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各位在观看一些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时,经常能够听到其中有新四军、八路军之称,当然很多人可能更听到的是“八路”居多,因为在影视剧的渲染下,日军扫荡的主要对象就是“八路”。至于新四军很多人可能就不甚了解,认为新四军可能是八路军的一部分,但仔细看来,两者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
之前在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有一集的故事是顺溜要用竹子做狙击枪的消音器,砍了一位老汉祖坟上的罗汉竹,之后在让顺溜道歉的过程中,提到他的儿子是在延安的八路军,比顺溜他们所在的新四军要厉害许多。可能在很多人心中也有这样的认识,因为八路军听得多了,就认为它就要比新四军厉害得多,不妨今天一起来看一下两者的区别。
成立的背景与条件不同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来源都是由红军改制,只是因为在改制过程中,因为各种条件的不同才有了一些差异。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也就是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集合有生力量对日军的侵略形成有力的反击。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当时国内军事力量的整合,因此在国共合作的目标确认之后,也对两者的军事实力进行一定的改制,而共产党一方的力量则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红一、红二、红四都是经历长征的主力,在我们了解反围剿的那段历史时,经常能够听到这几个军的名字,因此八路军的有生力量更多的是来自西北地区的长征红军的主力,而且作为共产党一方的有生力量,国民党一方也明白在其中形成不了什么阻力,因而双方分歧并不大,很快就确立了番号,国民党方面也同意八路军各级官佐都由我党自行任命,然后统一报军政部通过即可,基本没有刁难,只是走一下形式罢了。
至于新四军的成立则要艰难一点。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但是当时的国民党一方虽然同意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将领的任命上,
当时国民党提出由国民党军官担任新四军各级正职,由共产党军官干部担任各级副职。但是对此我党自然不可能同意,因为新四军主要是我党领导下的南方游击队,主要是我军的有生力量,如果就这样同意国民党的要求,实则就是将自己的力量拱手让人,因而我党要求各级主官应该由我党干部担任。因而在一番拉锯之下,国民党一方自然也同意了这一要求,毕竟大敌当前,日军的侵略已经迫在眉睫。
而在确定了各级军官正职由共产党一方担任之后,自然还是需要选出一位这支部队的总指挥。在这一问题上,国民党方面毫不让步,坚持要由陈诚来担任军长,双方谈判陷入了僵持局面,对于这一提议,我党自然也不可能同意,如果真的同意了这样的要求,那必然会处处受到牵制。在谈判陷入困局之时,国民党方面的谈判代表张冲说了一句气话:“既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干脆找一个既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人的当军长拉倒。”
也正是这句气话,打破了此次会议的僵局,要选出一个既不是国民党又不是共产党的人,并不是很容易,但恰巧的是,当时刚好有一位,就是叶挺将军。这位曾经在北伐时期率领铁军战无不胜的将军这个时候刚好满足了这一条件,成为了新四军成立之后的军长。
编制存有差异
八路军和新四军虽然在名字上听都是“军”级编制,但是仔细看来还是存有一定的差异。
八路军属于“集团军”,1937年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下辖三个师。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集团军下辖三个师和一个总部特务团。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全军总计约有4.5万人。在改名后,除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式命令称第十八集团军外,传统习惯上一律称八路军。
而新四军则属于“军”级编制,即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两者在建制上就存在本质的差别。新四军的名字来源于北伐时期由叶挺将军率领的铁军——4军,新四军自然也是来源于这一称法。所以从编制上来看,八路军要完全高于新四军。
在确定了由叶挺将军担任新四军军长之后,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同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新四军共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三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杜平任副司令员。同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全军共约有1万人。
因此单从人数对比来看,八路军要远远多于新四军,这本身就是建制存在的差异所致。因此,从两者成立时的情况来看,八路军的实力是要强于新四军的,虽然两者在名称之上没有什么差异,但其实有着本质的差别。
作战区域不同
因为两者成立的区域不同,所以两者的作战战场也有很大的差异。八路军以西北红军为主力,所以当时它的战场主要是在山西、陕西、察哈尔、河北等北方战场一带,属于第二战区。而新四军成立于南方,因此其主要战场在南方的第三战区,主要是陇海铁路以南、大海以西、汉水以东、天目山以北的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江和浙东等8个地区。因此,就此来看,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异,因为作战区域的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任务以及重要性,尤其是在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身处敌人后方的他们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在衡量抗日战争的贡献时,很多人常常均是以淞沪、武汉、太原会战等为着重点,而忽视了在敌后进行抗争的军事力量,正是他们给日军造成的不断威胁,使得日军分身乏术,陷入了长久的持久战中。
当时八路军先后成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等重要作战区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当地武装与日本军队及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晋绥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当地武装与日本军队及伪军作战1.01万余次,毙伤日伪军约10.07万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当地武装与日本军队及伪军作战3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9万余人;山东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当地武装与日本军队及伪军作战1.9万余次,毙伤日伪军约15万人。八路军在北方给日军造成了长期的困扰,这才是日军进行多次扫荡的重要力量,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击打之下,他们的有生力量越来越强。至1945年8月,八路军已发展到90多万人,从原来的4万多多90多万,可谓是一个质的飞跃。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时,新四军已拥有主力部队21.5万人,还有地方武装9.7万人。整个抗战时期,新四军实际上已独立自主地担负起了整个华中地区抗战的任务。在八年抗战中,新四军几乎每日每时都在同日伪军进行着激烈的浴血奋战。总共作战2.46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9.37万余名,俘日伪军12.42万余名,还有5.4万余名日伪军官兵投诚、反正。新四军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共伤亡指战员8.2万人,其中团级或相当于团级以上干部328人。
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人民的军队,他们始终坚持着抗日前线,同日军做着激烈地抗争。在1955年授衔仪式中,十大元帅中有9个都是八路军出身,只有陈毅元帅一人是新四军出身,很多人说如果不是1946年叶挺将军飞机失事,他也一定会是元帅之一,实属有些可惜。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为新中国的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语
新四军与八路军本身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使命和任务,尤其是在抗击敌人方面,他们都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血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了一道中国人的钢铁长城,最终换来了来之不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