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进入秋季的时节,中南海召开了一次万众瞩目的授衔仪式。下午5时,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声中,毛主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命令状、各种勋章等,都一一为打出新中国的有功之人授予。
第一个接受毛主席授衔的,正是开国元帅之首朱德,紧接着,是彭德怀、贺龙、陈毅等元帅。在如雷的掌声中,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也就此诞生了。在众人心中,既然朱德作为十大元帅开国之首,那么不管是军衔命令状还是勋章的编号,都应该是起始数字001。可是在朱德的军衔命令状上,却并不是001号。
这一情况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会不会是毛主席写错了?但这么庄严的一个事情怎么能写错呢?而且这次的授衔是经过长期而且缜密的准备下才进行的,是一件十分严肃而且郑重的事情,所以并不存在毛主席随手把001号随便签给其他人的情况。那么,主席最后到底将这一001号的军衔命令状颁给了谁呢?
庄重而严肃的授衔仪式
1952年11月26日,各部门就开始对军衔工作进行研究。1953年,在充分考虑了苏联的意见和当时朝鲜的军衔制,并结合我军的具体情况之后,拿出了第二套方案。1953年末,中央军委召开了55天的高干会议。
彭德怀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说道:“军衔主要是确定每一个军人在队列中的地位和职权,以便按职责条令的规定,履行职权;同时又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以鼓励其在军队中的工作和上进心。”一直到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才正式确定我国的军衔体制。
开会时,民主人士们纷纷发言,觉得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创建者,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应该给他们授衔授勋。毛泽东功劳最大,应该授予大元帅。
当时,刘少奇知道毛泽东并不想要元帅的态度,争论来争论去之后,他便对那些想要毛泽东授予大元帅的民主人士们说:“你们不是经常可以见到毛主席吗?你们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我们这次先不作决定。”
此后不久,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人参加了一次会议,议题之一就是有关授予元帅军衔的问题。毛泽东说:“你们搞评衔,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多不方便呀!”
毛泽东态度坚决,确实起到了表率作用。随后他对刘少奇说:“你也在部队搞过,你也应该评元帅!”刘少奇立即挥了挥手说 :“不要评了,我现在不在军队工作了。”毛泽东又问周恩来和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
周恩来连连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邓小平也笑笑说:“当什么元帅哟,早不带兵了。”问过了一遍之后,毛泽东最后说道:“依我看呐,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为好。”
后来,中央再次召开了一次会议,专门讨论授予元帅军衔的问题。名单经过反复权衡,多次调整和斟酌,最终在9月15日,先后经陈毅、陈云、邓小平审阅之后,由彭德怀向周恩来呈报,请他审阅批示之后,至此,评衔工作才终于基本结束。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举行了两场授衔活动,14点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授衔典礼在国务院礼堂举行。典礼会场布置得庄重朴素,周恩来把授予大将军衔的命令状,依次授予了站在主席台前的粟裕、陈赓、罗瑞卿、张云逸等9位在京将军,并与他们一一握手表示祝贺。在京的301名将官都在此授衔。
下午4时半,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停在了怀仁堂前的广场上。彭德怀、贺龙、陈毅、聂荣臻等先后进入怀仁堂的休息室。典礼开始前5分钟,毛泽东身着灰色中山装,乘着黑色吉普车来到怀仁堂前,随后走到后台休息室,与元帅们亲切握手。
下午5时整,典礼开始,毛泽东平缓地走到主席台前,将军衔命令状依次授予列于主席台正中央的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等7人。第一元帅朱德首先获得的勋章和证书尾数编号,都均为004。
实际上,在这次授衔仪式之前,很多大将都觉得自己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还不够多,纷纷让衔。还有主动给中央写信,表示想要把自己的军衔给其他人的。所以对于十大元帅们来说,谁获得什么军衔,又或者是拿到什么编号的命令状,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元帅授衔仪式后,还有近千人等待着被授勋。因为勋章太多,匆忙之中工作人员还误把两位中将的勋章给错了,周恩来得知后,示意他不要声张,小声嘱咐道:“会议以后再调整。”最后,授勋典礼在《胜利进行曲》的旋律中顺利结束。
剧照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怀仁堂华灯初放,各种面包、点心、蔬菜、水果的杯盘将餐桌铺得满满的。获得了军衔和勋章的元帅、将官们,在夫人的陪伴下缓缓入席。这种由夫人陪同参加宴会的情况,以前并不多见。这次是周恩来的特别指示:“授衔大会夫人们可以不出席,但庆祝宴会一定邀请将帅的夫人们参加,庆祝晚会也要请夫人。”
19时,周恩来在怀仁堂草坪上发表了祝酒词,一片欢呼声中,将帅们共举酒杯,一饮而尽。酒会结束后,怀仁堂又举行了文艺晚会,毛泽东因公没参加酒会,但最后却赶上了精彩演出。当晚梅兰芳和马连良的出场,将晚会气氛推向了高潮,台下将帅们都纷纷拍手称好。
这一次的开国将帅授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军衔命令状的001号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时候,解放军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在和其他同志一起到贺龙家拜访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打破常人认知的事情。这天,贺龙的女儿贺晓明在招待这些客人的时候,指着一个镜框让他们看。
这是1955年毛泽东授给每一位元帅的“命令状”,边看她边向大家介绍说:“我们老爸这个证书是001号。”此时所有人都感到很诧异,为什么毛主席会把贺龙放在第一位呢?仔细思考和询问之后,他们觉得,001号其实是有着初始的意义的。
八一南昌起义的时候,贺龙是总指挥,而这次起义又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所以才会有了这个命令状。曾有人向毛泽东提出建议,将建军节改为9月9日的秋收起义,但在听到这些人的意见之后,毛泽东毫不犹豫就拒绝了:“那怎么行,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足以可见在他的心里,南昌起义的重要性。
