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山白鹭
来源 | 新10亿商业参考
(ID:xsy-shangyecankao)
找工作就和老板谈!得益于这样洗脑式的宣传,近几年BOSS直聘野蛮扩张,如今连HR都成了所谓的“老板”,BOSS直聘的故事又该如何“圆”下去?
5月22日,BOSS直聘正式启动IPO计划,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拟定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为BZ,IPO承销商为摩根士丹利、高盛和瑞银。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在线招聘整个行业来看,这个生意并不好做。聚合两边资源注定会是苦差事。对于投资人来说,仅仅靠将招聘业务搬在网上并不够吸引人。有可以跑的通、可持续盈利的模式才能撑起长期估值逻辑,BOSS直聘的成长性值得推敲吗?
作为第四家在线招聘上市公司,BOSS直聘依靠互联网红利和直聘的噱头,俘获了大批年轻求职者,但是在为上市做准备前,困于盈利限制的BOSS直聘开始涨价,引起众多不满。
另外之前BOSS直聘就陷入涉嫌广告欺诈的漩涡当中,越来越多的网友质疑,在BOSS直聘找工作其实不是跟老板谈,而是跟“登陆了老板账号的HR”谈,这加重了市场的疑虑, BOSS直聘的上市之路开始充满波折。
01
成长性值得推敲吗?
目前中国招聘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受数字经济及创业政策的利好,高新企业对人才的渴求等因素驱动,中国的在线招聘规模在2020年已经突破551亿元,预计在2025年达到2234亿元,这一增量空间极为可观。
背靠这样的市场环境,BOSS直聘披露出来的业绩确实相当喜人。
据BOSS直聘招股书显示,2020年BOSS直聘营收为19.4亿元,同比增长了94.7%;增长实现翻一番,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更是达到了7.9亿元人民币,上涨179.0%。
BOSS直聘更喜人的业绩是月活用户数也在增长。招股书特别提到,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0年的平均MAU计量,BOSS直聘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招聘平台。
但是这一成绩并不值得推敲,MAU数据对招聘行业影响并不大,因为招聘行业往往是“一锤子买卖”,用户找到工作、企业招到人才后就不再需要。用户粘度并不高,之前行业内也并不会将这一指标用于考量业绩,更多的是关注平台的注册用户数和简历库。
而MAU增长的原因,是BOSS直聘用区别于传统招聘网站的模式,利用移动和智能匹配及BOSS直聊走出了差异化的路线带来的,可以说BOSS直聘吃到了移动用户增长的红利。
尖端技术、招聘企业、BOSS直聊,这样联系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完美的画面。确实,BOSS直聘成立之初将其定位为一款招聘行业变革性产品,促进求职者与企业端用户双向互动交流、注重智能匹配。
这种依靠去中介化来解决行业痛点,直接和老板聊天的“直聊”噱头,BOSS直聘轻松捕获了大量年轻的注册用户。
这让BOSS直聘给资本讲了一个好故事,获得了腾讯、今日资本、高榕资本等十数家知名机构的垂青。招股书也显示,去年12月,BOSS直聘刚完成一次近3亿美元的融资,背后出现了红杉中国和老虎环球基金的身影。
另外,同行“不争气”,也带给了BOSS直聘弯道超车的机会,其他的在线招聘平台,坚守着传统的简历靠下载,找工作靠海投的模式,很难让用户提起兴趣和获得信任,BOSS直聘迅速占领了在线招聘市场。
让BOSS直聘迅猛发展的另一原因是定位精准,在以往的招聘传统模式中流量主要倾斜在头部,也就是一些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进行线上招聘,传统渠道非常贵,这导致了大量的长尾人才与中小企业此前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服务,而BOSS直聘把招聘门槛降低,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截至2021年3月,BOSS直聘服务630万家认证企业,其中82.6%为中小企业,这是BOSS直聘创造增量市场机会的原因。
但是相应的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中小企业这一群体虽然数量众多,但付费能力较低,也就进而增加了其的盈利难度。
事实也正是如此,有企业用户反映,小微企业的付费意愿并不强烈,付费比例也不高,单次招聘可能只有一个岗位,往往按次付费,单次费用仅200元左右,BOSS直聘很难赚到钱。
另外BOSS直聘业务单一的问题一直被外界诟病,目前分为两大类,自助式的小额短期服务和直销团队跟踪式的大额长期服务。业务单一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营收手段单一。从招股书可看出, 2019和2020两年,其他类别的收入仅仅占总收入的1.2%和0.8%。
这说明了,为什么BOSS直聘会让外界质疑成长性不值得推敲,业务模式潜力已经达天花板。
02
有多少是真BOSS?
2014年才刚成立的BOSS直聘非常年轻,除了“年龄小”外,年轻还因为,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创造性的推出求职者和BOSS直接谈的招聘模式。
这要从2018年夏天说起,“找工作,上BOSS直聘”的洗脑式广告遍布媒体和大街小巷,很短的时间内,用户数就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仅不到两个月注册用户就达6372万,跻身行业头部,这一个夏天让BOSS直聘一战成名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BOSS直聘的急速扩张,更多的质疑开始不断涌现,其中质疑声最大的是BOSS直聘真的是老板在招聘吗?
