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国初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近四十年时间里,德国毛瑟C96及其衍生型、仿制型是中国保有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军用手枪。特别是20年代军阀混战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始终是毛瑟C96最大的海外市场,普及度之高几乎每一支武装都能看到“盒子炮”的身影,同时还是正规军队的基层制式手枪。根据1932年国民政府制定的陆军师装备编制表,毛瑟C96是营以下军官和技术兵种的标准自卫武器,步兵连配备12支,机枪连配备35支,炮兵连配备36支,一个步兵营共配有毛瑟C96多达99支!很多军阀部队还将毛瑟C96集中编入手枪连、手枪营,因此对这款手枪一直保持着旺盛的需求。
■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使用毛瑟C96,头戴M35钢盔的中国德械师士兵。
■1938年,一名年轻的中国学兵扛着加装枪托的毛瑟C96拍照。
要满足中国市场上从民间到官方对毛瑟C96的广泛需求,仅靠从千里之外的德国进口显然是不现实的。特别是一战结束后《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生产和出口枪管长度超过100毫米的军用手枪,只有短枪管的毛瑟Bolo型手枪可以出售,而且主要销售方向还是东欧国家,中国的毛瑟手枪货源顿时吃紧。虽然西班牙仿版毛瑟趁虚而入,但西班牙厂家的产能和产品质量都不及毛瑟原厂,远不能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国内兵工厂及民间枪械作坊纷纷仿制毛瑟C96,自产自销,从而形成了型号繁杂、千差万别的国造仿版“盒子炮”系列。
■20世纪30年代出口中国的毛瑟M32速射型手枪,弹仓侧面刻有“德国制”铭文。
在民国时代,中国仿制的毛瑟C96手枪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是由各地官办兵工厂仿制生产的,当时国内各主要兵工厂都曾仿制毛瑟C96,如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太原兵工厂等等,这类厂家大多拥有齐全的机床设备和熟练技工,工艺水平和品控管理较好,因此仿制的毛瑟手枪产量最多,质量最优,甚至与原品不相上下;第二类是军队自办的随军修械所或修理厂生产的仿品,如宋哲元部队的西北修械所、八路军的茶坊兵工厂等,因为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差别很大,因此仿品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三类就是民间私人枪贩的仿品,基本上属于纯手工制造,大多工艺粗糙,性能也不可靠,故障率高。在国产仿制毛瑟手枪中,天津大沽造船厂和上海兵工厂的产品最为上乘,以汉阳兵工厂的产量最多。
■由汉阳兵工厂仿制的毛瑟C96手枪,侧面可见“汉厂十六年造”的铭文。
国内最早仿制毛瑟C96的厂家是天津大沽造船厂,从1916年开始该厂曾仿制过6种以上的毛瑟手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型号就是仿意大利海军型毛瑟,因为机匣侧面平滑如镜而被称为“镜面匣子”,发射7.63毫米毛瑟手枪弹,是国造毛瑟中的精品,仅制造了约3500支,数量稀少。大沽厂的“镜面匣子”做工精良,不亚于原版,在外观上存在细微差异,其机匣导轨比原版略长,延伸至机匣尾部,这个修改可能是为了简化工艺。在大沽厂的仿版毛瑟上可以看到Taku Naval Dockyard的英文铭文,意为“大沽海军船坞”。
■大沽造船厂仿制的意大利海军型毛瑟,也就是著名的“镜面匣子”。
■大沽造船厂仿制的标准型毛瑟C96,做工相当优良。
■大沽厂的仿版毛瑟C96侧面可见“大沽海军船坞”的英文铭文。
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汉阳兵工厂于1921年开始仿制毛瑟C96,仿制的产品种类也相当丰富,从商业版毛瑟C96到后期推出的速射型毛瑟M712均有仿制,而且质量也较为出色。由汉阳兵工厂仿制的各型毛瑟C96手枪的总产量大约在15000支左右,居国内各兵工厂之冠。在鼎盛时期,汉阳兵工厂每月可以生产200支仿版毛瑟手枪,由于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大,仿毛瑟手枪的生产效率远低于步枪。根据汉阳兵工厂的记录,在生产高峰期可以达到日产200支汉阳造步枪的水平,相当于仿毛瑟手枪一个月的产量。此外,仿毛瑟手枪的价格也远高于步枪,根据1922年的军火价目表,一支汉阳造步枪的售价是43元,而一支仿毛瑟手枪的售价高达120元!一支手枪的价格居然相当于三支步枪!更离谱的是,同时期从国外进口的20发弹仓型毛瑟手枪的价格也不过80元,换而言之国产货比进口货还要昂贵!
■由汉阳兵工厂仿制的毛瑟C96手枪,握把非原品。
■汉阳厂的仿版毛瑟C96侧面的铭文细节。
■一支配有雕花木制枪套的汉阳兵工厂仿版毛瑟C96。
此外,由山西军阀阎锡山主持创办的太原兵工厂也曾大量仿制毛瑟C96,最初是在1927年仿制了7.63毫米口径的毛瑟C96,称为晋造十六式手枪,数量很少,从1928年起转而生产口径为11.43毫米口径的仿版毛瑟手枪,发射11.43毫米ACP手枪弹,称为晋造十七式手枪,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仿版毛瑟手枪中独树一帜。太原兵工厂之所以选择这一口径,是因为当时该厂也仿制了美制汤姆森冲锋枪,建有11.43毫米手枪弹的生产线,从统一口径,便利后勤考虑,仿制毛瑟手枪也就采用了11.43毫米口径。晋造十七式手枪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国产仿制毛瑟手枪,产量约为8000支。
■经过鎏金和雕花处理的晋造十六式手枪,带有早期型毛瑟的特征,比如纺锤型击锤。
■晋造十六式手枪侧面的细节,注意减重槽内的铭文。
■晋造十七式手枪属于仿版毛瑟手枪中的异类,采用11.43毫米口径,又称“大眼盒子”。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各主要兵工厂大多处于沦陷区,少数迁往内地的厂家也不再继续生产仿制毛瑟手枪,大规模的仿制生产基本消失,较为例外的是山西。太原兵工厂沦入日军之手后,原西北实业公司经过拆分后分散迁往晋南吕梁地区恢复部分军工生产能力,其中位于吕梁孝义的兑九峪分厂曾仿制过数量不明的毛瑟Bolo型手枪,在握把上方的减重槽内刻有“西北”字样及生产年份,由于资料匮乏,其产量至今也是未知数。
■由西北实业公司仿制的毛瑟Bolo型手枪,侧面有“西北1940”的铭文。
除了上述厂家外,四川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广东兵工厂、巩县兵工厂等地方兵工厂也都有仿制毛瑟手枪的记录。此外,由民间枪匠和私人作坊仿制的毛瑟手枪也相当普遍,至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就总体而言,国产仿版毛瑟C96手枪的质量参差不齐,因为原材料品质和加工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抗战前国内大厂使用进口钢材生产,工艺水平也有保证,产品质量可以媲美原版,而很多地方小厂使用劣质钢材甚至是铁轨回炉的材料进行制造,工艺相对粗糙,质量也差得多。但是,进口原版也好,国内仿版也罢,各路“盒子炮”都在中华大地上演绎了脍炙人口的战场传奇,为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支由中国民间枪匠手工打造的仿版毛瑟C96手枪,可见工艺较为粗糙。
■1945年1月,一名中国士兵向美军军士展示他佩戴的毛瑟C96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