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国72周年,往日的峥嵘岁月逐渐远去,曾为人民勇战沙场的开国将领们的音容笑貌和累累功勋依然被大众铭记心间。
无人不知陈毅元帅的赫赫威名,他是新四军的主要创始人,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关于陈毅的个人生活,人们了解相对较少。他一生共娶了3位妻子,前两位于战争时期去世、失联,第三位妻子张茜生有三儿一女。
小儿子名陈小鲁,作为一名令人羡慕的“红二代”,他不贪恋权势,先当兵后经商,娶了大将粟裕的女儿。
成长在革命家庭的少年
陈毅与张茜结婚后,张茜接连生下两个男孩。作为女性,张茜非常想再要个贴心小棉袄,诞下的三胎仍是男孩让她感到失望,干脆把孩子放到医院产房的门口,假意丢掉不要了。
陈小鲁长大后回忆起此事,哭笑不得的自称是“父母不要的孩子”。世上没有不疼儿女的爸妈,张茜也只是闹着玩而已,她和陈毅深深地疼爱着儿子。
陈小鲁出生时,陈毅身在山东作战。他根据孔子的“登东山而小鲁”为儿子取名,希望山东战事顺利,儿子将来不畏艰辛,敢于攀登,有广泛的见识。
从这个名字中,可以看出陈毅元帅对孩子怀有的深切厚望。新中国成立,8岁的陈小鲁到北京念小学。他和父母住在中南海怀仁堂夹道边的房子里,邓小平、董必武等人是他们的邻居。
年幼的陈小鲁没有高官子弟的虚荣和架子,他刚入学,陈毅就告诫道:“不要认为自己身份特殊,要和同学们平等相处,不许炫耀,不能做任何欺负同学的事。”
陈小鲁按照父亲的教诲,独自上下学从不用人接送,平时穿着母亲反复缝补的旧衣服,低调朴素。他的自觉不但来源于陈毅的言传更因陈毅的身教。
陈毅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真心为民战斗,为民办事,烽火里来,建设中拼搏。他们过过苦日子,知道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国家还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将军虽功成,事业犹继续。
陈毅身为高官,自己不享乐,不铺张浪费,给子女和下属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陈小鲁正是从小受着正确家风的熏陶,长大后做事不求权位,只愿无愧于心。
1966年,国家废除高考,陈小鲁彼时正读高三。他与同学们年纪尚轻,日夜苦读倍感疲惫,听说不用考试了,乐呵呵地放下书本开始庆祝。中年时期的他回想起来,惭愧地笑自己曾经不懂事。
参军受锻炼
60年代,周恩来总理出于某种锻炼陈小鲁的原因,让他到沈阳周边的农场当兵。陈小鲁临行前,周总理特意把他叫到跟前叮咛、嘱咐,让他好好表现,争取入伍。
陈小鲁与不舍他远行的父母告别,踏上路程。他去的农场偏僻、贫穷,周围30里内没有人居住,甚至水都是苦涩难咽的。他虽然早就习惯了节俭的生活,但是在这里体验到艰辛还是第一次。
除了物质匮乏,陈小鲁和其他士兵一样每日进行军事训练、干农活、收拾营地卫生,常常累得躺到床上就睡着了,第二天天不亮便得起身开始新一天的繁忙生活。
与战友们不同,陈小鲁不在编,没有津贴。离家时,母亲塞给他100元钱。他不忍花费,两年间只用了16元买必需的生活用品。军衣破了,他便缝缝补补继续穿。
团领导知道了他在部队紧衣减用的情况,对他说:“我们工作做得不好,没想到津贴问题给你带来了不便,经过研究,组织决定补助你200元钱。”陈小鲁这时才有劳动、服役收入。
在农场,陈小鲁一心为公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异,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军队领导认为他非常优秀,向周总理请示,能否准许他正式入党、入伍。
周总理回复:“只要符合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参军入党,不需要向我做请示。”得到总理的明确答复,相关人员按程序规章于1970年3月接收陈小鲁入党、5月批准他入伍。
当兵后,陈小鲁仅回了两次家,一次是陈毅患直肠癌,一次是陈毅病逝。1971年,陈毅被查出身患癌症,他万分思念在东北的小儿子,特意找到负责东北区的司令陈锡联说:“我的儿子还在你那呢。”
陈锡联立刻懂了陈毅的意思,说:“是啊,小鲁表现得很好,已经当指导员了,我这就准他回家探亲。”
陈小鲁从领导口中知道父亲生病,心里顿时忐忑惦念,又听说上级准许他回北京看望,便即刻动身启程。他还未进家门,已远远地看到守在门口张望等候的陈毅。
见到儿子归来,陈毅乐开了花,暂时忘记了病痛一般,满脸笑容地说:“小鲁同志回来啦。”言毕,父子二人紧紧相拥。一年后,陈毅病逝,陈小鲁再次从东北返回,见了父亲最后一眼。
陈毅工作繁忙,曾经到国外公办,全年没有几天在家。他和子女们相处时间不多,却是陈小鲁最爱戴和敬仰的人,也是对陈小鲁影响最大的人。
娶粟惠宁为妻
粟裕是陈毅手的老搭档,彼此感情深厚,指挥作战配合默契,素有“陈粟”之称。陈小鲁少年时常到粟裕家玩耍,认识了他唯一的女儿粟惠宁。
两个单纯少年没有过多的想法,直到成年后再次相遇,互相产生爱慕。1975年,他们结为夫妻。第二年,陈小鲁调回北京,和粟惠宁住在粟裕故居。
粟惠宁不愧为虎门将女,她身任炮兵研究院主任,军衔为大校比丈夫的上校衔还高了一级。也是红二代的她,从军队基层做起,当过宣传员、炊事兵,凭自身一步步努力获得成就。
粟惠宁与陈小鲁感情和睦。1991年,他决定下海经商,得到妻子的支持。2018年,陈小鲁病逝,享年72岁。
革命先辈多已故去,他们的子孙散于各地,从事着不同的职业,经历着不同的人生。父辈们的革命精神,是他们宝贵的思想财富。
时代有差别,人们拥有不一样的理想,陈毅元帅等建国元勋的崇高品质永不过时。
陈小鲁没有亲身经历战争,和平时期,他付出的辛勤和努力不亚于普通人,甚至还要更多。与有些铺张浪费、仗势欺人的官二代、富二代比起来,他这样的高官子弟才是真正高贵的人。
陈毅与粟裕战友情深,他们的儿女能结合在一起,两位老人会心满意足。这场情缘,也是一段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