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首次公开飞行汽车试飞画面登录了热搜,也是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很多小伙伴可能还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如何,小编也是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信息,那么接下来就分享给大家来了解下日本首次公开飞行汽车试飞画面具体的情况吧
建行回应上线数字货币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一直牵动人心,昨天建行的APP突然上线了数字货币钱包,可以绑定银行卡开通。报道提到,在建行App搜索“数字货币”,会出现“数字钱包充值”以及“数字货币”两个子菜单,但点击“数字货币”,页面显示“该功能暂未正式对外提供服务,敬请期待。”
考虑到建行是国内四大行之一,其APP上出现数字人民币钱包,被视为数字货币落地的信号。
不过建行昨夜回应,否认了此事,表示8月28日晚,建设银行在手机银行系统开展相关功能测试,目前本次测试已经结束。当前网传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据报道,央行从2014年就开始研发数字人民币(DC/EP),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法定数字货币实际上就是纸钞的数字化替代,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其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
数字人民币目前依然在测试中,至于数字人民币何时落地,央行之前多次表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数字人民币试点仍是“4+1”,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推出尚无时间表谨防金融诈骗
监管部门已多次强调,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并无时间表。
孙国峰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还是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阶段,还没有正式推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工作,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
关于数字人民币的传言中也不乏一些假消息。比如,近日,一则有关深圳二手房交易已开始使用数字货币且银行大额转账无法兑换成纸币的传言在微信群传播。央行相关人士辟谣称,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为小额零售,并没有拓展到房地产买卖等大额支付场景。另外,数字人民币与纸钞一样是法定货币,是可以1:1双向兑换的。
对于当前有一些不法机构打着数字货币的幌子进行金融诈骗,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表示,遵照“一看两问三查四不要”原则,都可以一一识破。“一看”是要看理财收益率和存款利息是否合理;“二问”是指遇到疑惑时,要问持牌的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三查”是要查金融机构是否有业务资质的执照、牌照,查金融产品是否合规,查金融广告是否合法合规;“四不要”是指不要轻信不明的通讯信息、不要透露个人有关信息、不要打开不明的网络链接、不要轻易汇款转账。
货币数字化与概念异化
其实,货币一直在向数字化迈进。
货币自诞生以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其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等也一直在不断演变,旨在不断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纵观世界货币历史,货币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是:
自然实物货币(如特殊的贝壳、骨头、羽毛等)——规制化的金属货币(金币、银币、铜币等)——金属本位制的纸币(代币)——纯粹国家信用货币(亦称主权货币、法定货币)。根本的发展方向就是去实物化、数字化。
其中,随着信息科技发展,信用货币的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又在不断演变,去现金化、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主要表现在:
现金货币(纸币及金属辅币)——存款货币(体现为银行存款,并以存单、存折等作为载体,货币收付主要是存取现金或通过邮局以寄信或电报方式进行汇款,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电子货币(仍体现为在银行或支付机构的存款,但其存放与收付主要依靠电子载体,如银行卡、电子银行或移动支付的钱包等,通过电子信息传输与处理来完成,货币收付与合规监控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数字货币(表现形态更加数字化、无形化,运行方式更加网络化、开源化、智能化。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在探索之中)。
当前,“数字货币”出现多种探索。
信用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大大增强了货币供应与总量控制的灵活性,但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却又朝着货币超发、总量失控、货币金融风险持续积累——引发越来越严重的货币金融危机的方向不断推进,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反思并探索创新货币运行体系与机制。其中,2007年次贷危机及之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更是推动各类“数字货币”纷纷涌现,出现了很大变异。
按其概念出现的先后顺序,目前“数字货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全新的网络平台内生“加密数字货币”。其代表是2009年初推出并运行至今的“比特币”,是在特定的网络体系内,按照设定的原则由电脑系统推出和管理,避免政府和个人干预(去中心),没有任何载体的纯粹的“数字货币”。
在比特币基础上,又发展出以太币、莱特币等大约1700多种加密数字货币。
这种网络内生加密数字货币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价格大幅起落的问题,又催生出与法定货币挂钩的“数字稳定币”。
2、与单一法定货币等值挂钩,要通过购买挂钩货币作为储备物投放出来,主要运用于特定网络体系的“数字稳定币”。如USDT、USDC、GUSD等。
3、与一揽子法定货币结构性挂钩,需要用挂钩货币作为储备物兑换产生,主要运用于特定网络体系的超主权“数字稳定币”。如设想中的eSDR、Libra等。
4、探索或尝试中的,运用信息科技推动法定货币数字化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CBDC)。现在不少国家都在研发CBDC,其中,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DCEP已经进入测试阶段。
中行原行长:数字货币试点范围年内或扩大
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8月27日称,数字货币试点范围目前仍相对较小,今年年内或明年年初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是有可能的,但是否能较快推广至全国还需观察。
据《路透社》报道,李礼辉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数字货币的试点范围仍然相对较小,涉及人数较少,试点可以考虑未来逐步推广,前提是保证底层技术和系统平台达到稳定运行的标准,应用场景的设计可以满足大众需求,且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央行数字货币能否替代第三方支付,李礼辉说,主要取决于其便捷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运维和使用成本的高低。
李礼辉称,如果经过试点,数字货币的应用能够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是否可以替代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他预计数字货币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和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并行,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并且不会很快就产生替代效应。
商务部8月14日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对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央行制订了政策保障措施,前期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全面深化试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苏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的西咸新区等28个省市(区域)。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8月2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数字人民币目前还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阶段,尚未正式推出,没有具体推出时间表。
媒体报道称,数字货币内部测试工作目前正在深圳展开;有苏州的公务员已经领取到用数字货币形式发放的部分工资;雄安新区的麦当劳等19家公司已经开始试点数字货币。
我国的数字货币与西方国家的有本质区别。因为西方国家的数字货币是区块链的性质,是去中心化的,但我国的数字货币是有中心化的,即央行来负责,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从目前的已知信息可看到,央行要把相关金融活动完全掌控。有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的数字货币将不会有真正的去中心化,反而会进一步巩固对金融领域的整体管制。
金融学者认为,如果全面推行数字货币,民众的交易将完全被置于监控之下,有利于收入增长、防范资本外逃、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