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李讷来到了父亲毛主席的故乡韶山,临行前,她一再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会克制。
可当她来到韶山目之所及父亲生前所生活过的一草一木、一物一品时,她最终还是失控了。
在晒谷坪,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是毛主席小时候劳动的地方”,李讷看到这块牌子,心里五味杂陈,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八年了,但韶山冲的乡亲们依旧打心里敬重着毛主席。
激动之余,李讷放声大哭,久违的压抑,终于可以宣泄了,她突然长跪在那块父亲曾经劳动过的田埂上,一双手向泥里挖去,任由眼泪喷涌而出,嘴里还嘟囔着:“爸爸,我好想你......”
“小爸爸”疼爱“大娃娃”
1940年8月,47岁的毛主席迎来了自己最小的女儿,李讷的到来,也让毛主席的内心增添了一丝柔软,为了能享受做父亲的天伦之乐,毛主席并没有像其他同志一样,把孩子送到保育院进行照顾,而是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自李讷出生后,毛主席对这个小女儿便是十分宠爱的,要知道,毛主席常常工作起来是夜不能寐的。
为了能够让他多休息一会儿,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曾想过多种办法,都没能让毛主席多休息一会儿,但当李讷出生后,工作人员便有了动员毛主席休息的一大“利器”。
每当大家看到毛主席工作太累,仍不愿休息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把李讷哄到毛主席的办公室,毛主席每当看到自己天真可爱的女儿的时候,脸上的疲倦便会一扫而光,有时他会抱着李讷出去散步,有时会逗一逗李讷。
后来,李讷会跑了,常常会爬到毛主席的办公桌上乱涂乱画,抢下毛主席手中的笔,缠着毛主席讲故事,但并不是李讷在的每一个时刻,毛主席都会陪伴她。
据李讷回忆:
“有一次,那还是在北方,我才五六岁吧,正好父亲他们指挥大作战。我小,不懂事,好几天没人和我玩了,觉得孤单,就老去拖父亲,让他出来和我一起玩。他不理我,手里总是摆弄一堆纸,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前方来的电报,父亲的精力全都放在千里之外战场上。我觉得就是这些纸片把父亲吸引过去了。我生气了,就悄悄在他桌子底下,把电报放进火炉里烧,心想没有这些纸,父亲就会和我玩了。父亲一见,这还了得!一把将电报从火里抢出来,随手就给我头顶一巴掌,本来我就委屈,父亲一打我,我就更委屈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了起来,父亲见我哭了,心软了,赶紧抱我哄我,连连答应和我玩,只要有人和我玩,我马上就不哭了。”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毛主席的大手都会牵着李讷的小手,给她讲故事、读诗歌,教她认字,教她文明礼貌。也是从那时起,毛主席和李讷之间有了彼此之间亲昵的称呼:“小爸爸”和“大娃娃”。
在延安时,毛主席工作累了的时候,就很喜欢在门口伸伸脖子、扭扭腰或者背着手在那里漫步。
每当李讷看到父亲散步的时候,就会学着父亲的样子,跟在父亲的身后,走了一圈又一圈后,毛主席才发现自己身后跟着一个“小尾巴”,但一开始毛主席并不会说,而是会来个“突然袭击”。
李讷总是会被毛主席逗得咯咯直笑,毛主席还会佯装追上去和李讷说:“你和我藏猫,学我,我早发现了呢。”
“早发现了吗?我跟了爸爸好久呢!”
“是吗?开始就跟了,那我可没发现。”毛主席装糊涂道。
“我只知道,爸爸扭着腰走就不是想事,背着手走就是想事呢,对不对?”
毛主席听到女儿的话,开心地笑了一起来:“我的大娃娃,你也学会观察哩,不简单哟!”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占延安,童年生活遭到打搅的李讷不得不跟随父亲毛主席辗转流离,不久后,毛主席决定留在陕北与敌人进行“蘑菇战术”,转战陕北,战争形势十分严峻,一直不舍得与女儿分开的毛主席,也迫不得已把女儿送走了。
在把李讷送走后,组织上还特意找来一个保姆照顾李讷,即便是在前线十分繁忙,毛主席依旧不忘抽出时间关心女儿。
同年10月8日,毛主席还曾给长子毛岸英写信,在信中毛主席再一次提到了李讷:“你给李讷写信没有?她和我们的距离已很近,时常有她画的画寄来,身体好。”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更是体现了毛主席对小女儿的殷切关心。
直到半年后,毛主席才再次与李讷重逢,当父女二人相见时,毛主席在老远的地方就张开双臂,朝着李讷喊道:“大娃娃,我的大娃娃,好娃娃,爸爸可想坏你了。”
李讷看到父亲的那一刻,也是朝着父亲飞奔而去,嘴里也嘟囔着:“小爸爸,我也好想你。”
父女两人抱在一起,你亲亲我的脸,我亲亲你的脸,久久不愿分开,而李讷就是在父亲毛主席大手牵小手的温暖中成长起来的。
1947年,李讷七岁了,应该上小学了,但因战争的影响,李讷无学校可上,为了光明与黑暗决战运筹帷幄的毛主席,无暇顾及女儿读书识字,便让高小毕业的韩桂馨作为家庭保育员来到自己的家中,负责教李讷读书识字。
在韩桂馨来的这天,李讷曾向父亲保证:“好好学习,不淘气......”
毛主席听到李讷的话,笑着同她说:“好好学习是对的,这个不淘气还可以商量。乱淘气不行,有点小淘气还是可以的。孩子淘气是聪明健康的一种表现......”
正是在毛主席这种宽松民主的家教环境中,李讷的人格得到了自然健康的成长。
1948年春天,党中央机关迁到了西柏坡,局势趋于安定,李讷和许多同龄的中央领导人的子女结束了马背学校的生活,在一间简陋的农家院里开始了小学生的正常学习。
1949年,进入北平后,毛主席便把李讷送进了育英小学学习,插班读四年级,因为家里离学校有些远,所以李讷只能一周回家一次。
但李讷自小体质便不是很好,1951年元旦时,李讷生病了,当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在极其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给女儿李讷写了一封简短的信:
“小李娃:你病了,我很念你。你好好养病,早日好了,大家欢喜。下大雪了,你看见了吗?”
这寥寥数语的家书中,无不体现出毛主席对女儿的关怀。
1958年,李讷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那时,李讷小时候因为打针,不小心把针头断进了她的肉里,一直没有取出,也要动手术。
这次动手术,是毛主席亲自联系的医生,手术十分成功,但因取针头的手术是在无菌室做的,伤口发生了感染,导致手术后,李讷连续高烧。
对于女儿的病情,毛主席十分牵挂,他无法像寻常百姓一般前去探望女儿,只好给女儿写一封家书,而这封家书也是毛主席在临睡觉前,对医院的女儿十分不放心,希望她可以振作精神。
虽然毛主席不能像平民百姓一样,时刻陪伴着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对孩子的爱却不比天下任何一个父亲要少。
“小爸爸”对“大娃娃”的严格
毛主席是一位慈父,他对自己的子女呵护备至,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严父,他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
1960年,恰逢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再加上苏联撤销了所有的对华援助,那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老百姓们都吃不饱饭,为此,毛主席心急如焚,他便带头减少了自己的粮食定量,而且很长时间内都不吃肉和鸡蛋。
一直以来,毛主席交代过的事情大家都是照办的,在那时,毛主席一连七个月没有吃过肉,有时工作一天,他只吃一盘马齿笕或者炒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