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凭借着自己武器装备,军队数量的优势,率先挑起了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面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挑衅,解放军战士们也不再忍耐,拿起武器,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而战。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军的确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可短短两年时间,双方的优劣势有了明显的转变,我军取得在战场上的主动,消灭了大量国民党军,俘虏了大批国军高级将领。自三大战役结束后,国军败局已定,无法挽回。
消灭了国军几百万人马,自然有许多高级将领被俘虏,战争结束后,经过上级的指示,国军数百名高级将领被关押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军衔最高的是上将王陵基,不少人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如王耀武,康泽,杜聿明等。
因抗美援朝改变了态度
那些被关押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起初他们并不服气,经常与管理人员闹冲突,闹矛盾,对改造工作极不配合,给功德林的管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鉴于他们原先都是国军的高级将领,被俘后心情难免有些失落,因此功德林的管理干部也表示理解。
刚刚进入功德林的国军高级将领,他们对自己的失败并不服气,只是觉得解放军运气好,对自己的失败归结于上级的无能指挥,因此,战犯的改造工作很难进行,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何失败。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功德林内的国军高级将领普遍看衰志愿军,他们认为美军武器装备精良,士兵战斗力强,不是国军能比的,志愿军如果敢和美军硬碰硬,无疑是拿鸡蛋碰石头,等着看志愿军的笑话。
可随着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取胜,将战线推向三八线的时候,许多国军高级将领从心底里开始佩服志愿军,他们被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斗志所折服,不仅积极改造学习,而且还要申请去朝鲜参战,当一名士兵冲锋在前。
积极改造是好事,佩服志愿军也是好事,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很开心,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促使那些国军高级将领意识到了问题,立场发生了转变。可申请去朝鲜战场上打仗,这个很难实现了,因为是战犯身份的因素,只能在功德林内为抗美援朝战争出力。
为了给抗美援朝战争出一份力,杜聿明,王耀武,邱行湘等黄埔将领主动为志愿军战士炒面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抗美援朝战争。除此之外,在功德林有7名战犯,他们为抗美援朝战争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甚至得到了主席的表扬。
为抗美援朝献计献策
随着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节节胜利,在功德林的国军高级将领心中触动很深,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志愿军做点事,在原18军军长杨伯涛的提议下,原国军第12兵团里有7位高级将领,他们主动写了关于一些美军作战特点,武器装备方面的材料。
那些国军高级将领虽然被俘虏了,但不可否认其中大部分人他们有着较高的军事素养,受到正规的军事教育。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军第十二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配备美械装备。杨伯涛是12兵团18军的军长,18军是该兵团的主力。
杨伯涛虽然被俘成了战犯,但是在抗美援朝期间,他希望中国军队能够打赢这场战争,赢得对外战争的胜利,有着强烈的民族荣誉感。早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得到了大量美械装备的支持,杨伯涛作为嫡系军的高级将领,他对美械装备以及美军的作战特点比大多数解放军高级将领要了解得多一些。
在杨伯涛的努力下,功德林内部组建了一个七人小团体,在得到管理人员的许可后,他们撰写一些关于美军武器的优劣势,特点,以及美军作战风格,战术原则相关的报告。七人小团队中,大多数来自12兵团的人,诸如吴绍周,宋瑞珂、覃道善等人,他们原先都是国军整编师级别或以上的高级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12兵团的司令员黄维,按理来说,他是最了解美军作战特点,以及美军武器的高级将领之一,他没有参加此次为志愿军献计献策的活动,实属遗憾。从黄维后来的举动来看,他这个人十分有个性,抗拒改造,坚持立场,成了最后一批被释放的战犯。
在杨伯涛等人的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修改,最终写下了一篇长达六万字的学术文章,题目是《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原本杨伯涛等人也只是写写自己的见解,并不奢求主席等人过目,当这份学术性文章由功德林交上去的时候,相关部门对它重视起来,觉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后来,杨伯涛等七人所写的《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一文,交到了最高统帅部,包括主席,朱老总等人也过目了,都觉得非常不错。主席不仅仔细阅览了,还将该文传给了抗美援朝前线的指挥官们,给他们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事后,主席表扬了杨伯涛等人,对他们所做的事情表示欣慰,评价他们做这件事,对人民是有功劳的。能得到主席的表扬,杨伯涛等人自然是十分高兴,他们的努力收获超过预期。1959年第一批战犯特殊名单中,杨伯涛的名字就在其中,在功德林,他与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一样,表现优异,积极改造思想,获得特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