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人民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的母亲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毛主席在名单上看到了邓芳芝的名字,一直记挂着黄继光烈士的他连忙着人接邓芳芝前来中南海做客。
邓芳芝和毛主席一见面,无须多说,两人就已经看懂了对方眼中那对自己儿子的思念。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失去了最引以为傲的长子毛岸英,邓芳芝失去了自己40高龄诞下的爱子黄继光,他们都是烈士家属,也都是深切怀念着孩子的父亲和母亲。
此后,毛主席又两次接见邓芳芝,但在这三次接见中,即使他们常常谈起黄继光,邓芳芝却一次也没有掉过眼泪。
有人好奇问起邓芳芝,为何从不掉眼泪,邓芳芝的回答让人心酸不已,却又在情理之中。
受尽地主剥削的艰苦生活
1931年,邓芳芝四十岁,她以高龄产妇的身份诞下了儿子黄继光,在此之前,大儿子被恶狗咬伤,没有条件就医,落下了病根,身体一直不好。
二儿子是天生的聋哑人,对于两个儿子的伤痛,邓芳芝夫妇十分揪心。因此,三儿子的降生对邓芳芝一家来说,意味着新的希望。
高龄生产风险很大,更何况是1931年卫生条件极差的乡下,邓芳芝生黄继光时忍受了巨大的苦楚,好在最后母子平安。对于这个儿子,邓芳芝极尽疼爱,却又教育得聪明懂事。
那时,人民生活困苦,受尽地主剥削打压。黄继光刚出生,正是花钱的时候,邓芳芝身体不好,这个关头不能无米下锅,父亲黄德仲不能眼睁睁看着妻儿落难,只好硬着头皮,去地主家借了一担油,想用其做一些炸货生意,赚钱补贴家用。
老实的黄德仲不识字,他不知道地主给他放了高利贷,借油一担,还油三担,而且是逐年增加。
到了第二年,黄德仲去还油,没想到地主告诉他要还三担,黄德仲气怒不已,却没有办法,只好留在地主家做苦工。
地主对工人极尽剥削,分配的活没有一次是合理的,黄德仲常年干着超出身体负荷的苦活,积劳成疾,家中却依旧揭不开锅。
不久,邓芳芝又怀了小儿子,恰逢这一年中江大旱,颗粒无收,家中雪上加霜,邓芳芝和孩子们都没有饭吃,没有力气,没法劳动。
邓芳芝很想下地干活,为丈夫分担一点,但她根本没有力气从屋子里走出去,只能懊恼地痛哭。
更不幸的是,黄德仲身体过度劳累,生了大病,连床都下不来了,地主却令人将他从床上扯下来,要他去掏牛粪。
黄德仲晕倒在了牛圈里,被人拖回家后,病症越来越重,家里又实在请不起医生,最终不治而亡,留下邓芳芝一个寡母,带着孩子们艰难度日。
黄继光为了维持家中生计,主动向母亲提出去地主家干活,虽然他对逼死父亲的地主痛恨无比,但是身为家中有劳动力的男丁,他觉得自己必须承担起养家糊口的任务。
邓芳芝心疼小儿子,不想让他去地主家,但黄继光为了挣得家中口粮,还是去了地主家做工。
果然,地主不把工人当人看,小黄继光受尽磋磨,做了大半年,却因为摔了一个水桶,不仅没有得到工钱,反而要他赔偿巨额的水桶钱。
邓芳芝无法,将三亩麦苗送给地主,才换得儿子平安回到家中。
实在饿得不行了,黄继光便去河沟里捞虾米,一次,他碰上甲长的狗被打死在河沟里。
他距离那死狗尚且十好几米远,却被刚巧赶来的甲长冤枉,咬定是他打死了那条狗,要他背着死狗游街,给狗做道场法事,把邓芳芝气得用手捶地。
一年寒冬,家中实在没有粮食了,邓芳芝为了孩子们只能抹开面子,挨家挨户去借粮食,但最终只借到几块已经快要烂掉的红薯,邓芳芝将这几块红薯煮成汤,让孩子们分食。
懂事的黄继光借口自己在外面吃过了,让妈妈把他那一份喝了,黄继光说得很是真实,邓芳芝信了,把汤喝了下去,当她后来得知儿子并没有吃过的时候,不禁抱着黄继光大哭,哭这惨无人道,哭这世态炎凉。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邓芳芝和黄继光都对地主深恶痛绝,因此1949年全国解放,打倒地主,分到地和粮的邓芳芝与黄继光对于祖国和毛主席充满了感恩与热爱。
在他们心中,毛主席是带来光和热的红太阳,是带来好日子的人民领袖,黄继光告诉邓芳芝,要是有机会,自己也一定要去报效祖国。
突然被告知儿子已经牺牲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黄继光一心想去参军,邓芳芝后来回忆说:“继光看到解放军打敌人眼红的很,很想当解放军………”
黄继光告诉邓芳芝:“妈妈,这回我志愿到前线去,要保卫我们翻身的胜利果实,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我一定时时记着妈妈的话,多杀美国鬼子!”
