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生态圈
五棵松篮球馆,三面总冠军旗帜飘扬的球馆,北京男篮出局并没有结束五棵松的篮球征程,在北京这块篮球圣地,又有一群年轻人,用青春与热情填满了整座球馆。
4月8日下午,2017-2018赛季北京耐克高中篮球联赛的决赛在这里盛大登场,而我们的校园体育,也在这里奏响了最强音。
文/ 宋 鑫宇,编辑/ 郭 阳
看到下面这几张图片,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你以为只是CBA季后赛,或者是一场盛大的表演赛吗?不!这是2017-2018北京耐克高中联赛(耐高)的决赛现场!
这样的画面,不禁让我们想起了《灌篮高手》的篮球故事,一样有关青春,有关热血。
就在几天前,为纪念《少年JUMP》50周年,集英社发行了一张特刊报纸,将所有承载了我们青春年少的漫画人物再次集结。而被登上了报纸头版的,是《灌篮高手》里20多年前湘北与最强山王那场殊死对决。
而就在那场对决的两年后,1998年,中国耐克高中联赛正式开赛,正在逐渐成长为我们中国的“灌篮高手”。
如今,耐高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逐渐成为了无数篮球少年们心中最崇高的赛场,这无关升学与加分,只是因为青春热血、年少好胜以及一个制霸全国的梦想。
今年,经过历时6个月争夺,今年的决赛依旧在清华与北京四中之间进行。
从赛前耐克为两所学校分别制作的宣传片,到仪式感极强的入场环节,到大批两校的学生,身穿各自统一服装为自己的主队尖叫、呐喊,再加上专业的装备,最好的场馆,职业的转播,这样的阵势可以说丝毫不比一场CBA常规赛逊色多少。
据现场观察,能容纳18000人的五棵松体育馆(关闭上层看台后)上座率超过半数,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能参加这样一场比赛,无论经过多少年,相信都会是球员们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最终,北京四中继去年第四次夺冠后,今年他们又以66-56战胜清华附中,实现了对冠军的卫冕。
今天在现场的解说员王子星,已经是第二次解说耐高了。他告诉生态圈记者,解说高中比赛就像是解说灌篮高手现场一样。
在他看来,虽然这些球员不是职业的,我们不能以职业球员的要求去面对他们,但是在现场解说的时候可以很真切的体会到,他们那种对于比赛的热情,那种几乎是用生命在比赛的执着。
是的,对于看球的我们,这种执着能唤起我们对于篮球,对于体育,对于自己曾经那段时光最美好的无限回忆。看到这样的比赛,不禁让我们想起自己当初的青春,那时,我们也曾如此热爱某一件事,为了它可以像不要明天那样去拼搏。
笔者就读的高中此前也是北京高中篮球届的一只劲旅,出过几位后来打上CBA的球员。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的母校主场打北京四中,半个学校的人几乎都挤进了那个小小的篮球馆里,虽然最后被虐了大概40多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场。每个人都和学校站在一起,输就一起抗,赢就一起狂。
而曾代表25中参加耐克高中联赛的前北京队球员陈世冬,也向生态圈记者讲述了自己参赛的感受。
陈世冬表示:“我那时候,不像现在中学生比赛那么多,那时候耐克比赛发一套学校名字的衣服就很兴奋,那种荣誉感和归属感真的意味着太多。现在的高中联赛无论是比赛条件、球员参与感、与球迷之间的互动宣传都比原来强太多。我们真的是很羡慕现在的高中生。耐高是学生时代一个难忘的,更是无法替代的经历。”
在陈世冬看来,不少参赛学生都梦想打职业比赛,虽然CBA离他们或许还很远,但篮球梦支撑他们一直在前行。“或许‘一生只有一次耐高’这个标语就是让他们珍惜时光——只要你努力,就会有平台让你发光。”
而近日与耐克签约的方硕,也正是从耐高出发,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男篮国手,北京队的当家球星。
不得不说,纵使CBA、中超多么的商业化,多么的繁荣,多么的枝繁叶茂。校园体育的也始终是体育发展的根。
退役后扎根篮球培训的陈世冬也表示:像是耐高这样的赛事可以带动校园体育发展,对推广篮球运动,建设基层篮球文化很有帮助。
其实,耐高让我们想起的,不只有灌篮高手,还有远在美国,刚刚结束的NCAA疯狂三月。
NCAA的激情让我们见识到了校园体育的魅力,体育其实是最好的教育。虽然没有一支队伍能一直赢下去——就像生活一样,我们不可能永远是人生赢家,但是我们却不会因为可能失败而放弃努力,放弃希望。
美国的校园体育文化,有关于信仰,而信仰的力量,会带我们继续去探索迷雾和享受人生的魅力。
虽然我们的耐高在耐克的赞助下,乍一看已经有了NCAA的神韵,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全年只有这样一项赛事又如此的影响力,甚至只有这一场有NCAA般的神韵。但在NCAA,1281所学校,48万学生运动员,可以为了这样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再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吧,在那里,体育文化早已融入了他们的校园文化。无数的球星也是从这里开始他们追逐职业梦想的征程。
年年让我们羡慕的全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已经举办了96届,每年超过4000所高中争夺48个正赛席位,超过10万高中生球员为梦想在赛场上拼搏。
今年恰逢第100届的甲子园更是有关日本校园体育青春与理想的最佳代表,能够进入甲子园正赛的球队,几乎都是每天5-6小时的训练,全年无休。而一个王牌投手动辄投100多球,休息不了两天,还要继续出战。甲子园投手被职棒选中后,往往要先休息半年,手臂才能恢复。
用漫画《名侦探柯南》的话来说就是: “这是全日本最不服输的人集中的地方!”
近来,从甲子园走出的大谷翔平,作为MLB二刀流新人,不光投出胜投,更是连续三场打出全垒打,成为如今新一代的棒球红星。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日本校园体育的成功之处。
而我们的校园联赛还只能说在起步阶段,耐高虽好,也只覆盖了北上广三地,远远谈不上普及。
“一生只有一次耐高”是这项赛事的口号,而我们的期待是,中国每年能有千千万万场校园比赛,可以让我们为之呐喊,为之欢呼。
未来决定我们体育高度的,是青训,但也不单单是青训。体育人才不光出自各个俱乐部、体育局,还应该出自祖国各处的每一个校园。只有从体育到教育系统都提升对于体育的教育,我们的体育产业才不是无源之水,才能拥有整个社会的体育文化做土壤。
当然,好的事情正在发生。不只是耐克高中联赛的成熟让人欣喜,今年的CBA全明星星锐赛也迎来重要改革,来自CUBA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获邀出战,这一次也被看作是搭建起了职业联赛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
虽然从现实的一面说,无论是耐克高中联赛决赛,还是CBA全明星星锐赛,这样的比赛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篮球人才培养的面貌,但令我们欣喜的是,中国体育始终在不断的尝试,尝试去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作为行业媒体,我们也愿意把这样的新模式,“安利”给所有体育人。
我们愿意相信,这校园体育的星星之火,终究可以燎原。
当体育深入校园,成为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应付考试、升学的体测;当体育变成一种教育方式、生活方式,而不再是被人诟病“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野蛮之举;当“体育是最好的教育”这样的观念价值深入人心,我们的体育才有可能真正走进新的时代。
我们愿意相信,这么一天,终究可以到来。
体育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