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小张有些发愁。
刚调少校的他,非常担心一件事:“中校以下究竟有没有转业?”
十五年前,小张通过士兵考学进入军校。当时之所以选择考学,一是因为可以升级学习,拿到本科文凭,二则是看中了转业安置的稳定性和保障性。
毕业之后,小张把妻子安排在了大城市工作,自己则被分配到了艰苦边远地区。妻子曾经想要随军,但一想到工作、想到小张的转业安置,最终还是放弃。
为了转业的美好梦好,一家人选择了“熬年头”。
“先苦后甜,年轻时吃了苦,年老时有回报!”。小张的父母就是这样和他说的。
然而,前段时间,逐月新政出来之后,网上开始流传“中校以下没有转业”的谣言。
谣言传的有板有眼,这让信息闭塞的小张大为惊慌。
如果没有转业,那就意味着小张必须干到退休或者再熬多年才能转业,理想中的大城市公务员的位子,可能就没有了。
前几年,小张有不少战友转业到大城市公安,虽然很累,但一见到三十万元的年薪以及回家的可能性,小张还是心生羡慕。
长年的两地分居,妻子不能随军,孩子见不到父亲,小张非常痛苦、难过。
转业,对小张来说,不仅是当年入伍的初心之一,更是一种对自身惨淡现状的救赎。
假如只能逐月,想到今后同处一座大城市,战友、同学都是有身份有面子的公务员,而自己只是打工仔,甚至有可能开滴滴、送外卖、当保安,小张觉得非常害怕。
没有转业,那可能真是要了命!
所幸的是,“中校以下没有转业”,乃谣言!
事实上,中校以下不仅有转业,而且会越来越好。
主要好在三个方面:
一是转业安置的基层建功立业属性越来越强。今后军转干部的使用,将会更加专业细致,基于军转干部的能力现实考虑,为他们贴心的选择合适的岗位。比如,鼓励军转干部到基层一线、城市的艰苦地区直面群众,树立形象,为人民服务,走好地方任职之初的第一步。
二是转业安置更加重视军转干部的特长和才华。世人对军队干部的印象就是操枪操炮的武人。然而在现实中,不少军队干部都有特殊的能力和才华,其在专业方面的建树并不低于地方其他人员。有特长和才华的军队干部,如果不幸被军队淘汰,回到地方也必将是优秀的一员,受到地方的热烈欢迎。
三是转业安置更加重视军转干部的服役贡献。贡献优先原则,是新的退役保障法当中非常鲜明的特色。虽然地方更喜欢年轻干部,但由于年轻干部的服役贡献小,如果只注重使用效率,结果就是缺少公平,引起军队的逆淘汰。转业政策从根本上来讲,是军事政策的一部分,理应为军服务。
当然,对于军官个人而言,转业政策只能是安置性质的政策, 并非提拔、选调、任用地方干部的系统性政策。因此,虽然转业继续保持,但也不必抱有过高的期待,对军官来说,服役才是本职。文中小张这种一开始就喜欢转业,并且故意把妻子留在大城市,“熬分居”以谋转业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和鼓励。对军队来说,配偶随军,全家一起强军到退休才是最好的。由于想转业刻意安排配偶到大城市工作而造成的分居,并不能算作家庭困难,毕竟,军官不可能都在大城市工作,也不可能都安排转业,这在当初选择这条路时就应该考虑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