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ng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卧薪尝胆的主要历史人物有谁】

bang 2021-12-08 145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卧薪尝胆的主要历史人物有谁】摘要: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广为人知,是为《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座右铭。

它所表达的内容,一则是说楚霸王项羽志向远大,孜孜以求反秦大业,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举成功;二则是说越王勾践不忘国耻,在吴越争霸惨遭失败后, 以“卧薪尝胆”的方式励精图治,最后取得胜利;两个故事一个中心,那就是做人要有志向,只要努力进取,终能梦想成真。

医生的刀、文人的笔,不论何许人物,只要经过他们的手,皆可脱胎换骨

毫无疑问,楚霸王项羽、越王勾践在蒲松龄这幅对联的意境烘托下,俨然成为励志向上的楷模。

见贤思齐,抱着对“楷模”无比崇敬的心态,我认认真真地阅读起了《史记》,当充分了解了他们的“英雄事迹”后,不禁由衷感叹:“受骗了”!

撇下项羽的浅薄幼稚不谈,但说越王勾践,哪里算得上什么英雄,深挖其 “卧薪尝胆”之始末,不难发现,他实属自私狭隘的小人!

现实生活里,如果遇到这样的领导,我劝你趁早躲远一点,因为他随时会让你落泪

揭秘卧薪尝胆始末,勾践实属自私狭隘真小人,这种领导趁早躲远


(一)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国在勾践的父亲允常统治之时,便与吴王阖闾交恶,双方相互攻伐历经多年。

允常死后,勾践继位,吴王阖闾趁其立足未稳大举进犯。此时的勾践做出了他上位之后的第一个重要决定,也正是这个决定,令其声名大噪,也令其高大的形象瞬时矮了半截。

面对吴军侵犯,越王勾践迅速组建“敢死队”,可谁能想到这支队伍向吴军发起挑战后,竟排成三行,径直冲到吴军阵前,“呼而自刭”。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吴军中的一员,看着对面这群越人,气势汹汹扑面而至,正准备与之拔刀拼杀,对方却怒目圆睁、齐刷刷一阵嘶吼,接着集体自刎,这场面、这气氛,除了意外、惊恐,大概只剩下崩溃与不知所措。

越王勾践正是利用此举,打乱吴军思想、击溃对方心理防线,趁机制造了一次成功的军事偷袭。

这次偷袭的结果就是吴军大败,吴王阖闾身负重伤,返国后不久一命呜呼。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槜李之战”。

这一战越王勾践一鸣惊人、扬眉吐气,然论其手段则应当说毁誉参半。

从军事角度看,勾践所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可谓深得兵法要领。

但从君王对待臣民、领导对待下属的角度看,越王勾践视臣民为草芥,为求一役之胜,不吝牺牲下属性命,未免有伤君王仁德。

要知道扰敌、乱敌的方式有很多,可他偏偏选择“自残手足”,可见在他的心里,下属臣民不过是其成就功名霸业的工具,无需怜惜、甚至随时准备牺牲。

冷血自私、灭绝人性,何其凶狠,何其残忍,以致于吴王阖闾临死都在提醒儿子夫差、也就是新任吴王,千万不要忽略这个可怕的对手。

也许在勾践的意识形态里根本就没有什么“邦以民为本”、“高以下为基”,如此认知除了能证明他的自私残酷,还能体现他狭隘的政治眼光与心胸气度。

意识决定行动,这一点在他往后的执政生涯里暴露无疑。

揭秘卧薪尝胆始末,勾践实属自私狭隘真小人,这种领导趁早躲远


(二)

槜李之战后三年,听闻吴王夫差日夜练兵,意欲复仇伐越,越王勾践第一反应“先发制人”。

大夫范蠡劝谏他,争强斗狠为“事之末”,言外之意要他爱惜民力、慎战固本、务实图治

勾践的回答十分果决:“吾已决之矣!”

于是,在自私的霸业雄心与狭隘的政治眼光的双重裹挟下,越王勾践倾国出动,妄图一战灭吴,结果大败,只留得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吴王夫差紧追不舍将其重重包围。

人往往是撞了南墙才知道回头,此时的勾践似乎领会了先前范蠡的劝谏,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从未改变“下臣为牛马”、“贱民不可恤”的认识,但现实摆在面前,贱民之力不足则其王道霸业难行,因此他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颅,转而向范蠡请教挽救之策。

范蠡因势制宜,提出称臣为奴、委屈求和。

勾践并不多想、欣然应允,跟当初回绝范蠡的止战建议一样果决,当时的情形,《史记》原文仅用了一个“诺”字描述,却将其对待功名霸业的执念充分展露。

为功名、为霸业,他求胜时果决,求存时依旧果决。

这份果决贯穿其一生,以致于自私狭隘到极点,当听到文种求和失败的消息,勾践脑海里闪出的念头竟然是“杀妻灭子”、“燔宝器”,在他看来,失去了江山王权,等同于失去一切,如果老天要毁灭他的功名霸业,他就毁灭自己的所有,真不知道他的妻儿作何感想,身边臣子如何看待!

