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苏三与王景隆的故事,从明代开始就广为流传,故有不少的文人学者,曾为之考证其人其事。其中有人说苏三的出生地在雁门关外山阴县,笔者出于乡土之情,故对其略作小考。
一、苏三的出生地是山阴县吗?
有学者说“玉堂春,原名周玉姐,大同周家庄人,其父周彦亨曾任过山阴县,七岁时家父去世,母亲将她卖至“留春院”,排行第三,故取名苏三……其真人真事,无多大出入,”
另《大同文史资料》载曰:“苏三原本姓周,名玉姐,父亲周彦亨,大同周家庄人,明孝宗年间,考中举人,后进京会试得贡生,殿试中十七名进士,封山阴县令,在上任的第二个冬天夫人生一女儿就是苏三,因出生的那天正下大雪,故取名玉姐……
又说:洪洞县说书的艺人弹唱苏三自己的一段表白:手弹琵琶把曲儿唱,过路父老听端详,苏三我祖家广平府,曲周县里生我爹娘,爹中进士为了官,大同府里把名扬,姓周双名叫彦亨,官名人称中书郎。”这是说苏三的祖籍之地原本是广平府(今河北之永年县),曲周县人,他父亲是在大同府为官,这是否是山阴县县令呢?按唱词有“官名人称中书郎”之句,就不是因“县令”在古代是不称“中书郎”的。
考:明代在山阴的知县,据《山阴县志》载:从洪武八年第一任蒋文焕起,至崇崇祯三年刘以守止,共五十七任、无周彦亨其人。
其中苗然是河北曲周县人,与苏三自弹唱词的祖籍相同,其人为山阴的第四十七任知县。隆庆五年任,进士出身,这与苏三自唱的父亲形象近似。不过在山阴任官仅一年时间,即被调往山东的临朐县,且与苏三的姓氏不符。同时苗然的进士是隆庆五年科的第三甲,第285名进士,并不是所说的“十七名”,其科甲也不相符。据此,还不能认定苗就是苏三的父亲。
另,第四十六任知县周悟,举人出身,河南裕州人,万历十三年任,十五年作州知州,复又调朔州知州,累官至南京户部湖广员外郎。此人与苏三的姓氏相符,但其官职不可称作“中书郎”的,籍贯和出身则不符,所以也不能认定即是苏三之父。
第三人是明洪武年的第二任知县周于敬。只可惜其祖籍,出身以及具体的任职时间都没有记载,其人名“于敬”与苏三“玉姐”之名谐音,这可能正是苏三的父亲,可能是小说家和曲艺家们把其父女俩之名给浑传了。
明代在山阴县的知县,第一任蒋文焕是洪武八年任,第三任王士嘉是洪武二十八年任。在这中间的二十年时间里就只有蒋文焕和周于敬两人,由于蒋文焕未载明具体的离职时间,所以也就说不清周于敬在山阴任职了几年知县,不过按两任二十年时间的空档来考虑,其任职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明洪武年据《大同府志》所载:其州县任官的任期都在八至十年之间,这可能是由于明初缺少地方官吏的原因。
明代《山阴县志》,为什么对周于敬这一任知县只录了一个名,其余什么都未予详载呢?
据《大同文史资料》载:苏三在其冤案平反了以后,王景隆本想与苏三正式结合,故上奏朝廷,想取得恩准。但朝廷则以“钦官正名”为由,不予准奏,可见在封建社会里,对苏三其人其事则是不可能被认可的。
明代天启四年,小说家冯梦龙又把《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故事,收编在《警世通言》的小说里说唱,所以苏三又以一个风月女子的身份被推上曲艺舞台,这出戏由于其情节动人,故事曲折,故流传很广。这样她的出身和家世在以后也很难证明。
《山阴县志》是明代崇祯三年由知县刘以守撰编的,由于“钦官正名”的原因,所以《县志》上只录了“周于敬”一个名,其余什么也未载,这在明代五十七任知县中很例外,据此如果周于敬确是苏三父亲的话,那么苏三的出生地在山阴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