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含韵、彭冠英等主演的古装剧《兰陵王妃》终于在芒果TV首播,那么《兰陵王妃》讲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兰陵王妃》朝代历史背景吧!
据了解,《兰陵王妃》讲述的是东晋末年,王朝动荡,诸侯割据的故事。
众所周知,东晋末年国内民不聊生,发生了大规模的宗教叛乱和农民叛乱。世家大族对政府的掌控力下降,核心关键权力开始被寒族掌握。政府对军队的掌控力度下降,无法有效掌控部队。
北方拓拔北魏开始崛起,但受限于经济和人口,扩张的速度被迫放慢,只控制住河北和晋西北。黄河以南的广大中原地区,割据政权遍地都是都已是风烛残年,摇摇欲坠。
东晋朝重要地区用大族作镇将,因而形成割据的局面。刘裕改用皇子作镇将,特别是荆州江州两镇,所统兵甲占全国兵甲的半数,更非选皇子不可,从此建康朝廷不再受大族重镇的威胁。
刘裕完成了上述军事上政治上的措施,东晋朝显然再没有存在的余地了。
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后,至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刘裕所创的宋朝,皇帝独掌大权,主要辅佐,多选用寒门,原来的高门大族,只能做名大权小的官员,难得皇帝的信任。
削弱士族的政治势力,实行皇帝专制的中央集权,宋朝国内的统一程度远非强藩割据的东晋朝所能比拟,政权大大增强了。
当时鲜卑拓跋部统一黄河流域,出现强大的魏国,如果没有统一的汉族政权,鲜卑人几次大举南侵,很有可能并吞长江流域,摧残发展中的经济和文化。
所以,刘裕消灭纪纲不立、豪强横行的东晋朝,建立起比较有力的宋朝,对汉族历史是一个大的贡献。
《兰陵王妃》中,相传只有左持青鸾镜,右握离殇剑者,方可统一天下。青鸾镜与离殇剑本为龙教宝物,却因为战乱遗失。龙教圣女紫魅因练功入魔,被自己的内力反噬重伤,命悬一线。
紫魅临死前,前交龙教唯一代传人元清锁,告知她青鸾镜与离殇剑的秘密。
紫魅最后叮嘱元清锁,这两件宝物切不可落入奸人之手,只有真龙天子才配拥有,否则将天下大乱。
元清锁为了寻找宝物,假扮北周司空夫人元氏的外甥女李娥姿,以家道中落为名,带着家族信物,投奔北周司空府。
在此期间元清锁分别结识了兰陵王高长恭和北周宇文邕,各自发生了一段感情纠葛,元清锁最终帮宇文邕成就了帝王霸业,而选择离开北周与兰陵王高长恭共生死。
东晋末年的政局情况分析——
东晋一朝政治,上承曹魏西晋余韵,下启宋齐梁陈世风,从中国历史全局来看,东晋政局与其后的南朝更为相似,与其前之魏及西晋不同点则较多,但其政治体系亦有不同于南朝者。
可以说,东晋政体是一种介于曹魏西晋与南朝之间的过渡类型,而其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也就在于这里。
个人认为,东晋政治是一种由文化高门与武力豪族共同建立起来的盟主政治。
东晋时,司马氏名为帝王,实际上并不具备至高无上的权威,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这一事实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对日后的南朝造成影响的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单解释。
西晋王朝经过八王之乱,其统治网络已经残破不堪,五胡乘势而起,乃启南北分立三百年之局,从汉族立场上即称为“中原陆沉”。
当其时,晋室西迁入关,中原诸州郡大小土豪势力犬牙交错,各立坞堡,强者割据一方,弱者依违其间,同时又都受到胡族军势的冲击。
一些坞堡归附了胡族,而另一些豪族,或民族思想较浓,或功名心较重,就率族人部曲归向生存可能性较大且有一定实力的琅邪王(后来的元帝)司马睿。这些人或被安置在京口、晋陵,或如祖逖之受命北征、苏峻之屯兵历阳。
他们多是中下等士族,不以文化见称,而武力雄绝,其中较强者如谯国桓氏、彭城刘氏、兰陵萧氏、高平檀氏、东海何氏等。
谯国桓氏当时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社会地位,高平陵事件中被杀的魏大司农桓范就是出自这一家族,但从《晋书·桓彝传》的有关记载看,他们仍属于北方豪族。
这些豪族在军事上是东晋王朝的重要支柱,但其传统政治地位不高,因而暂时仍服从晋王朝的统治,出身谯国桓氏的桓温曾谋求皇位,但被出身文化高门的谢安挫败。
直到孙恩卢循之乱后,文化高门大衰,他们以实绩掌握大权,这才拥有了取代晋室的政治实力。
大体说来,北方武力豪族是一支不甚驯顺的势力,在政治军事实力不足时,他们托庇于晋室宇下,一旦羽翼丰满,便筹划取晋室而代之。
陈寅恪先生将其统称为“楚子”,又分为谯国龙亢楚子与京口楚子,谯国先盛,京口后兴。当谯国楚子之强也,桓温独秉晋政;及京口楚子之兴也,刘裕化家为国。
楚子集团主要作为武人存在,而驾驭他们的是中原文化高门亦即上层士族。
提到东晋世家,我们习惯于说“王谢庾桓四族”,这是就其曾出宰辅而论,若以其家世高下论,身为楚子的桓氏根本不能与王谢庾三族并列。
从王述、谢奕视桓温为兵这一点即可看出。这不只是个人偏见问题,一个“兵”字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谯国桓氏并非文化高门,真正的中原文化高门应该是指王氏谢氏庾氏等以儒学起家的北方士族。
他们在江左本无根基,但是他们或有佐命之功,或为累世名族,更多的是两者兼备,因此他们在“居人国土,心常怀惭”的不利环境下仍控制了朝廷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