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识货识物,由作者 吾言足 投稿)
虽然这次花的测评时间比较久,但是终究是因为三双球鞋的横向对比本来就需要花更多时间,还希望大家谅解。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Dame 5测评真的不多,而与此同时,他的颜值也的确被许许多多的消费者“实名拒绝”。在抱着“adidas的鞋子实战性能有时候和颜值没啥关系”的想法下,我还是饶有兴致地把它和自己的两个老大哥——Lillard 2和Dame 4——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测评。
事实证明,这次Dame 5不但输在了颜值上,实战性能的优势却也不突出。
adidas,这鞋你这次怎么卖?
缓震:各有所好
虽说都是采用全掌Bounce缓震,但是测评下来还是会感觉到三代球鞋之前不同的缓震感受。Lillard 2的缓震总体偏于“韧”,密度较大且整体较重,弹性大于软度,会有一点踩在橡皮上的感觉。
Dame 4虽然在缓震上没有Dame 3那么夸张,但是后跟表现依旧强势。前掌贴地感足但是不硬,曾一度被我认为是最适合我自己的缓震脚感。
Dame 5总体而言应该是一种Dame 3的延续。后跟缓震没有3代澎湃但是能明显感受到与4的不同(厚度肉眼可见的软),前掌没有4那么有贴地感但是感觉比3稍硬一些。单比较软度的话可能是3>5>4。不过,Dame 5的缓震会明显更综合化,既能满足缓震上有要求的球手,而在意启动速度的突破手也不会因为前掌过软而觉得启动被卸力。
实战稳定:5>2>4
这里的实战稳定主要偏向侧向动作,会综合抗扭、鞋面支撑、防侧翻三点来说。
先说鞋面支撑,开箱时,Dame 5的皮质鞋面曾被我认为能够胜过Lillard 2的全掌内靴+外部包覆配置,实际效果也如我所料,皮质的Dame 5的确在侧向稳定时能更容易地将双脚抓在中底上。而4代因为鞋面较薄,外侧硬质织网的厚度也不够,支撑性上就稍逊一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Dame 5的Bounce外部延伸面积惊人,但是因为密度较小,使得在侧向受力时并没有办法起到很好的防侧翻作用,相比在大底增加面积的许多Nike后卫鞋/团队鞋(我印象比较深的有Hyperdunk 2011)以及Lillard 2而言,这样的设计并不能起到预料中的强防侧翻作用。
而在抗扭上,Lillard 2毫无悬念的拿下冠军,而在经历了一周实战以及日常出行后,Dame 5也像Dame 4一样失去了前期的基础抗扭,“拧毛巾”也开始变得容易起来。
整体包裹:2>4>5
失去了全掌内靴/一体式鞋身结构后,Dame 5的包裹感(主要在后跟上有很大区别)与前代相比成为了最大缺陷。
不过在前掌上,Dame 5还是有着不错的包裹体验。皮质鞋面+单前掌设计的Dame 5在实际表现上并不输给Dame 2以及Dame 4,也算是稍稍扳回一局。
大底表现:2=4>5
在启动测试中,我曾预计我自己的Dame 4会因为纹路较不规律+已经穿了很久(本次测评中唯一一双旧鞋)而败下阵来。事实证明Dame 5会因为纹路太过单一而在抓地力上稍逊于前两代。启动对比上,Dame 5会有一点点拖沓的后扯动作,而Lillard 2以及已经穿了一段时间的Dame 4在同场地却没有这样的表现,此处有gif为证。
实战总评如下图。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其实不考虑颜值、缓震这样“各有所好”的评分选择,Dame 5的实战短板并没有想象的明显。虽然并不理想的“假中帮”以及迷之包裹感受实在是无法让人给出很好的评价,但对于一个主打性价比,面向中低端市场的球星签名鞋而言,Dame 5的整体支撑的确是有所进步的。
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家有机会可以选择淘宝一些Lillard 2以感受利拉德系列过去的表现(这样你们就知道为啥利拉德的球鞋为啥在那一年如此受欢迎了),如果觉得太重也可以选择Dame 4。Dame 5更多适合一些缓震有一定要求的投手以及对皮质球鞋较有好感,追求横向动作中整体稳定的球手,但是实战性能还是不够突出,虽然对得起性价比但是会让系列有“泯然众人”的感觉,说实话有点可惜。
可长点心吧,adi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