黄继光告诉妈妈,如果这次战争失败了,他们说不定又要回到过去那黑暗的日子,他一定要捍卫现在的幸福生活,决不要再背着一只死狗游街了!
听着儿子慷慨激昂的话,邓芳芝也不禁为儿子的英勇无畏而感动,她同意了儿子参军的请求,黄继光上战场的那一天,邓芳芝亲手为他戴上了大红花,目送他越走越远,消失在视线当中。
儿子前往朝鲜战场后,她和儿子还常常书信往来,邓芳芝得知儿子做了一名通讯员,常常在通讯网络被切断的时候奔走在营地之间,第一时间送去消息。
邓芳芝常在书信中鼓励儿子:“光儿,人民政府对我们人民志愿军家属照顾得太好了。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就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
黄继光收到母亲鼓励,训练、作战更加英勇,他进步地非常快,队友李继德说,战争进行到后面,黄继光和他已经成为了当时最先进冲锋枪的首要装配对象。
1952年10月,邓芳芝很久没有收到儿子来信,她像感应到了什么,坐立难安。不久,竟然真的有人上门,为邓芳芝带来了黄继光的消息。
但是来的人表情悲痛,告诉邓芳芝:“你的儿子立了大功。”
邓芳芝点头,道:“立功好啊。”但任凭谁都能听出来她话音中的颤抖。来的人又说:“但是……他牺牲了。”邓芳芝一下子跌坐在了地上。
在上甘岭战役中,身为通讯员的黄继光身先士卒,去炸毁敌人的碉堡,敌人向他集中火力,等他冲到碉堡前用最后的力气一跃而起,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时,一身的血已经流干了。
听闻儿子如此惨烈而英勇的牺牲,邓芳芝又心痛难忍,但她知道,儿子的牺牲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保卫祖国的人生理想。
只是,这个苦水里泡大的孩子,还没有享一天福,就这样走了——自己多想再当面摸摸他的头,夸奖他一句啊!
黄继光牺牲后,他的事迹在军中上下传颂,他的战友们纷纷给邓芳芝写信,告诉邓芳芝,黄继光是人民英雄,虽然他牺牲了,但是他们都是黄妈妈的儿子。
同样在朝鲜战场为人民而战斗的胡长哲,连邓芳芝具体的地址都不知道,只在信封上写了“英雄黄继光的家乡”,这封信却依然被准确无误地送到了邓芳芝手中。
胡长哲在信中写道,黄继光是人民英雄,他被英雄所感动,自己无父无母,愿意给黄妈妈当儿子!收到信的邓芳芝含泪给胡长哲回信:“我是你的妈妈,现在我叫你一声长哲,你愿意吗?希望你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培养下,争取为人民立功。祝你进步,你的妈妈邓芳芝。”
邓芳芝的回信让胡长哲激动不已,他将黄妈妈的信贴身保存,一直到66年后还完好无损。
虽然黄继光牺牲了,但邓芳芝成了更多人民解放军的“母亲”,她认真地对待着诸如胡长哲希一样的每一个写信给她的人民解放军,慰藉他们,鼓励他们。
虽经历丧子之痛却从不落泪
次年2月,邓芳芝写信给毛主席,信中说道:“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懂得怎样来保卫我们的好日子。”
“继光虽然光荣牺牲了,但千千万万的青年都愿作我的儿女。他们都表示要学习继光的精神,为保卫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把战斗、工作和学习搞好,这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我一定要鼓励他们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继续英勇杀敌和努力生产,早日打垮美国鬼子,为继光报仇。同时,我还要把我的小儿继恕教育好,教他学哥哥的样子,争取当国家的英雄和模范。”
此时,毛主席同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失去了长子毛岸英,收到黄继光母亲的来信,看到这样深明大义、心中有信仰的中国人民,主席倍感安慰。
抗美援朝战士们凯旋的欢迎仪式上,邓芳芝受邀出席,在会场上,有人给周总理指出,人民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母亲就在坐席间。
周总理闻之,特意走到邓芳芝面前,握住她的手,深情地告诉她:“黄妈妈,黄继光是伟大的英雄,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说完,总理轻轻吻了吻黄妈妈的脸颊,邓芳芝酸了眼眶,在场的人也都为之动容不已。
1953年4月,北京春意渐浓,邓芳芝入京,出席全国妇联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芳芝在大会上受邀发言,她戴着黑帽子,将头发整齐地挽在脑后,大会发言中,她既是在怀念儿子,也是在怀念一位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
