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军队改革,一般人自然是对解放军近年来的全面改革印象深刻,最为直观的内容就是七大军区改为五大战区;成立了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重组集团军后,大量拆分原先的师级和团级单位,改组为合成旅和合成营作为新的主要作战单元等。合成化作战单位主要在陆军进行推广,通过兵种强化、混合编组和指挥扁平化等手段,让部队的单元战力得到明显提高,这种手段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解放军不同,俄罗斯的陆军建设工作似乎出现了相反的局面,原先的“师改旅”被叫停,俄陆军重新强调建立师一级单位作为战役集群的价值。究竟是为什么?具体原因,恐怕需要结合扁平化军改的难度、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军费开支等方面综合来看,才能发现其中的端倪。
表面上看,“师改旅”的意思似乎就是直接裁军,用旅级单位来承担师级单位的作战任务,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在机械化时代,一个师可以承担的大规模作战任务,换到一个旅的身上是很难执行的,比如独立装甲部队、炮兵部队和航空兵部队等,往往在编制上属于师级部队才隶属的兵种。反过来用旅承担师一级部队的任务时,不仅要将这部分师级所属的部队下放,很多时候还需要新建部分部队并补充对应的重装备,这样才够用。在指挥员层面上,原先师级部队需要的参谋机关也要分拆到旅级,这对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的要求反而更加严格。
另外,这些兵种的混合编组光有架子是不行的,还需要大量烧钱的演习进行磨合。放在整个军种来看,此类改革的花费绝对不是小数字。中国的军费开支排在世界第二位,但即便如此,解放军陆军的合成化改革依旧是一个不短的过程,仍需持续若干年才能完成。由此想来,经济和军费都更紧张的俄罗斯,自然很难做到类似的事情。
而且,与中国的国防重心转向海空威胁为主的情况不同,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极为广袤,接近中国的两倍,而经济状况又缺乏大的起色,使得军队规模在这些年缓慢萎缩。目前看来,俄罗斯在陆地上面对的潜在威胁主要是东欧、高加索-中亚、太平洋沿岸这三个方向,这对一支规模有限的陆军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如今,俄罗斯陆军在“团改营”方面的调整比较成功,成立的“营战术群”战斗力还不错,与中国的合成营实力接近。但在更大规模的旅级单位上,由于高素质人员和重装备的数量不足,很难达到预定的编制目标,一些旅只能达到员额3000人上下的“架子部队”,综合战力不进反退,表现出“攻不动,守不住”的尴尬。相比之下,人员和装备数量更多的师级部队反而更靠谱一些,故开始重新强调恢复师级部队。
说到底,军改不仅花钱,而且不是一般的花钱。俄罗斯这些年军改缓慢,且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屡屡延迟,与经济实力的总体衰退趋势有很大的关系。如何通过核武器以外的手段,继续维持世界级大国的地位,将是考验俄政府高层的一个棘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