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这个词,初听到或多或少总觉得离我们很远,有一种庄重而又深涩的感觉。
但实际上它其实离我们很近,近的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时尚界而言,非遗的运用屡见不鲜。
在 2020 年的密扇 MUKZIN 2021 上海时装周春夏大秀上,设计师韩雯就以充满神秘感的“嘉珑”这一藏族文化为灵感,结合了非遗手工贵南藏绣,献上一场打破时间界限的民族风大秀,并且请到了黄龄作为品牌挚友登台走秀。
设计师本人凭借 MUKZIN 2021 春夏系列在 2020 新浪时尚风格大赏上拿下年度中国时装设计师大奖。
《视相 Variety》七月刊电子刊封面,就是磅礴在《奔跑吧》的节目录制里,亲自Pick的郭麒麟,张天爱登上封面。不仅仅是以非遗为主题进行拍摄,同样所获得的收入也都将用于“非遗扶贫项目”。
不仅如此,放眼全球的高级时装界,对于中国非遗文化也是不断取材。
就像是最近 Dior 2021 春夏高定中,就采用了来自中国十八世纪的“生漆”工艺,通过效仿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来对礼服进行手工着色,再以丝线绘画赋以精湛的刺绣,让高定礼服裙更有律动和雕刻感。
在 Giorgio Armani 2015 年春夏高定系列中,Giorgio Armani将汉唐时期的苏绣、珐琅掐丝等中国非遗工艺带上了秀场,让中式的写意在西方时装屋的高级手工坊中散发魅力。
不止是被看见而已,有的非遗文化甚至已经全球流行开来。
非遗曾引领潮流
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德国思想家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定义美是生活。
非遗的传播形象,从“后继无人”“工序复杂”到今天,应该回归审美本质。让文化遗产重回现场。不是外在的形式和概念,而是深入骨髓的文化自信。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其根基在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从历史走来,非遗在历代人们的生活中都引领过潮流和时尚。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物质需求极大丰富,特别是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机器化大生产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以传统手工技艺为基础的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对美的追求。
从雕漆的朱红、从宫毯的经纬、从景泰蓝的珐琅釉色、从戏曲的韵律里学习美,这样的中国美才能影响大众。
让非遗回归审美
非遗渐渐离场——这个现场是审美现场、消费现场、时尚现场、生活现场、话语现场。
重回,不是简单照搬,而是以“供给侧改革”的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当下的审美语境和生活方式。正如刺绣,百年间经历了从“身上到墙上再回到身上”的过程,而如何回,就需要当代织绣类非遗的传承人及从业者,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审美意趣、身材特点……以古老技艺重新定义中国时尚。
每一次对美的探索都是重新出发。回归审美现场,是让非遗回归大众审美,以当代审美意趣进行审美改革;回归消费现场,是让非遗通过文化消费的方式,进入千家万户;回归时尚现场,是通过艺术再造、时尚表达以“+非遗”的形式将非遗作为生产资料寓于时尚产业中;回归生活现场,是让非遗走进生活,将符合当代生产生活方式;回归话语现场,是在学术研究层面,以非遗为视域,进行跨界研究。
从产品角度,非遗产品的设计相对传统封闭,与现代人的实用理念存在鸿沟。
我们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讲的是古代纹绣产品的复杂细腻,但这又往往与今天追求“简约”的设计风潮构成冲突。同理,很多非遗产品讲求的沉稳厚重,又往往与轻松活泼的现代设计形成矛盾。
如何有机地整合成为整体,这是一个问题。在李佳琦选品会的现场,李佳琦一直很严肃,他一只手支在下巴上,声音低缓,眼神专注,不时提出犀利问题:
“这是仙鹤的颜色吗,我觉得白色更好看,更简约。里子有点不一样哟。”
“非遗的产品还是要在好看的基础上去选。”
“短的会挑人,要瘦。”
“这个产品元素是不是太多了?”
……
此时,他更像一个苛刻到极致的产品经理,李佳琦在长期直播积累了丰富的用户洞察,这时候变成了灵感的大数据。
或许,一个产品经理正是非遗产品化需要的,即懂非遗文化的精髓,又具备当代产品设计的思维。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非遗更需要的不是装裱在博物馆中束之高阁,而是一种活态传承,是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与资本和现代科技的力量大胆拥抱。
就像李佳琦在直播里说的那样:“不仅仅是换一个包装,换一套宣传词,而是把我们的非遗、我们的传统文化放进每一天的生活里。”没有不酷的非遗产品,只有不酷的非遗传人。为非遗产品赋能,使其潮流化、成为国潮。
就像日本进入第四消费社会曾经发生的那样,国潮的崛起成为大势所趋,非遗的商业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毕竟,以国为潮,脊梁直起来、更自信一点不是更好?
今天的消费者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坚持,与其花钱用洋人的标准装样,不如支持国潮、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