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西北野战军是各大野战部队中最弱的。由于极度缺乏重型武器,发动一场战役所需的弹药消耗也远低于其他野战部队。
西北野战军在各大野战军中兵力最少,装备最差
1947年7月下旬,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西北野战军。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西北野战军辖第一纵队、第二纵队、教学大队、新四旅,军队总人数约4.5万人,约相当于东北野战军一个纵队的兵力。
西北野战军的领导配置在各大野战部队中是最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但西北野战军的实力,也是各大野战部队中最差的。
1948年初,晋绥军区第3、4纵队划归西北野战军和教学旅,新组建的第4旅并入第6纵队,西北野战军总人数达到 七万五千,却只相当于东北野战军,还是华东野战军一半的实力。
同期,东北野战军仅一个纵队就有45000多人,而东野战有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炮兵纵队和铁纵队。
西北野战军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人烟稀少,无论是士兵的补给还是后勤,都是一个大问题。事实上,西北地区的青年和中年人,大部分都因为常年战乱而被捕或离开,我军难以从当地人民中补充。在各大野战军中,西北野战军的俘虏比例最高,俘虏是部队补充的主要来源,解放战士占了70%到80%。
西北地区终年干燥,气候恶劣,农作物以小米、高粱、小麦为主,这些作物的产量远低于水稻,作战补给困难,也限制了西北野战军的实力。
西北野战军发动战斗所需的弹药比其他野战部队少得多
一场战斗需要多少弹药,取决于战斗的规模和性质,但西北野战军本身就极其缺乏枪支弹药,尤其是各种重武器。
1947年10月,西北野战军主力之一的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进攻韩城,独立四旅的一名教官回忆说:“城楼上的敌军火力对我们威胁太大,旅长决定派山炮轰敌城门上的火力点,但只打了三发。”
同期,华东野战军每个营平均拥有“大小火炮20至30门,轻重机枪60至70挺”。 独立第2纵队第4旅刚抵达陕北时,旅内只有两门山炮,每个营的迫击炮平均数量不到1门,轻重机枪只有10多门。
1948年初,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委到陕北报告,回来后,他对华业的指挥官和战士宣讲:门只能装五到十五发炮弹。” 在华东战场,部队作战时,“每颗迫击炮要准备三百发炮弹,山炮炮弹要准备五百发炮弹”, “一把机枪平均可以发射六到七千发子弹,子弹,一炮打三百炮弹”两者相差近百倍。
据当时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王政柱回忆:“迫击炮和少量日军山地炮是当时军队的重火器,硬仗战斗主要依靠炸药背包、爆管、手榴弹(也是坦克的主要武器)
抗战年代,我军武器装备基本来自敌军,但陕北行动受限于黄土高原复杂地形,西北野战军即使缴获了重火器,也经常因携带困难而销毁。
西北野战军主力之一的第一纵队(司令员何炳炎、政委廖汉生)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消耗了6063发炮弹,仅相当于东北野战军攻四平消耗的弹药量12分钟!
枪支弹药不足,特别是重武器不足,直到1948年才改变,主要靠晋绥军区支持。事实上,西野最大的困难仍然是粮食短缺的问题,陕北太穷,粮食产量太低。几乎大部分军粮需要从山西根据地收集,然后才能运输。这是费时费力的,比如第一次攻击在榆林,全军只带了六天的口粮。在消灭刘侃的伊娃之战中,西北野战军只携带了三天的口粮,待命伏击期间,西北野战军没有粮食。
正是在如此缺粮缺弹的情况下,西北野战军顽强坚持,牵制了胡宗南的20万精锐部队,为其他战场歼敌和反攻做出了巨大贡献。 即使在加强第一野战军的反攻时期,总兵力仍不及胡宗南、马家军(以及新疆的敌人)。但是,第一野战军最终还是一个个打败了敌人,解放了整个国家的六分。 其中一个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总结:
西北战场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场,占国民党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相反,西北战场投入的兵力仅占总兵力的5%,西北野战军长期与敌作战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发动了一场战略决战。
淮海战役中,敌我军尽收眼底,任何新势力的加入都可能改变战争的结果,蒋介石想着引胡宗南集团东进,赶赴淮海战场。此时,西北野战军发动冬季攻势,歼敌76军25000余人,迫使胡宗南集团陷入绝境,无力向东提供援助。 胡宗南无奈道:“我的主力一直局限在陕北,什么都没做,可惜了。”
民族解放时期,西北野战军歼灭敌军近60万人,解放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五省,面积约3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西北野战军的战绩在各大野战部队中最为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