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上旬,为了掩护在第五次战役中失利的士兵转移,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在后撤过程中奉命在铁原一带展开对“联合国军”的阻击。
在第五次战役开始时,63军就作为先头部队展开进攻。然而此时的63军只剩下不到2.8万人可用。在敌军的骚扰下,历经数次恶战的63军不仅缺少重型火力,就连基本的弹药补给和作战口粮都严重不足。
为了圆满完成阻击任务,63军军长傅崇碧带着189师、188师和187师在宽约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铁原地带展开了防御。
1961年,189师在种子山一战中率先与敌军展开激战。189师在战斗中化整为零,设立数个防守阵地拖延敌军时间,以伤亡数千人为代价,在种子山成功阻击的敌军七个昼夜。为后来的188师、187师构筑二线防御阵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终189师因为伤亡过大,仅存的几百人被整编成团。
顶到一线防守的188师564团在高台山对敌展开了阻击,564团的一连二排和八连分别守住了高台山前方东西两侧的高低,将敌人牢牢困在中间的山沟里。八连连长郭恩志采用的“三朵花”战术,给敌人迎头痛击。
为了阻止敌军对八连的分割包围,实在没有人手的团长马兆民不得不命令对面的一连二排支援八连,掩护八连撤退。在八连撤出阵地后,被敌军反包围的一连二排拼死阻击到最后一刻。
其时战况惨烈,非三言两语可以言明。在当时,面对敌军的层层包围,二排最后仅剩的八名战士,高喊着“胜利属于我们,祖国万岁!”一个接一个跳下了悬崖,宁死不当俘虏,誓死与阵地共存亡。
在敌我装备有着绝对差距的情况下,志愿军将士不怕牺牲,拼死阻击,用优秀的技战术让敌人每前近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极大的减缓了敌军前进的速度。
面对近在咫尺但久攻不下的铁原地区,美国的各大主流媒体都开始报道起了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颓势。战场上士兵们的收音机里,美联社的广播循环着并不乐观的消息像丧钟沉沉响起。所有的美军将领心里都清楚,如果要从正面战线上击败防守的志愿军,那将要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攻占铁原的时间也会一拖再拖,更重要的是,铁原后方志愿军的防守线正在快速成型,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为了尽快击退前线防守的志愿军,拿下铁原。美第一军的军长米尔本命令一支全副武装的机动部队沿着87号公路绕道迂回,试图从东侧打开志愿军的防线。
87号公路呈南北走向,公路四周较为平坦,很适合“联合国军”的机械化部队的开进。沿着87号公路往北走,西边就是63军的防线,再往前走就能到达志愿军的当时指挥的根据地,空寺洞。
在这个一马平川的公路地带,敌军的机械化部队就如同入了水的鱼儿,进可攻、退可守。一旦这条公路没有被守住,给了敌军长驱直入的机会,志愿军的指挥系统和后勤补给都将受到致命的打击。
早在铁原阻击战开始前,志愿军总部就注意到了这条直插志愿军心脏的大动脉。为了遏制这支机动部队对我纵深的穿插,总部在给63军的电报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在内加、外加、观雨力、花田里、所伊山峡489.9地区加强纵深工事以及副防御。
所谓的内外加地区,是铁原东南方向的一处高地,标高不过279.5米。但那是整个铁原东南地区唯一的高地,也是开阔地带上唯一的屏障。
唯一的高地意味着四周的绝对空旷,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山。这样的地势条件,实在不是个适合打阻击战的好地方。偏偏志愿军就必须在这里打阻击,而且是打一场人员装备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又绝对不能输的阻击战。
这个任务落在了188师564团的身上,团长曹步墀看着这座孤山沉思良久,他命令从前线抽调二营五连的两个排,约70余人进驻阵地展开防御。五连是二营最能打的连,即便是放眼全团,五连的战斗力都是数一数二。
