们亲口解释滴滴网约车的哪怕一个规则,恐怕都说不出!
他们眼里的早就不是员工、不是业务,而是整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了!
成天盯着人家别的平台,什么哈啰、美团、一喂出行……
反正就是没管什么自己业务的人性化、合理化。
用这样的两个人堂而皇之地代表整个“管理团队”,实在是贻笑大方。
这么一想,那滴滴在网约车、顺风车业务上做得乌七八糟,在细则和平衡上搞得天花乱坠,也难怪啊!
他们压根就不在乎!
二、滴滴:无所畏惧
近年来,滴滴网约车引发的事件频出。
司机权益无法保障;
乘客安全无法保障;
司乘矛盾无法解决就算了,甚至不去协调……
已经被各地、各方无数次约谈,但滴滴永远贯彻“能用钱摆平的事儿,都不叫事儿”的理念,一而再再而三试探社会底线,用千亿美元的融资,千亿美元的估值碾压掉一切声音。
到了今年七月,大约就会在纽交所上市了,又是更多的钱。
一个公司,不要说卓越的公司了,就说一个正常的、正经的公司,在建立之初,也许腾不出钱来支付太多的管理成本,十几、几十人的扁平团队,设置的管理岗位不多,但内部互相通气,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完全没有问题。
很多创业公司都是这么做的,一喂顺风车、第年秒漫画工作室、寒城科技有限公司……
但一旦规模起来了,到了上百人、甚至上千、上万,管理,才是持续发展的基石。
但是看看滴滴呢。
千万计的就业岗位,服务数亿出行用户。
官网上的“管理团队”,一直以来推出去开会访谈的门面:
俩。
管理是要有核心的诶,要有目标的诶。
他们真的有在乎司机的权益吗,真的有在乎乘客的权益吗。
他们真的知道自己的产品抽佣有多高,预估价跟实际价格相差多大吗。
他们真的知道递上来的统计数据里掺了多少血泪、掩盖着多少悲剧吗。
知道个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