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在整个国民党系统内,他最信任的人,不是搞军事的陈诚,何应钦,也不是搞金融的孔祥熙,宋子文,老蒋最为信任的人,是搞特务的戴笠。
戴笠被誉为民国的“特工王”,同时,他还有另外的一个称号“领袖的佩剑”,这个领袖,指的就是蒋介石,蒋介石有多“宠”戴笠?任何人见他都要登记,戴笠不用,不仅如此,就算是他和妻子宋美龄在一起,戴笠也可以随时见他。
在整个国民党系统中,能够得到蒋介石如此信任的,仅有两人,一位是戴笠,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主角,他叫康泽。
康泽原名康代宾,1904年出生,7岁时,康泽父亲去世,他和弟弟妹妹与母亲相依为命,随后,母亲对他寄予厚望,让他上私塾,上小学,学校有位老师罗用之,他非常欣赏康代宾,就经常给予他帮助,康代宾也不负众望,成绩连年皆名列前茅。
1919年,康代宾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随后接触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康代宾随即产生了参军救国的想法。
1924年,康代宾从中学毕业,他得知孙中山创立的黄埔军校在招生,便想去投考。
1925年,康代宾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同时,他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康泽,在校期间,康泽学习很努力,一天,他正在教室温习校长蒋介石的训话,突然有人进来,此人正是蒋介石,蒋介石问他今天是周日,为什么不休息,旁边的副官回答说,他叫康泽,学习一直很努力。
从此,康泽留给蒋介石的第一印象就是“好学生”
毕业后,康泽被选派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继续深造,在中山大学,康泽接触了马列主义,但是他认为,这种共产主义思想不适合中国国情,因而他回国后,便投靠了蒋介石。
康泽历任北伐军总司令侍从参谋,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31年,康泽建议蒋介石成立一个苏联的那种“格柏乌”(政治保卫局)的组织就好了,康泽此举的目的,正中蒋介石的下怀,不久,国民党复兴社成立,这也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军统前身。
复兴社成立,康泽为“十三太保”之一。
在复兴社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有三个部门,分别是贺衷寒的“政训”系统,康泽的“别动队”系统,戴笠的“特务处”系统。
康泽的“别动队”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苏区进行反共活动,并在那些红军暂时撤离的地区,组织带领地主还乡团对革命群众进行血腥镇压。
对于康泽的做法,蒋介石十分欣赏,曾下令:为保证别动队员执行紧急任务的需要,一切车辆均应予以方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失利,被迫长征,红军离开苏区,康泽随即带领别动队进驻,在苏区,康泽对当地的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屠杀,但凡有一点革命倾向的人都遭到了他的清算,康泽还搞了一个“连坐”“保甲制度”。将五户组成一甲,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即一人革命,全家处决。
康泽的行为,使得他的手上沾满了百姓的鲜血。
抗战时期,康泽深受蒋介石的重用,甚至一度有传言传出,蒋介石准备将康泽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不久,老蒋的儿子蒋经国从苏联回来,康泽野心太大,想要和“太子”争一争,事实证明,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由此,康泽失去了老蒋的信赖。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要康泽前往国外考察,实际上这个时候,老蒋对他显然是已经是“无足轻重”了。
1948年初,解放战争时期正酣时,蒋介石却突然任命康泽为襄樊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长官。
康泽虽然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但是他从未带兵打仗,一直做的是特务工作,而老蒋依然要他担任军事主官,或许也是实在是无人可派,也或许是源于对康泽的信任。
1948年6月,随着豫东战役的爆发和结束,康泽已经预料到了解放军的下一个目标,那就是襄樊。
7月2日,刘邓大军下令,要第六纵队、桐柏军区主力和陕南第十二旅发起襄樊战役,同时,刘伯承要求,一定要活捉敌司令主官康泽。
第六纵队的司令员为我军有名的悍将王近山,攻占襄樊,首先需要“刀劈三关”,夺取城西屏障琵琶山、真武山和西门外的铁佛寺。
王近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李德生的部队。
第一关琵琶山,李德生率部猛打猛冲,以突然威势制伏敌人,第二关真武山,李德生冒着敌人施放的黄磷弹的浓烟,仅用了20多分钟,就攻上山头,摧毁多个碉堡,占领真武山。
第三关铁佛寺,李德生命令部队昼伏夜出,隐蔽地挖交通沟接近城关,然后率部从地面、地下两路进攻,最终拿下铁佛寺。
三关皆过,解放军来到襄阳城下,7月15日,解放军对襄阳城发起总攻,激战至16日拂晓,各部队已经将敌人压缩在康泽司令部所在地东街杨家祠堂和古楼一带狭小区域。
这个时候,康泽还想着负隅顽抗,16日下午,解放军彻底攻占襄阳,敌军司令康泽,副司令郭勋祺等一批中高级主官被俘。
得知襄阳被攻占,康泽被俘,毛主席给中原野战军发去贺电:“庆祝你们在襄樊战役中歼敌两万余人、解放襄阳、樊城、老河口等七座城市,并活捉蒋匪法西斯特务头子康泽的伟大胜利……尤其是活捉康泽........”
过了没多久,毛主席再次给中原野战军发电:将康泽送华北、并派可靠武装、加镣铐押送。”
建国后,康泽被送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
1963年,康泽被特赦,1967年,他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