她的发言中提到:“我的儿子黄继光,我把他送到远方,全国人民纪念他,我也感到很光荣……”
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传荡在会场,在她身上,人们看到了特级人民英雄黄继光那爱国主义精神、英雄无畏精神的来源。
毛主席也在参会名单上看到了邓芳芝的名字,便向工作人员确认,问她是不是人民英雄黄继光的母亲,得到肯定答案后,毛主席立马着人去请邓芳芝来家中做客。
邓芳芝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中南海,进入主席家中,主席一见到她,立刻上前紧紧握住邓芳芝的手,动情地说:“黄妈妈你好哦,多亏你把黄继光教育的好,教育他为人民服务。”
邓芳芝也紧紧握住主席的手,说:“毛主席教育的好,培养的好。”毛主席又说,“你生的好,养的好。”
随后主席和邓芳芝说起了话,毛主席对邓芳芝说:“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得光荣,我们都是烈属。”
此时,不是国家主席与农家妇女的谈话,而是两个同样失去了儿子的父亲、父亲在对话。在谈话过程中,主席注意到,邓芳芝没有一蹶不振,陷入悲痛之中,反而神采奕奕,脊背笔直,这样的邓芳芝无形之中也给了失去岸英的主席一股力量。
此后,在1955年和1960年,毛主席又分别接见了邓芳芝两次,每次见到主席,邓芳芝都表现得精神百倍,不曾露出过颓唐的面貌。有人问邓芳芝,和主席谈及儿子的时候,都不会难过吗?怎么从不落泪?
邓芳芝的回答令人心酸动容,她静静地说道:“我们都是烈士家属,我怕毛主席难过。如果我哭着见主席,主席想起自己在战场上牺牲的儿子,他心里不就更难过了吗?他老人家一天管着国家那么多大事,所以,我一定要坚强。免得主席因景生情而悲伤啊!”
十三年后终于找到儿子牺牲的地方
黄继光参军前,曾对母亲说,要坚持生产劳动。邓芳芝明白,儿子其实在说,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三儿牺牲后,邓芳芝没有一蹶不振,也没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1954年11月,国家征兵时,她征询四儿黄继恕的意见,问道:“继恕,国家要征兵,你继光哥哥没完成的任务,你能替他去完成吗?”
黄继恕明白母亲的苦心,也想继承哥哥的遗志,守卫祖国,他对邓芳芝说:“妈,您放心,我一定报名应征。”
黄继恕成功入伍,离家前,邓芳芝含泪嘱咐道:“继恕,我爱你像爱你继光哥哥一样。你哥哥为保卫祖国牺牲了,他为人民立了功。你记住你是英雄的弟弟。”
除了四儿黄继恕,孙子孙女到了年龄后,她也将他们送入军中,报效祖国,可谓“当代佘太君”。
除了送后代去当兵,邓芳芝自己也踏上了为建设社会主义奋斗的路途,她坚持生产劳作,并到多地去讲述黄继光的故事,宣传爱国主义精神。
1954年,邓芳芝当选中江县人大代表。当了人大代表后,她常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需要什么,并将群众的声音事无巨细地记录在册,整理成文件,进行汇报,积极地为家乡的建设建言出力。
这个出身农村的妇女却有些敏锐的洞察力,那时候中江县还不通汽车,邓芳芝意识到没有汽车,中江县就难以发展。
因此她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进行上报申请,多方奔走,为中江县争取来了省汽车二队,结束了家乡不通汽车的历史,有力地促进了中江县经济的发展,也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百姓们的生活。
作为烈士遗属,邓芳芝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平时,她总是看起来神采奕奕,精神满满,然而,她并不是不难过。
1965年,邓芳芝作为赴朝代表,前往朝鲜,黄继光牺牲了十三年,她第一次来到儿子为国献身的地方,忍了十几年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邓芳芝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哭声令在场者无不动容。她和毛主席一样,不是不悲痛,只是将悲痛深深隐藏在了心底。回到祖国后,邓芳芝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兢兢业业,在1975年安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