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华社发文,炮轰奶粉企业过度营销
8月5日,新华社发文,在中国营养学会5日召开的2021年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研讨会上,多名专家表示,配方奶粉营销是影响孕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的一大原因,需要加强对母乳代用品营销行为的规范。
新华社文章指出,数据显示,中国约三分之二的孩子没有充分享受到母乳喂养的益处。“近几年来我国婴儿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但是配方奶粉的销量持续上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更多的妈妈选择了配方奶粉喂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营养专家常素英指出,婴儿配方奶粉市场营销活动对母乳喂养会产生负面影响,孕产妇接触婴幼儿配方奶粉营销活动越频繁,对配方奶粉的态度就越积极。
其实,新华社上述报道的事情并非耸人听闻,在2019年5月4日,胡说有理就曾报道,有母婴店店主和胡说有理交流称,在很多三四线甚至更底线市场,一些孕妈妈完全被电视广告、代购发布的信息误导,认为母乳和奶粉一样,甚至还奶粉比母乳还好。
2.监管部门高度重视,调研国产奶粉价格高于进口奶粉
新华社上述报道之后,8月6日,以中国婴配粉老大飞鹤为首的奶粉股价暴跌。由此也引发舆论对目前国内婴配粉高价、重营销推广、轻研发等多重质疑。
胡说有理从行业获悉,市场监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监管部门委托相关行业协会进行价格调研,行业协会包括中国广告协会、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等。
多家企业向胡说有理证实,他们确实收到了相关行业协会的调研通知。胡说有理了解到,当时发送调研通知显示时间还非常紧急,称:近期出现了国产婴配乳粉价格高于进口婴配粉乳粉的舆情,相关监管部门非常重视,拟研究措施应对……拟由协会面向企业征求意见。
胡说有理获悉,有大约10家国内外婴配粉企业接受了调研,其中包括飞鹤、伊利等。主要是针对价格进行调研,包括目前婴配奶粉的广告费在销售额中的占比等。
紧接着,8月20日,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食司、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广告监督管理司牵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工信部消费品机参与,同时还有中国广告协会、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召开了闭门会议。
政府三部门一起召开闭门会,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我国乳制品主要产地,黑龙江市场监管局特食处也参加了闭门会。
从此前发布的通知也可以了解到,本次闭门会议的主题就是关于婴配粉的价格问题。
3.法规真空数年,母乳代言销售将再被规范
此前,胡说有理也多次报道,刚出生的婴儿,只要有条件,最好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还曾发布一份报告显示,喝奶粉长大的孩子比喝母乳长大的孩子更易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对近3万名儿童研究发现,只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肥胖的可能性比母乳喂养的孩子高25%。原因是奶粉是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牛奶中提取的,可能会引发脂肪细胞的生长。
胡说有理了解到,尽管我国早在1995年就出台了《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禁止母乳代用品厂商向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孕妇、婴儿家庭赠送产品、样品;禁止发布母乳代用品广告。可在过去二十年,这条规定形同虚设,奶粉营销越来越疯狂。
更令人遗憾的是,该销售管理办法2017年被废止后,母乳代用品销售领域出现了法律上的空白。于是,一些企业在广告营销上更是为所欲为,为了抢占新客,一段奶粉公然加入促销买赠的行列;甚至有企业还被指以更隐秘的手段侵入医疗卫生机构,用自家奶粉抢占刚出生宝宝的“第一口奶”。
对于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为何这么多年来一直处于真空状态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此次新华社发文称,常素英建议,通过强制性法规规范母乳代用品营销行为,尤其是软广告等隐性营销。同时,严格执行广告法中关于过度和误导性营销婴幼儿食品营销行为的规定。
其实,此前也有业内人士多次呼吁但一直未果,譬如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围绕母乳代用品监管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平阳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浙江温州鳌江镇联南村村委会主任陈爱珠提出了尽快制定出台《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健全相关科学标准体系等建议。
好消息是,胡说有理了解到,此次监管部门闭门会议就这点给出了方向,那就是出台政策支持母乳喂养,出台新的关于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等。
4.飞鹤等被指“钓鱼”罚款,被质疑是否合法
稍微留意就可注意到,上述行业协会发布调研通知时明确指出:市场舆情显示,当前国产奶粉价格高于进口奶粉。
胡说有理此前也多次报道,这的确已是行业不正常的现象。多年前,洋奶粉到了中国甚至卖出了比国外高出几倍的价格,这也遭到行业炮轰痛批。没想到的是,如今确实有一些国产奶粉却重蹈洋奶粉覆辙,价格甚至卖出了比洋奶粉更高的价格。
相信行业人士还记忆犹新:2013年,多家进口奶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另外有3家国内外企业因配合调查、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被免除处罚。
当时,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多家乳粉企业反垄断调查,被调查的乳粉企业存在对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价格控制行为,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根据目前一些上市企业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作为中国婴配粉老大,飞鹤的高价、高毛利、高利润率在行业内首屈一指,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其今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73%,星飞帆更是达到80%;净利润率达到34%;销售及经销开支达到33.35亿元,同比大涨51.8%,而这部分费用大涨,一方面是广告宣传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就是消费者服务费用增加,今年上半年,飞鹤共举办了超过40万场与消费者面对面互动活动。
羊毛出在羊身上,以星飞帆为首,飞鹤业绩表现亮眼,但是重视营销是不言而喻。其实市场经济下,奶粉价格到底卖多少,确实是由企业自主决定,哪怕像飞鹤董事长冷友斌所说的,飞鹤奶粉卖到了全世界最贵,也是合法的。
但是,有众多母婴店主在胡说有理后台反映,飞鹤对终端门店限制价格,强制门店不得低于规定的价格销售。为了管控价格,母婴店人员称,品牌方的相关人员会采用“钓鱼”方式罚款门店。譬如品牌方相关人士佯装成消费者进店购买奶粉,询价、砍价,一旦店主给出低于品牌方规定的价格,就亮明身份罚款。
“飞鹤一年光钓鱼罚款的都有几个亿了, 而且这些都是纯利润 ”,有人留言这样表示。
当然,被指这种钓鱼罚款的情形并非飞鹤一家,而是行业乱象。有母婴店主称:企业又不是监管部门,他们有什么权利对我们执行罚款?
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飞鹤总裁蔡方良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飞鹤业绩说明上还称:只要合规,能排他做的话,飞鹤也要这样干。
不过胡说有理疑惑的是:在奶粉市场中,又有怎样的排他性竞争,还同时又是合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