幸运的是,勾践身旁有范蠡、有文种,二人百般努力,终于以金银之力疏通了吴国太宰伯嚭的门路,在其“掩护”之下,越国才得以幸存。

揭秘卧薪尝胆始末,勾践实属自私狭隘真小人,这种领导趁早躲远


(三)

侥幸存国后的勾践,笃定两件事情:

第一、这份耻辱不能忘。

他的实践方式是睡草垫子、尝苦胆,时刻反问自己“女忘会稽之耻邪?”,与此同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后世文人称此举为“卧薪尝胆”。

透过这个事情,更加证明勾践对待功名霸业何其自私狭隘,连自己都能“献祭牺牲”,何况妻儿臣民?

知耻之心固然可嘉,励志途径未免极端。

第二、任贤使能、恢复民力。

《史记》原文记载,勾践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焕然一派开明气象。

诚然如此,却不能掩盖其对待功名霸业的偏执与狭隘,主要表现在他对“何时反击灭吴”的急切与浅薄。

卧薪尝胆的第七个年头,越国之力稍稍恢复,勾践便跃跃欲试,贸然行动、胜负不定,大夫逢同及时制止,并提出“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以此骄纵吴国争霸之心,分散其对越防备。

因有前车之鉴,勾践这次接受了这个建议。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次年,吴王夫差 “不负所望”北上伐齐、图霸中原,为此与重臣伍子胥发生分歧,逢同趁机借力伯嚭进谗离间,吴王夫差中计、自断臂膀处死辅国栋梁伍子胥。

勾践闻讯,以为吴国“智囊”已除,便想动兵,大夫范蠡时机还不成熟,计划作罢。

又一年过去,吴王夫差举全国之力北上争霸,吴国内部空虚,勾践复问范蠡可否伐吴。

这一次,他终于等来了想要的答案,范蠡一句“可矣”,勾践直接发兵五万,向吴国挺进……结果大胜,吴国由此走向衰败。

其后四年,勾践再次伐吴,终于取得压倒性胜利。

吴王夫差受困姑苏,遣使求和,与当年文种替勾践乞和如出一辙,“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

可能是长期受虐、忽然翻身有所不适,勾践一时不忍,几欲准和,范蠡当头喝止:“……君忘会稽之戹乎?

勾践幡然醒悟,只以百户赐以夫差。

夫差羞愧难当,自杀身亡,死前蔽面遗言:“吾无面以见子胥也!”

至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光荣事迹得以“变现”。

揭秘卧薪尝胆始末,勾践实属自私狭隘真小人,这种领导趁早躲远


(四)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摆脱强敌压制后的勾践,迅速恢复其自私冷血、狭隘无度的本来面目。

首先表现在对待“内应”伯嚭的问题上,勾践毫不犹豫“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伯嚭之于夫差固然有罪,但对勾践毕竟有恩,纵然对其不屑,赐归乡里罢了,何必要他性命,无非警示下属忠贞于他、“杀人立威”。

这么一个人,怎能不让人胆寒?

无论你对他有多少帮助,只要他觉得你有碍的功名霸业,那么你只能为之牺牲。

正是看透了这一点,伐吴成功后,范蠡毅然决定离开勾践,临行前还留书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这封书信虽短,却道出了勾践之于臣属的本质性态度:工具!

可怜文种,没等抽身便遭人诬告,以谋反论处。

细细体味《史记》原文,哪有什么诬告之人,一切不过是勾践导演的戏码。

“先生教我伐吴七策,我只用了三策便取得了胜利,还有四策没用,不如你拿着这剩下的四策,到地下辅助先王去吧!”

这是勾践赐死文种时留下的话,也是赐死文种的根本性回应。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文种没错,错的是他一身本领,错的是他曾代勾践执政22年,这样一个人,让醉心于功名霸业、江山王权的勾践深感不安。

试想文种若有野心,何必等到现在,借力夫差灭了勾践、直接上位岂不便捷?

勾践此举,又一次证明了他的自私狭隘、无知无度,也证明了范蠡的先见之明。

要知道勾践当初最先选择的执政大臣是范蠡,而不是文种,范蠡宁愿跑到吴国当人质,也不接受辅国,只是害苦了文种。

在范蠡的举荐下,勾践委国文种,文种为其披肝沥胆20余年,结果落得个身首异处。

或许范蠡自知有愧文种,当他选择离去的时候,不忘留信提醒,只可惜勾践“卸磨杀驴”之心来得实在太快!

揭秘卧薪尝胆始末,勾践实属自私狭隘真小人,这种领导趁早躲远


总结

卧薪尝胆固然励志,不过是越王勾践贪欲路上的插曲,像他这样的君王,自私狭隘、实属“坐在高位上的小人”。现实生活这样的领导不乏其人,如果遇到,我劝你趁早躲远一点,因为他随时准备让你为他的“功名霸业”牺牲,而且不管你是否愿意

揭秘卧薪尝胆始末,勾践实属自私狭隘真小人,这种领导趁早躲远


读史明智,史书中又以《史记》为最,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两个版本:

1.高档礼盒+精装锁线+收藏送礼,成人阅读,原文+译文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