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距今已有九十多年历史,而在这近百年时间里面,有无数先烈为缔造这支人民军队马革裹尸,他们是这支军队的灵魂之所在,正因为他们的存在,这才有了现在如此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但要是说起解放军真正的缔造者,就不得不提“朱毛”二人,众所周知,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便率领起义的部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从此“朱毛”,也成为了红军的一面旗帜。
此后中国革命,便在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领导下,跌宕起伏,直到完全胜利,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如果要说哪位开国元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望能和毛主席相比,那么这个人只有一个,他便是十大元帅里面位居第一的朱德元帅。
不过今天有很多人,对于朱德元帅还是缺乏了解的,相比于彭德怀、林彪以及粟裕等解放军中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可能很多人认为朱德元帅在具体的军事成就上,和这些帅才有着差距。
其实这样的看法过于片面,因为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国内解放战争,尽管朱德未能身处一线,但他却坐镇中枢,发挥了巨大作用,换句话来说,以上这些将帅,正是在朱德元帅的领导下,才取得如此辉煌亮眼的军事成就的。
而解放军将领里面最能用兵的粟裕大将,就对朱德元帅非常崇拜,他晚年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直言朱德元帅是自己革命的引路人,更是南昌起义后部队的“主心骨”,要是没有朱德元帅,他们是上不了井冈山的。
其实粟裕大将说的话的很有道理,他将朱德称为部队的“主心骨”,更是对朱德在解放军中地位最恰当的描写,这种情况的出现也绝非偶然,而是朱德元帅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树立起来的。
但人们虽然将朱德和毛主席列在一起,可朱德元帅却从来不视自己为领袖,与之相反的是,他总是团结在毛主席身边,尤其是在多次革命危急的时刻,朱德都坚定的支持毛主席。
例如红军长征时期,张国焘为了和党中央要权,公然南下搞分裂,但当时被张国焘挟持着南下的朱德,在面对张国焘的威逼利诱时,毫不退让,尤其张国焘说毛主席的坏话时,朱德总是对他严厉斥责。
就这样,张国焘企图拉着朱德一起反对中央的阴谋没有得逞,并且朱德还对张国焘做了明确地表示,他告诉张国焘,人家都把朱毛当作一个人,朱怎么能反对毛呢?你们就算搞分裂,但朱毛的关系是割不断的。
所以朱德堪称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毛主席更是评价他度量大如海,除这些事情之外,朱德元帅还总能在党需要他的时候,便毫不犹豫的舍弃个人利益,选择保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其中就有这么一件事情,堪称是朱德优秀品质的具体体现。
要说清楚这件事情,还得从1954年说起,在这一年里,新中国正式设立了国家主席,由毛主席担任,一同当选的,还有德高望重的副主席朱德,而在此之前,毛主席担任的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这是有区别于国家主席的。
当然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一阶段,新中国刚成立,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尤其台湾还没有解放,因此设立国家主席一事,便被搁置了,大家认为应该全国统一后,在设立国家主席。
但后来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再加上美军对台湾的保护,这就使得解放台湾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而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代替国家主席行使职权,这毕竟也非长久之计。
所以1954年设立国家主席,是很有必要的,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毛主席当选国家主席后,他却多次向别人表态,自己不适合担任国家主席,以至于后来他曾对各位中央领导这样说过:
“去掉我的国家主席职务,专做党的主席,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做一些党所要求我做的事情,这样对于我的身体状况也比较适宜。”
而毛主席的这番意见,开始很多人都不同意,尤其是一些党外人士,他们都觉得国家主席只有毛主席担任最合适,但后来毛主席又多次做大伙工作,这才统一了大伙意见,中央最终也做出决定,下一任国家主席毛主席不再担任。
就这样,在1959年新一任国家主席即将换届之际,毛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党的八届七中全会,而在这场大会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新一任国家主席的人选问题。
当时所有中央领导人里面,有资格接替毛主席成为国家主席人选的也不多,只有两个人,这是朱德和刘少奇,而在这里面,当时朱德的呼声最高,因为他本身就是上届国家副主席,所以朱德继任国家主席,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事实上中央之后的考虑也是如此,例如中央最开始草拟的第二届国家领导人候选名单里,刘少奇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而非国家主席候选人选,显而易见的是,国家主席将会是朱德来担任了。
并且一些党外人士,也支持朱德担任国家主席,这就使得朱德成为国家主席,似乎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大家都知道的,后来担任国家主席的是刘少奇,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其实刘少奇之所以后来担任国家主席,完全是因为朱德,而在此之前,当朱德看到候选人名单里刘少奇并非国家主席人选时,他就给主持党工作的总书记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朱德这样说道:
“我提议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适当,至于我的工作,历来听党的安排,派什么做什么,祈无顾虑。”
从朱德元帅的这封信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在“让贤”,认为刘少奇比自己更适合担任国家主席,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产生了好奇,朱德为何要将国家主席“让贤”于刘少奇呢?
其实朱德担任国家主席,在当时也属于是众望所归,从“德才资”三个方面来说,朱德都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他之所以认为自己不合适,而提议刘少奇,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这便是朱德元帅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应该将这个舞台留给较为年轻的刘少奇,例如朱德元帅就曾谦虚的表态,他认为自己担任国家主席,是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的。
朱德元帅这里所指的党和国家的事业,主要表现在国家主席的具体工作上,大家要知道国家主席在当时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外交问题,这就涉及到和他国领导人会谈,甚至出国访问。
可朱德当时已经七十多了,他对自己的身体条件更有着充分的认识,但是刘少奇不一样,他虽然和朱德元帅同为第一代党的领导核心,但他当时才六十出头,可谓精力旺盛,所以在应对工作问题上,刘少奇确实比朱德更为合适国家主席。
除此之外,朱德还曾多次对别人表示,自己比毛主席的年龄还大了七岁,由他来接替毛主席任国家主席,这有违情理,所以朱德这才提议刘少奇比自己更为合适担任国家主席。
从以上原因我们不难看出,朱德立足于自己和刘少奇同志年龄的考量,最终力主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朱德却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地位,实在是令人敬佩。
就这样,经过朱德的推荐和让贤,再加上其他中央领导的讨论,最终在1959年4月27日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刘少奇成功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而朱德则和刘少奇同志换了个职务,成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事实也最终证明,朱德元帅的让贤之举是非常正确的,而刘少奇在国家主席位置上,也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例如外交方面,他先后到过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多个国家,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使得他们同中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回到年迈的朱德元帅身上,如果他当时成为国家主席的话,必然难以做到如此频繁的外交活动,对此朱德元帅都有着清楚的认识,这也是他唯才是举,推荐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的根本原因。
不得不说,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的优良作风,确实值得我们后辈学习,这种从大局出发的谦让,堪称难能可贵。
当然我们作为普通人,虽然不必事事谦让,但最起码也应该明白,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选择上,要懂得是非曲直,尤其是在国家层面,务必要坚持此项原则,做一个识大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