以不到一个连的兵力,去防守这样一座孤山,不是曹步墀过分自信,而是他实在拿不出更多的兵力了。在仔细观察地图和周围环境之后,北边的一个水库吸引了曹步墀的注意,水库很大,蓄水量也很足。
曹步墀想,如果在阻击敌军的机械化部队时将水库炸开,水流一定会流向地势低平的87号公路。以水库里的蓄水量,不仅能够将87号公路以及周边地势低平的地区全部淹掉,短时间内水流还会在此形成淤积。
机械化部队最怕什么,最怕没路,更怕有路不能走。
可问题是,把水库炸开后,敌军的前进受到迟滞,守在孤山上五连二排70余名战士的退路也会被切断。这就意味着,一旦水库被炸,这70名战士就必须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独自面对拥有重火力的敌军机动部队。
炸还是不炸,年仅29岁的曹步墀一时间没了主意,他多么希望能够找到第二种办法来阻止敌军的前进。五连的战士心里清楚团长的担忧,负责守在孤山上的五连战士表示愿意自己炸开水库,阻击敌军。
于是曹步墀开始亲自为五连的战士做了战斗部署,同时命令电话兵马上接通一条团指挥部到孤山阵地的电话线。6月9日晚上,内外加山阵地上的士兵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趁着夜色前去炸水库,另一部分连夜修筑工事准备第二天的战斗。
首批敌军到达内外加孤山阵地下,敌军的兵力大约有一个连,十余辆坦克。正当坦克接近阵地时,水库爆发出一声巨响,从水库中被释放的水流瞬间冲向了前进的坦克群,十余辆坦克全部被水淹没。
公路周边的土地也成为了一片泥泞,跟上前的敌军坦克不敢冒险穿过泥泞,只能在被动弹不了坦克后面,用绳子一个个往回拉。恼羞成怒的米尔本立刻派遣八架远东空军的飞机在内外加上空盘旋,他们很快将目标锁定在了内外加的孤山上。
八架飞机携带着航空炸弹和地面的四十余门重炮,立刻对着内外加山展开炮轰。只有不到300米高的孤山,刹那间被炮火覆盖,山上的泥土被炮弹翻了一遍又一遍。在持续猛烈的炮火下,大量碎石和泥土向山下滑,山体的整体结构都遭到了破坏。
没有远程火力的五连战士只能躲在工事中挨打,只有等到敌人步兵靠近时,五连的战士才能进行还击。看着久攻不下的志愿军阵地,敌军出动了大量的空军对着志愿军的阵地投掷炸弹和凝固汽油弹。
整个志愿军的阵地上,只能听见敌军的炮击声和飞机炸弹的呼啸声,感受到的只有火焰的热浪和飞起打在脸上的泥土,看见的只有一个又一个冒着火的巨大弹坑和漫天的硝烟泥土。
手榴弹扔光了就用步枪,子弹打光了就从尸体上捡,实在没弹药了就用石头砸。
到了当天下午,五连的战士已经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时间接近黄昏,五连的阵地最终还是与团指挥所失去了联系。五连的战士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成功遏制了敌军企图通过87号公路迂回的计划。
美第一军的前进在五连的牺牲下得到了停滞,还没等傅崇碧松下一口气,188师突然报告铁原的东线突然发现的敌军。现如今我们早已无从得知傅崇碧的情绪到底是怎样的。通过记载,我们只知道,当傅崇碧得知这一消息后,始终不愿意相信这一事实,多次要求对情报的确认。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不是他逃避战斗,是他的手上真的没有兵了。他手上的188师和187师还在前线阵地上阻击着数倍于己的敌人。189师刚刚从前线的恶战撤下,打的只剩下一个团了,再让他们上很可能连一个团的编制都不够了。
美第3步战师仅兵力就高达1万8千余人,还有各类型火炮和飞机支援,而傅崇碧的真的陷入了无可调的局面。没办法,189师,只有189师了。又是一场恶战,189师凭借着仅有的一个团的兵力,硬是将美第3步战师挡在了阵地前。
此时,距离铁原阻击战开打不过才十余天。此时的傅崇碧几乎是拼尽了所有,63军再没有任何多余的一兵一卒。
傅崇碧心里清楚,就是把63军打完了,也要守住铁原。就在傅崇碧决心和敌军决一死战时,彭德怀打来了一通电话:
“铁原的物资和伤员已经基本运完,3兵团已经撤出,你军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由40军接替,63军可以撤出阵地。”
听到撤退命令的傅崇碧一瞬间愣住了,心中所有的情绪在此刻迸发。结束了,终于结束了,63军终于完成了阻击。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只有63军的将士心里最清楚。
6月10日,187师在炮兵的支援下,还向敌人发起了反冲锋。其实63军是有炮兵团和火箭炮营的,只是由于弹药量不足所以是能省则省。