BOSS直聘在招股书中对“BOSS直聘”模式的解释为:一个促进老板和求职者之间即时直接对话的移动原生产品,提供精确的匹配结果,并由专有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洞察力提供支持。
招股书中也写明针对的企业群体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即所谓的老板。
招股书中还对老板的定义做了解释:老板是指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主管或中层管理者,他们本身就是管理者。截至2021年3月31日,BOSS直聘上66%的认证企业用户不是专业招聘人员,我们将这些人归类为“老板”。
630万的认证企业,66%是真正的老板,也就是意味着BOSS直聘上有416万老板。但这些老板的含金量如何?BOSS直聘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这很难求证。
因为Boss直聘,顾名思义是应聘者和老板直接聊找工作的事儿。字面意思并没有出现企业HR角色和猎头角色,只有应聘者和老板。但现在BOSS直聘中大部分招聘者已经不再是老板,取而代之的是HR。这和宣传的“找工作只和老板谈”的初衷相左,也和其他在线招聘平台同质化,最大的问题在于Boss直聘失去了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
众多网友疯狂吐槽,在BOSS直聘找工作其实不是跟老板谈,而是跟“登陆了老板账号的HR”谈。在知乎上点赞最高的“BOSS直聘上真的是老板吗”的提问中,有答案显示为,这不过是宣传口号而已。
在黑猫投诉较高的虚假宣传中,BOSS直聘赫然在列。Boss直聘涉嫌广告欺诈话题也登上热搜。
BOSS直聘客服对网友的质疑这样回复:“平台对Boss的定义是在企业中所有有资格招人、用人、决定一个人薪资以及工作内容的人,HR也是BOSS的一员。”这样的解释,无疑是摧毁了BOSS直聘的根本。
03
为上市突击“做账”?
虽然逐渐收窄,但是BOSS直聘亏损并没有看到停止迹象,资本更关注始终还是如何持续盈利。
招股书显示的亏损触目惊心:BOSS直聘在2019年亏损达到5.02亿元,2020年攀升到9.42亿元,2021年一季度亏损已经达1.762亿元。
仔细研究BOSS直聘的亏损原因来自三个方面,营销和支出份额用太高,盈利来源单一,还有来自企业平台的小微用户付费前景不容乐观。
据数据显示,BOSS直聘的销售费用在2019年达9.17亿元,2020年升至13.48亿元,2021年前三月已经达到6.19亿元,分别占收入的比重为91.8%、69.3%和78.4%。研发支出也高的吓人,2020年一年的研发就达到5.134亿元,同比增加了57.5%。
值得警惕的是,这个数据还有上升的趋势,仅仅2021年一季度营销费用就达到6.19亿元。和去年相比会发现,仅三个月BOSS直聘就花掉了2020年半年的营销费。照这样的增长趋势,BOSS直聘的2021年全年营销费用可能会突破13亿元。
此外盈利模式单一也是BOSS直聘被外界广为质疑的原因之一。
招股书可以清楚的看出,BOSS直聘主要营收来自企业客户,包括了小额的短期服务和大额的长期服务。其他类的收入连2%都不到几乎可以省略不计。
而行业龙头前程无忧则拥有丰富的业务扩展线,比如校园招聘项目和服务以及公司培训业务等。前程无忧去年的其他收入为15.41亿元,占到总营收的41.78%;猎聘网去年的个人用户营收增长极为可观达80.1%,收益为1.44亿元,占全部营收的7.7%。
上文已经提到,中小企业这一群体虽然数量众多,但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较低,这在招股书中也有体现。
招股信息显示,BOSS直聘2020年,中型客户贡献了总收入的35.8%、大型客户贡献了17%,总计占比52.8%。而截至2021年3月前的12个月,BOSS直聘付费企业用户为289万,增长了120%。
从数据可以直观看出,BOSS直聘的中小型企业客户占到8成以上,要想持续盈利,在大客户的潜力挖掘方面,BOSS直聘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另外,招股书上显示的营收暴涨,颇为蹊跷。
招股书显示,2020年,BOSS直聘实现营收19.4亿元,同比增长94.7%;经计算现金收款25.2亿元,同比上涨89.7%。2021年一季度,BOSS直聘营收达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179.0%;经计算现金收款11.8亿元,同比上涨281.0%。
一般来说,企业为了上市,除了有一定用户数量之外,还需要能看得过去的营收数据,这样的想法不难理解。
BOSS直聘从去年直到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开始暴涨,如果联系涨价事件,就不得不让人产生遐想。从去年开始很多企业用户称BOSS直聘为盈利大幅提价,甚至不充钱就封号。收费提价和即将上市联系在一起,想不让人产生做帐的感觉都难。
业内人士认为,美股对“增长型”的互联网公司会给予更高的估值,而像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以及BOSS直聘来说都难逃这一局面,未来能否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能否用提升服务来弥补用户已经产生的不良印象,是留给BOSS直聘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