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知道1969年3月苏联挑起的珍宝岛事件,国内也叫“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这场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中以我军的胜利告终,对手知难而退。
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今属黑龙江虎林市辖区。在上世纪那场军事冲突之前,双方边防巡逻队的肢体冲突早就开始了,那个阶段双方都比较克制,很少出人命。
从1967年起,一到冬天江面结冰,边境上的事儿就多了。没了天然屏障,双方边防巡逻队接触很方便。据我军退役侦察兵周建回忆,1968年冬,登上珍宝岛的苏军士兵明显增多,挑衅更频繁,岛上几乎天天打架。
一开始,双方都是赤手空拳搏斗,老毛子个个虎背熊腰,人数还占优,所以我边防战士一开始吃了亏。
为扭转不利局面,我军迅速从东北某部队调来一组特种侦察兵。侦察兵接受过严格的格斗训练,个个都是打架好手。这些战士们一上岛,三下两下就能撂倒一个苏联人,把他们打懵了。随后苏军登岛就带了木棒当武器,他有咱也有,结果还是我军完胜。
苏军知道对面换了选手,一份发给莫斯科的电报被我军截获,里面声称,“从他们出招的速度、力量和动作来看,明显是中国最精锐的士兵。”很快,苏联也调来了一支特种部队。
中苏两国50年代曾密切合作,我军侦察兵的格斗训练一部分源自中国武术,一部分是苏式训练,所以苏军比较了解我们的情况。他们的特种部队一到,打架又占了上风。
据我军老兵回忆,那些苏军特种兵应该是专门挑选的拳击好手,比其边防兵更高更壮,醋钵大的拳头左右开弓,又快又重。而我们的侦察兵习惯一只手防御,一只手进攻,拳头打不过人家,有的战士的鼻梁被打断了。
按理说,我军侦察兵的训练很全面,腿上功夫也很厉害,怎么不用腿呢,又没人规定不让用。这个问题老兵也说了,不是不想用腿,而是天气太冷,穿的裤子太厚了,动作迟缓,影响出腿。
晚上回营一商量,我军又有了对策。
侦察部队里有个干部绰号“小山东”,自小习武,功夫了得,刀枪棍棒使得虎虎生风。向上级请示后,侦察兵人手一根大棒,在“小山东”的带领下,紧急训练棍法。战士们武术根底扎实,几天后就可以实战了。
棍棒不算攻击性武器,再说苏军打架也没少拿棍子,所以不犯规。这边棍棒队一上场,苏军特种兵被打惨了,狼狈逃跑。他们当然不服,也携带棍棒登岛,但于事无补,根本打不过我们的侦察兵。不过我军出手有分寸,不会打出人命。
从那时起,苏联人上岛打架就占不了便宜了。到1969年春,因苏军挑衅,有限度的拳脚战、棍棒战升级为军事冲突。
据俄罗斯《格斗技巧》杂志记载,前苏联退役特种兵对中国军队的棍棒印象深刻,“中国人的棒法使得出神入化。同样使木棒,苏联特种兵的挥棒速度和技巧远逊于中国人。中国人异常灵活,总能躲过我们的攻击。”
珍宝岛事件后,我军研究了苏联特种兵的特点,对东北的侦察兵部队做出一些调整。为应对边境上可能出现的肢体冲突,侦察部队的征兵要求更倾向于那些身材魁梧、会摔跤或者武术的新兵。同时,战士们的格斗训练变得更现代化,也加入了西方拳击的技巧。
此后,解放军侦察部队出现了一批身高超过1米8,体重80公斤以上的蒙古族战士,针对性很明显。这些棒小伙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常规侦察兵配合打架,更是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内容来自较为正式的档案资料,关于珍宝岛上的特种兵较量,还有一些“野史”不太一样。
某论坛有一位侦察部队老兵的回忆文章,说苏联特种兵挨了棍子后,拿着带链子的大铁球过来挑战,十分凶狠,被铁球砸一下,搁谁都受不了。
双方都有摄影师跟着,我军脱掉军装,穿上老百姓的棉袄棉裤,两人一组,一个拿镐把子,一个掩护,且战且退。要是对手越过线,这边就拍照,然后几个人一拥而上,对方跑慢了就就得挨一顿棍子。
棍子对铁球肯定吃亏,据说我们这边曾被打死一个人,全县开了追悼大会,给他建了烈士墓。之后我军改成仨人一组,两个负责掩护,另一个瞅机会下手。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珍宝岛事件发生,棍棒和铁球就退役了,双方换了真家伙开打。
(老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