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作为一个“纯粹为了从审美”的角度去看模特走秀的人,我是真的不喜欢看亚洲的时装秀。
原因很简单,亚洲的模特脸长得不好看。
这可能不是我审美有问题,因为他们都是清一色的眯眯眼、长眼尾。
而且那表情看上去,一个比一个苦大仇深,你都不知道她们上台前是不是刚跟人骂完街。
这种相貌出现在西方时装秀里,过去的解释是西方人和东方人的审美不同。
听起来好像也有点道理,所以这种说法,在很多年里一直被说得冠冕堂皇。
甚至让我一度对西方人的审美,产生了同情的错觉。
但事情其实压根没这么简单,因为你要是知道傅满洲的话,就会发现这实际上并不是审美有差异,而是有人在刻意地丑化华人。
眯眯眼的由来
傅满洲“生于”1913年,真名郑祖,是一个英国作家笔下的拟人化形象。
后来,还被漫威漫画在1973年给拿过来,整成了个超级反派。
在影视形象中,他细眉长眼、瘦高头秃,阴险狡诈、无恶不作。
他扬言与白人为敌,要抢走他们的女人。
把这个形象套到亚洲人身上,这并不是机缘巧合,更不是编剧脑袋被门挤了。
而是他们希望借此来具体化东方人的反面形象,给人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为“黄祸论”提供支撑。
虽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华裔的抗议下,傅满洲的形象被禁止出现,但是以傅满洲为原型去“量身打造”华人的形象,并没有停止过。
比如说他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展现“异域风情”的亚裔模特,看上就像是跟傅满洲沾上点亲戚似的。
只不过这个时候他们换了个说法,叫作“审美差异”。
其实我问过很多外国朋友,他们对东方人的审美,其实跟我们几乎就没什么差别。
就像是西方人眼中的白人美女一样,咱们看着也一样觉得挺养眼。
而所谓的“西方审美”一直在持续着,说白了也只是“需要他们这么说”而已。
这种表里不一其实在西方并不难,因为西方人从小受到的教育里就有一项,叫作“学会夸奖别人”。
所以当这些年资讯发达了之后,人们也都发现了,那些外面穿着燕尾服的西方绅士,里面穿的没准就是丁字裤。
清华美院的“自取其辱”
眯眯眼,说白了就是对华人的侮辱,在这些年,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国内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却用一场满是眯眯眼的模特搞了个时装展示,还发到了国外的社交平台上。
说实话,那画风在我看来,就跟一场“阴间时装秀”似的,就差脑门上再贴个符了。
而且抛开美丑的话,这么做也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因为你只要脑子里稍微过一下就该知道,这就好比是一个美国黑人在网上自称“heigui”,然后把帖子发到了白人区。
这就是传说中的“挨打要立正”?
而且审美这个东西,它和自然科学还不一样。
然而事情到这里还没结束,在被网友质疑了几天后,有一位真实性尚不确定的清华学子,反驳到这是“大众审美需要提高”。
我就纳了闷了,什么叫大众审美需要提高,我没上过清华,还分不出来美丑了吗?
而且审美这个东西,它和自然科学还不一样。
自然科学非黑即白,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可是审美这种感性的认知,并不完全取决于文化知识的底蕴,可以允许有不同的看法,但从不可能脱离大多数人。
如果真是在审美上形成了断层,那问题也不该是大众的问题,而是设计者太菜。
难道这年头水平不行,还成了件值得骄傲的事了?
写在最后
作为国内最高学府,我想清华美院的学子在艺术之外,也应该去了解下艺术发展史,以及艺术学派的来源。
如果之前确实没注意到眯眯眼的问题,那可以不知者不为过。
但是如果这么做只是为了迎合所谓的“西方审美”,那我想你们对所谓的“国际接轨”,怕是有什么误解。
在我看来,东西方的审美,压根就没有什么冲突。
你觉得美队长得不丑,外国人也同样爱看《洛神水赋》。
退一万步来讲,如果西方实不喜欢东方之美的话,那也应该是让他们去适应,实在适应不了的话,那你就别看。
毕竟谁也不应该因为要取悦于别人,而去强行改变自己的品位吧。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