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保户安置点却住工程队,“面子工程”令舆论哗然。视频中,洛南县灵口镇上河村的五保户集中安置点居住的是附近的工程队。真正的五保户冷大爷家因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太危险,住在仅七八平米的破旧砖房里。之所以如此,系因五保户集中安置点实为“面子工程”。为了迎接上级脱贫攻坚的验收检查,安置点修缮工作匆忙进行,水都没通,脱贫摘帽后便无人问津。
瓷砖红瓦的五保户集中安置点与有明显裂缝的土坯房、空间狭小的破旧砖房,从视觉上形成强烈对比,刺激舆论敏感神经。五保户宁愿住破旧房屋,也不愿住新房,根源却在于安置房只是为了迎检的“面子工程”,当地只顾上级任务,罔顾民生的行为,是掀起舆论热潮的核心。人民微评一针见血的指出,“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需求实效,为民办事须有真心”。
二、饮水安全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人力取水劳民伤财引争议。报道采访的上河村贫困户程线军家中尚未实现供水到户,需要用电动三轮车往返2小时跨省取水,并用纱布过滤,门前却张贴了饮水安全明白卡,被质疑搞形式主义。还有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村民自家没有取水需要的车辆和水桶,需要花费一吨水50-60元买水。三星村村村民只能在水洼里取水,用房檐接水,水井还存在水质不好、水量供不应求等问题。
在媒体报道和参与评论的多篇文章中,出现“一个长满青苔、直径不到2米的水池,竟是十几户人家的水源”一句,透露出村民对饮水安全问题无法落实的无奈,也反映出舆论对当地村民生活状况的同情。网民中已出现明显的情感代入情绪,进而深化了对当地相关部门不作为的不满,并蔓延向其他方面。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发表评论文章认为,饮水安全是评价脱贫攻坚成效的一条硬杠杠和基本底线。试问,饮水安全都无法抓真抓实,那么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产业兴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岂能令地方群众服气和认可?
三、有关职能部门一问三不知,抢夺记者手机逃避新闻监督。在采访过程中,陕西洛南县工作人员对于记者追问,互相推诿扯皮。对当地居民反映的问题,洛南县扶贫开发局工作人员表示饮水问题不在管辖范围内;洛南县水利局回应是不清楚、不了解。当水利局有关工作人员意识到记者拍摄时,抢夺手机并驱赶记者。
当地有关职能部门对村民反映问题的一问三不知与面对记者采访的强硬姿态,使得舆论愤懑情绪上升,直指官僚主义。有公众号文章指出,“从水利局工作人员麻木的表情中看出,他们根本不把群众的饮水、用水难放在心上,他们能够想到的只有捂盖子,捂得越严实越好”“与群众的无奈心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部门领导的漫不经心和嚣张跋扈”。
提级调查难掩舆论不满
舆论关注度持续攀升,上级部门提级回应。报道播出后,立即引发网民热议,微博成为主要观点集散点。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截止4月25日14时,有关“陕西洛南脱贫摘帽掺假”的相关信息共计9815条,其中,微博(不含二次转载)信息量占比近65%,其次是网媒、APP、微信三大传播渠道。网民观点中以下三个方面占据主流:一是谴责形式主义,呼吁彻查严惩脱贫造假行为。如网民@言午士心弓口虫 称,“弄虚作假,欺骗国家,严惩不贷”。二是认为政策虽好但当地干部不作为,如网民@iBing 称,“有的地方贫困原因真的是干部不作为啊”。三是认为这一问题不止出现在陕西洛南。如网民@任在旅途 称“深入调查一下,恐怕远不止此吧”。
面对汹涌的舆论热潮,当地快速介入调查。24日15时许,“陕西发布”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对所报道问题进行全面深入调查,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24日晚,#调查曝光陕西洛南脱贫摘帽掺假#话题冲上微博热搜,25日6时许,#陕西回应洛南扶贫造假问题#冲入实时热搜榜第二。此后,两大话题均撤出热搜榜。截止25日14时,热搜话题累积阅读量超4.6亿。
负面舆情周五降温定律面对民生热点失效。遵循传播规律,一般好消息在工作日中间宣布,可以长时间获取舆论关注,而负面信息在周五发布,媒体工作者与公众沉浸在周末假期的放松情绪中,不易激发舆论传播热情。从该事件舆情传播趋势图上看,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报该新闻的时间为周五晚上,当晚确实未掀起较多舆论关注,直到次日15时前仍处于中低水平。直到16时后,立即掀起舆论关注热潮,分析发现4月24日15时许,@人民日报 发文关注此事,并转发小央视频报道和主持新浪微博话题#调查曝光陕西洛南脱贫摘帽掺假#,仅该微博转评赞量近14万。此后@环球时报 等权威媒体新媒体账号转发相关报道,进一步提升舆论关注度。陕西洛南县部分村中的民生痛点牵引了中央级媒体的关注,进而引发舆论关切,舆情热度持续保持高位。
次生舆情滋生提高应对难度。报道中职能部门对村民反映问题的冷淡态度与抢夺记者手机的逃避监督行为,刺激了舆论对当地官僚主义的不满情绪,舆情主题开始出现蔓延倾向。有网民关联陕西秦岭别墅案,质疑当地官场作风问题。如有网民称,秦岭别墅案还未淡出舆论记忆,又出此事,陕西干部的官僚作风是害死陕西经济的祸首。还有网民深挖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陕西商洛县扶贫开发局干部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洛南县财政局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网民“忧伤的少校”上传5天前“洛南扶贫”微信公号文章《洛南县多举措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进行反讽。甚至有网民将矛头指向脱贫攻坚普查,如微信公众号“界面榆林”质疑称,为什么陕西洛南脱贫敢造假?为什么历次的自查、督查、普查就没发现?相信成立调查组对所报道问题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后,会有一个信服的结论。
舆情点评
在乡村振兴大战略全面开启的关键时刻,陕西洛南部分村脱贫造假被央视曝光,立即掀起舆论关注热潮。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快速介入调查,提级应对,回应舆论关切。但五保户集中安置点沦为“面子工程”、两个村庄村民存在饮水安全隐患、当地职能部门对反映问题推卸和强硬的态度等问题,使舆论持续追打当地职能部门,次生舆情滋生,舆情应对难度上升。当地相关部门在关注舆论不满情绪的同时,应该要所深思。陕西省委、省政府已介入调查,相信一定可以还原实情,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当地村民的饮水安全及安置问题。但当地职能部门是否存在渎职、不作为等作风问题,也不容忽视,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次生舆情持续发酵。
尽管这类事情只是个案,但对其他地方来说,也不乏警醒意义。国家扶贫政策覆盖贫困群众生活的多个方面,但是到了部分地方却成了“面子工程”,流于形式假脱贫。即便中央已宣布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也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过渡期的重要任务。地方应摒弃“敷衍”“应付”的错误思想,树立攻坚成果容不得半点掺假的思想,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才是消解舆情的根本之策。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