1927年7月初,周恩来找到贺龙在武汉的公馆,亲自登门拜访,这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他们在这次谈话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谈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谈论了南昌起义的具体计划,也谈到了他们各自的前途。
也是在这第一次的交谈中,贺龙对周恩来坚定地表示:“我认定共产党是最好的党,只要你们相信我,我就别无所求了。”周恩来听完了他的话,当时就跟他说:“你真心诚意拥护共产党、支持工农运动,我们当然相信你,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你贺龙同志。”
贺龙在后来的回忆中这样写道:“周恩来同志在武汉和我谈话,他说人有阶级,所以要有阶级觉悟……他的话对促进我的觉醒起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说,和周恩来的这一次会见,是贺龙人生当中重要的转折点,也奠定了他们几十年患难与共的友谊基础。
在南昌起义前夕,贺龙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中共中央决定,集结在九江、南昌地区的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的军队,叶挺和朱德领导部队为主要力量来进行起义。这样来看,这三支部队是组成了南昌起义的基本队伍,总共不到两万人。
能够集结起来的队伍主要是贺龙同志的20军,这里面包括他从家乡带出来的3000湘西子弟兵。所以是为南昌起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的。
贺龙对20军的战士们说道:“我们的队伍,是工农大众的队伍,是工农革命的队伍,我们已经闹了几年的革命,现在,我们还要不要革命?”军官们都激昂地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贺龙接着说:“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条路:一条是我们自己把队伍解散,大家都回老家去,这条路行不行?”“不行!”
贺龙又说:“第二条路,就是去屠杀自己的工农兄弟。这条路行不行?”“不行!”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贺龙接着说:“我看大家的意见是对的。这两条路我们绝不能走。第一条路是死路,是自杀的路;第二条路也是自杀的路。就是刀架在脖子上,我也绝不会走这样的路!”
接着,他提出了第三条路:“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要为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我们要走革命到底的路,坚决跟着共产党走,走到底!”贺龙这一番话,20军以上的干部们都一致拥护。
7月31日上午,贺龙召开的前委会议,决定于8月1日凌晨4时向城内敌军进攻,并以他本人的名义发布命令。后来,又将进攻时间提前2个小时。入夜,贺龙命令负责封锁道路的部队进入战斗状态。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人率领两万多人的起义部队,发起了南昌起义。战斗异常激烈,起义军总指挥部和敌军指挥部隔街相望,贺龙、刘伯承亲自战斗在一线,指挥若定。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到了早上6点基本结束,起义军共歼敌3000多人,缴枪5000多支,南昌起义的第一阶段胜利结束了。
后来在江西瑞金,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里,贺龙被批准入党了,当时他的入党仪式,是在瑞金锦江中学的一个教室里举行的,由周恩来主持。在仪式上,谭平山问他:“贺龙同志,此刻我们代表党向你问话,你必须如实回答,不得隐瞒。请问你的动产不动产、现金还有多少?还剩多少?这是问的第一个问题。”
贺龙说:“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周逸群又问:“那你的社会关系呢?你在工农军政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怎么样?” 贺龙说:“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
这时的贺龙,已经下定好决心,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此前他作为国民革命军的军长,在武汉的时候,蒋介石为了拉拢他,曾提出会给予他500万光洋加一个汉阳兵工厂,还请他做武汉的卫戍司令。但贺龙都拒绝了,他不要官不要钱,宁肯不穿皮鞋穿草鞋,也要加入共产党干革命。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这一时期没有贺龙做出的种种贡献,当时可能并不会取得如此的成绩,由此来看,军衔命令状001号签给贺龙将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贺龙和毛泽东的深厚情谊
毛泽东与贺龙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36年冬天的陕北保安。那时的毛泽东43岁,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已经一年多了,贺龙40岁,刚刚指挥红二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两人都是高个子,且仪表堂堂,只不过一个知识渊博、睿智,浑身上下散发着领袖气质,而另一个威猛、忠勇,处处洋溢着帅才的干练。
虽然这是两人的第一次相见,但是他们对彼此却一点都不陌生,因为此前都早已经非常熟知对方了。终于,在保安的一间窑洞里,两位风云人物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贺龙以倾慕的眼光望着毛泽东,毛泽东以欣赏的眼光打量着这位性格豁达豪放的将领。
随后,二人都用彼此熟悉的湖南口音互致问候,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交谈中,毛泽东夸赞贺龙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你们1万多人,走过来还是1万多人,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第一次见面,毛泽东就对贺龙做出了如此高的评价,而贺龙也对毛泽东更加崇敬和佩服了,他为能够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工作感到非常欣慰。
1937年因为军队的改编,重新组建了八路军120师,贺龙担任师长,士兵们摘下红五星、红领章,都有些想不通,抵触的情绪也很大,于是换装就成了让部队领导们头痛的一件事。
1937年9月,在一次庄严的改编誓师大会上,朱德、任弼时都分别讲了换装的必要性和救国的道理,但他们说完之后,台下1万多名官兵一直都鸦雀无声。
接着,贺龙开始上台演讲,他的讲话风格和前两位截然不同,他说:“我愿意带头穿上灰军服,戴上白帽徽。别看我们外表是白的,可心是红的,永远是红的!”最后,贺龙还语出惊人:“只要是为了执行党的决定,执行毛主席的命令,让我穿花裤子都可以!”