敌军也认为我军早已经没有了远程火炮,此时突然的炮火让敌军顿时阵脚大乱,他们不敢相信此时的63军居然还能发起反冲锋。
借着敌军慌乱的空隙,63军最后的3000名士兵全部安全撤离。63军撤离后,美第一军迅速攻占了铁原,进入铁原的敌军才发现,整个铁原早已经是一片“空城”。志愿军已经从这里完成了撤退,留给“联合国军”的只有被自己炮火轰炸后的废墟。
历时13天的铁原阻击战,63军和“联合国军”的伤亡均在一万余人。志愿军63军不仅在绝对劣势的处境下打成了和敌人一比一的伤亡,更是成功阻击了敌军前进的脚步,为铁原地区志愿军的撤离争取的宝贵时间,为后来的志愿军反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志愿军借着铁原阻击战争取的时间,在铁原北部构筑了一条更加坚固的防线,防线上是得到休整和补给后的志愿军主力部队。李奇微见此情景命令部队暂停对铁原北部的进攻,全线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
除此以外,此次战役是作为“轻步兵之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轻步兵战术运用到顶峰的经典一战。无论是“钉子战术”、“三朵花战术”,还是炸水库水淹敌军等等,都是我军在长期实战中总结经验并且加以改进创新的产物。
论武器装备、论补给、论人数志愿军都比不过敌军,可以说是处在绝对的劣势当中。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用着高超的战术战法和绝对的战斗意志征服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征服了他们的唯武器论。
简单点说,敌军在铁原一战已经被志愿军打得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们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战胜这样一支军队;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在一战、二战以来总结出的战斗经验;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技战术是不是真的落后于志愿军。
这种怀疑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在铁原那样的绝对劣势下,依旧无法击溃志愿军。
他们见到了“钉子战术”里明知是死还毅然决然进入阵地的志愿军,见到了自己把水库炸开背水一战的志愿军,也听到了无论历经多少次炮火后总能吹响的冲锋号,以及无论白天的伤亡多大,夜间总能发动突袭的志愿军。
在之后的美军发展中,李奇微和美国的所有军官高层都很注重战术穿插和夜间突袭,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给打怕了。
朝鲜一战,对美国的影响和触动,可能要远远高于一、二战。
中国也在朝鲜一战后,认识到了火力覆盖的好处,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时常被人开玩笑说是“火力不足恐惧症”。可如果六十年前,我们的火力再好一些,也许牺牲就没那么大,就能多一些志愿军将士回家。
朝鲜战场上每一场战役的伟大,都源自于我们对手的强大。朝鲜战争是中国的立国之战,这是自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第一次站起来和世界上的强国叫板,而且还是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威望最高的国家。
我们不仅叫板了,我们还逼着他们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这一战,让很多对新中国采取观望或者敌视的国家认清了局势。
正是在铁原阻击战之后,“联合国军”真正做到了谈判桌前,和志愿军进行停战谈判。他们很无奈,无奈自己面前的这支军队根本就打不垮。
文/纪案
参考资料:
1、《铁原阻击战:扭转朝鲜战争态势的关键之战》李新市
2、《铁原阻击战》刘兴华
3、《抗美援朝最大规模的战役反击战——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张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