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科技、军事已经成为大国之间竞争的老生常谈话题,而目前最为激烈并最受关注的大国竞争,当属中美博弈了。作为一个老牌帝国,美国为了维持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对这个发展中国家中,发展势头最猛的中国进行了制裁。那既然要制裁,肯定是柿子找软的捏,自然是要找中国的弱点了。
虽然说中国近年来发展势头正好,但毕竟起步晚,有很多东西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比如说是科技芯片领域的光刻机,再比如说是军事领域的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在极端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挑战材料以及能量密度的极限,而光刻机是在比头发丝还细小千万倍的地方,挑战激光波长和量子隧穿的极限。技术外加人力等各方面的挑战,让中国在百年前留下的伤痕,还有最后两块疤没有掉落。
尤其是2020年美国的一纸禁运令之后,中国科技公司的后路被切断。全中国从这一刻开始,学会了一个名词“光刻机”,这个被誉为人类顶尖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中国这个工业强国所没有的。而发动机,早在中国开始自主研制国产装备的时候,就已经是痛定思痛的内容了。
之前有看到一个比较,是拿光刻机和氢弹做了对比,到底哪一个更难搞,当时的西方对中国是虎视眈眈,直到1966年,中国成功实验的氢弹才震慑住了西方的蠢蠢欲动,为中国划出一方保护伞。50年后的今天,光刻机成为了中国的隐痛,而发动机代替氢弹成为另一个难题。那么,在当下的两者之间,到底哪一个更难搞,中国应该优先发展哪一个,才能不让美国形成全面围堵呢?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心里应该都已经有了答案,毫无疑问,光刻机明显更加难搞,因为中国航发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中国的涡扇-10C已经开始在歼-20战机上实施列装,歼-20战机的专属发动机涡扇-15也正在按计划进行中。另外,不管是为直升机配备的发动机,还是为运输机研制的发动机,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只有光刻机,好像是在发展,但又没有任何进展,要说没有进展吧,关于光刻机的消息也不少,可也只是消息。
面对美国对科技芯片的制裁,中国好似是毫无招架之力,只能是一退再退,华为5G技术产业链不断被卡,美国的所谓盟友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围追堵截。不管是中国直接购买芯片成品,还是与荷兰进行相关光刻机的合作,自己进行芯片的研制,都遭到了美国这个拦路虎的恶意阻拦。
美国为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大国形象,利用军事实力威慑其他国家和产业,使其不敢对我们施以援手。外有豺狼,内无粮草,中国光刻机可以说是腹背受敌。
那这是不是就说明我国的光刻机确实是非常难搞呢?或者严重一点地说,我国是不是就直接搞不了光刻机呢?要不然为什么这条路会走得如此艰辛。但实际上并不是,中国光刻机在历史上是走在前沿的,曾经中国的光刻机也是站在世界第一梯队的。
要说到中国光刻产业,我们还要从1958年说起,当年,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落地,从此,光刻工业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就在三年之后,也就是1961年,当时的中国就以中科院为首,成立了中国科技史上的第一个集成电路研制课题组。5年后,中科院109所在1966年和上海光学仪器厂联手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光刻机。
不错,你没有听错,在1966年,中国就已经成功研制了名为“65型接触式光刻机”的第一台光刻机,在研制成功之后,立马开始进行了生产,而且当时的厂商—上海无线电专用设备厂还接到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向全中国进行推广。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不仅研制出来了,而且还有更加长远,更加全面地打算。
众所周知,光刻机只不过是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其中一环,当时中国还有很多半导体产业,比如说就在光刻机研制成功的那一年,中国就研制出了35nm圆片。所以,如果大家在光刻机方面都没有任何阻拦的话,那不是有更多的时间精益求精了嘛,自然芯片质量也会更加好。
可当时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不比现在好,那一句“一代人吃了五代人的苦”也不是空穴来风。在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前后两年,三八线上正在爆发朝鲜战争,美国还在叫嚣要过圣诞节,欧洲还在薅德国的羊毛,那张改变日本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命运的出差机票也还没有到来。
可即便如此,中国在当时不仅扛过了美国的叫嚣,还增强了工业体系,同时还在科技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之后还研制出了电子束曝光机、以及超纯水处理系统和半自动接近式光刻机等多项先进设备。而且当时的全球背景正是日本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的年代,也就是让美国都开始忌惮的日本半导体产业时代。
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已经是非常优秀了,那么,既然当时那么厉害,现在的中国光刻机为什么会沦落至此呢?答案只有一个,为了发展。中国发展起步最晚,缺技术,缺时间,缺人才,所以我们只能用市场换技术,用空间换时间,而也正因此,引进外资企业的计划让中国光刻机产业成为了绝唱。
造不如买来得快,买不如租来的划算,这种思想导致中国风靡全球的光刻机最终发生泡沫,长此以往,成为了现在被卡脖子的现状。不过既然我们曾经可以站到顶峰,那我们现在也可以重新从最低走到最顶,中国光刻机从来没有结局,有的只是下一部更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