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学校里第一重要的群体,新教师的加入,为学校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既基于专业发展,更根植文化传承,是关系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我们在教师节安排这样一个活动,意义非常重大!在此,一方面要向各位新教师表达热诚的欢迎,另一方面要向各位指导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就教师专业成长,我谈三点想法供大家批评。新教师如何起好步,我觉得要突出“三有”——有爱、有道、有术!
一是要有爱。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爱对教育永远不过时。一名教师要持续健康成长,必须以爱为底色,要爱教育、爱学生。25中“阳光教育”,无论是“德智体美合”,还是“全体全面全程”,满满的都是爱。有爱,一方面要真爱。一个老师爱不爱教育,很容易判断:是不是一做事就谈钱?是不是一做事就喊累?我们在座的这些师傅为学校做了多少事情,我们都没有也没法统计,他(她)们之所以能坚持认真做,源于真爱教育。作为徒弟,如果不能看到、学到导师身上爱教育爱学生的特质,学其他的都是皮毛。我想做事不谈钱不行,但凡事都谈钱更加不行;工作压力太大不行,但一个人没压力更加不行,青年教师想要专业成长必须有奉献精神、必须挑重担有压力。一个老师爱不爱学生,也很容易判断:阿猫阿狗都知道你喜不喜欢它、嗷嗷待哺的婴儿都知道你爱不爱他,更何况那些感知更丰富、更细腻的孩子呢?你是不是不计得失地爱他们,你的语言、你的动作一望便知!如果你不是真爱孩子,你的眼神、你的肢体语言会出卖你!有爱,另一方面要会爱。同样是这个班,有的老师和孩子水乳交融,老师能一呼百应;有的老师和孩子水油不容,学生总无动于衷。这就是爱不爱、会不会爱的差异。不同的教育情景,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千差万别,有的需要当头棒喝、有的需要好言劝导、有的需要促膝长谈、有的可能就是摸摸头、拍拍肩就解决了……细微的差异体现了爱的艺术!总是呵斥呵斥、批评批评,一条道走到天黑,解决不了问题!
二是要有道。做教育、做教师这一行,要探究一些基本问题:①要对教育行为本身有认识——教育是发展人的,从这个视角再来考量学科“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站位眼界就不一样;②要对学科特点属性有认识——每一个学科之所以独立成科是由其本质特性的,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物理基于实验、格物致知;数学数形结合、严密推理……③要对学科知识体系有认识——不同学段要掌握本学科哪些知识?每一阶段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上下衔接?④要对不同学段孩子有认识——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群体特征、时代特征,相同年龄孩子的个性特征等等;⑤要对学科课程标准有认识——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载体和基本方法是什么;⑥要对国家课程变化有认识——现在课程改革走向、教材主要变化,新高考新中考基本导向;⑦要对学科融合贯通有认识——在培养途径中如何聚焦能力注重学科融合,如stem课程;⑧要对家校合作共育有认识——如何取信家长、争取家长、赢得家长形成家校合力……这中间有教育观、课程观、教材观、师生观、评价观等等,如果抛弃了这些基本问题的研究探索,单单去追求怎么上好一节课,那就是舍本逐末、太狭隘了。
三是要有术。有道明确了是什么、教什么,有术决定怎么教,怎么高效地去教?传统的教材教法和班级管理方法是术,现代互联网数字技术也是术!目前,基础教育正在普及互联网信息技术2.0,怎么看待互联网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不能唯技术,认为用技术可以颠覆重构基础教育,我认为这是认识误区。互联网+对其他行业的改造往往是颠覆性的,唯有教育领域进展缓慢,为什么?因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有温度的,除了信息传递还有情感交流!这也是我把“有术”放在“有爱”“有道”之后谈的原因。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改进、促进教育教学,但不能取代师生交流。传统的教材教法和班级管理方法之中有教育真理、有科学道理,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批判继承。另一方面不能拒绝技术,认为这些都是“闹眼子”“花动作”,这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已经从一体机、互联网教学、平板教学尝试中尝到了甜头,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拒绝接纳新兴技术,否则终将被时代淘汰。年轻教师在这一块有优势,还可以带动师傅一道学习进步。我想要把握两个原则——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教学效益。从这两点来考量如何用不用、如何用。我就主张平板教学要用其所长、弃其所短,不要满堂用。
衷心祝愿大家教师节快乐!祝愿每一对师徒都能收获满满,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