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里往往会神话主角,无论怎样的枪林弹雨都没法将人打死,然而现实中,一发小小的子弹就足以夺走一个人的生命。说起枪就会提起它的子弹口径,不同口径的弹药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通用的,不但口径不同,古今中外各类枪械的子弹口径都没有整数的,这是为了防止战争中被敌人缴获后,然后回收利用吗?
自从中国火药传入欧洲后,欧洲世界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将枪械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这其中最神奇的发明就是膛线,螺旋状的膛线迫使弹头高速自转,以自身的搅动量减少外力作用来达到稳定的目的,从而增加威力。
枪械是一个非常精密的仪器,为了安全性和威力的考虑,每一个零件都得有一定规格。尤其是子弹,为了实现自传,必须要保证弹头和枪膛之间有严密地匹配,子弹太大则让装填速度过慢。子弹略小的话,出膛时难以压迫力而产生自转
由于英国人最早批量制造线膛枪,也将英制单位作为了枪械口径的常用单位,但是英制单位采用的是子弹的直径。后来法国用自己的计量单位作为长度单位后,英制单位便失去了半壁江山。两种单位在换算过后就会产生有小数点的差异,比如法国的勒贝尔布弹枪和里贝罗勒弹。在使用米制单位时都是规规矩矩的整数,而换成英制单位就是0.3149960的口径。
1978年5月20日,法国又发起了米制公约,得到了德国、俄国等十七个国家的支持。我国于1977年也加入了这个公约,中国制定有专门的法律规范计量单位的使用,所以我们的枪械口径都是用的米制单位。
美国虽然也是采用米制单位,但是由于英国的殖民历史和文化传统,英寸依旧是美国民间和枪械商的惯用单位。所以美国枪械制造商制造出来的枪械,其口径是规规矩矩的整数,而换算成米制单位,后面就得跟上小数点了。
前面讲到子弹口径是根据枪管膛线来确定的,不能大一丝也不能小一毫。所以子弹的实际口径是经过严密的科学计算得到的,这个数字想要是整数,除非是凑巧。为了方便称呼和区别,所以枪械口径可以分为实际口径和名称口径。
只要能对枪械弹药作出区分,不至于将子弹错误填入其他枪械,其实怎么叫都可以。比如98k发射的7.92毫米的毛瑟步枪弹,有时候也被称为8毫米毛瑟步枪弹。这个整数看起来确实要顺眼一些,那么枪的口径是不是越大越好?
口径越大动能就越大,动能越大威力就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但是子弹的最终效果是要对敌方进行打击。那么动能越大的话,杀伤力一定很大吗?
其实不然,大口径子弹意味着火药填充量大,子弹出膛时动能越大,射程也就更远。但是打入人体过后往往是贯穿上,那么传递给人体组织的动能非常小。如果距离远,打不穿人体,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伤害可言。
各种子弹的诞生都是为了更大化提高枪支杀伤力,而战时美军的轻重机枪自动非自动步枪,狙击步枪都是同一口径枪弹,规格为7.62毫米。
但是美国在越战中暴露了7.62毫米步枪的种种缺陷,由于多是山地和丛林重武器,加大了士兵在越战中的负重,也间接降低了弹药的携带量,减弱战场上的火力持续力。于是美国率先开始把枪支口径向更小的方向发展,1964年,世界上第一款小口径5.56毫米的n19三军用步枪横空出世。
小口径枪弹由于体积小,质量轻,使用同样的运输工具时,后勤运输量可成倍提高,所以在战时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后勤供应。而且口径越小的子弹对人体的造成的伤害更大。小口径子弹高速旋转时飞行突然遇到不同的飞行介质,会让他的重心不稳而翻滚,形成空腔效应。
我国九五式自动步枪,八八式狙击枪、九五式班用机枪和零三式自动步枪采用5.8口径子弹,虽然武器小型化有诸多优点,尤其是对近距离的有生力量有巨大杀伤力,但是射程不足是最大短板,所以大口径武器依旧不会走出历史舞台。
现代社会,枪械的研究越来越多,适合各种地形各种场景,五花八门的枪械层出不穷,子弹大小也并非是人为决定,而是严谨科学的产物,所以子弹口径不是整数也只是为了配合膛线,设计出精密的枪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