话音一落,满场就迎来了笑声,连一向严肃的朱德和任弼时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之后,120的全体官兵都高高兴兴地换了装。大会结束之后,贺龙便带领部队开始了游击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由于他一直坚定毛泽东的原则,120师很快由8000人发展到了近3万人。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地说:“贺老总真是‘撒豆成兵’ 啊!”
但与此同时,毛泽东的原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120师的一些干部也在此时受到了这一影响,这让贺龙十分不满,对他们进行了严肃地批评。结果,几位干部们却觉得贺龙这些话会损害统一战线,于是就写信给中央,提出将贺龙调离120师。
结果信寄出后,他们却有些后悔了,随即赶到了延安找毛泽东商议。毛泽东当时对贺龙作了一番很高的评价:“贺老总有三条,一是对党忠诚,二是对敌斗争狠,三是能联系群众。”这一评价,在当时给贺龙极大的鼓舞,也恰到好处地保护了他,稳固了他在120师的地位。
1940年在艰苦的时期里,部队有时连黑豆都吃不上,就连瓜叶、树叶,就这样贺龙还总是想着毛泽东、党中央,只要延安物资方面有困难,部队弄到之后,就会千方百计地送过去。
战斗中缴获的敌方大衣、毛毯,贺龙也总是命令部队集中起来,送到延安。他说:“我们这里很困难,可延安、党中央更困难!”在长期交往中,贺龙已认定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的领袖,是挽救民族危亡、让人民脱离苦海的引路人,因此从心底里越来越热爱、关心毛泽东。
贺龙也十分关注毛泽东的安全,常常会为他的健康操心。为了减轻毛泽东行军的疲劳、方便他指挥作战,有一天他亲手把自己骑了多年的两匹战马洗刷干净,派人送到王家湾给毛泽东乘骑。
贺龙满怀深情地对送马的同志说:“这是两匹有功之马,曾载我闯过多次难关,要不是它们,也许我早就完了。毛主席原来有一匹马,和这其中的一匹是一个样子,去年死了。现在,就让这两匹马为主席分劳代步吧!”
毛泽东接到战马后,心情很激动,他抚摸着战马,由衷地感谢贺龙的情谊。不过最后他对送马的同志说:“我十分理解贺老总的心意,回去后转达我对他的问候。这两匹战马应当留给作战部队打仗用,我知道贺老总南征北战,打仗总爱向前跑,需要千里驹。请贺老总放心,我是可以安步当车的。”
在长期的交往当中,贺龙逐渐认定毛泽东就是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的领袖,是挽救民族危亡、让人民脱离苦海的引路人,因而从心底里热爱、关心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在全国各个方面的威望越来越高,而贺龙对毛泽东也更加尊敬,在国内外都竭力维护他的威望,对他的决定也坚决服从。毛泽东认为贺龙是第二方面军的旗帜,一直对他比较重视,并委以重任。
1959年成立新的中央军委时,设立了3个副主席,贺龙为第二副主席。1960年起,又兼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主管国防工业。1963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建议由贺龙来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这一建议最后也得到了参加会议的成员们的一致同意。
1969年6月9日,贺龙与世长辞,直到去世的时候,贺龙一直始终坚信毛泽东。失去自由之后,贺龙也在坚持认真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关心形势。
他曾说:“我相信,党和人民是了解我的。毛主席总有一天会说话的。”1974年9月4日,毛泽东同邓小平谈话,再次催问:“贺龙要恢复名誉,不要核对材料了。”
1975年6月9日,毛泽东在阅读周恩来送过来的关于举行贺龙骨灰安葬仪式问题的来信时,批示:“照总理意见办理。”当天,在周恩来安排下,重新确定了贺龙骨灰安放仪式的规格,周恩来抱病出席仪式,亲致悼词。事后,毛泽东也不忘关心贺龙家属。
两位革命先辈之间的友情,历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考验,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而贺龙的一生,也是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一切的一生。
来源:历史人物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