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苏联在结束对德作战后,宣布对日开战,派出150多万大军,从西伯利亚,突入中国东北边境,向驻扎在此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苏军的进攻下,本来强盛一时的关东军瞬间溃不成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70余万关东军迅速缴械投降。
自1919年起,关东军就不断扩大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势力范围,并于1931年,彻底占据了这一地区。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关东军掠夺东北资源壮大自身,号称是日本军队中的精锐之师,足以“以一敌百”。
但是就是这么一支军队,却在瞬息之间就被苏军彻底击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苏联军队的战斗力真的要比日军强上这么多?
一、盘踞中国东北的关东军
1919年,日本政府为了更好地对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将原先的关东都督府陆军部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这便是关东军的由来。因为那时日本只占领了辽东半岛,并未完全占据整个东北,因此这一时期的关东军实力并不强盛,只有区区一万余人。
直至1931年,关东军的人数也增加至两万人,与东北地区的数十万中国大军相比,数量相差悬殊。但是九一八事变之时,东北军不放一枪,拱手让出了东北地区,使日本得以不费力气就占据了这么广阔的土地。
这件事让关东军在日本国内的地位不断提高,关东军司令部很快便成了日本统治东北地区的最高权力机构,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太上皇”。自此,日本为了彻底占据东北,迅速从国内调集兵力,侵入东北。在短短半年时间,日军就向中国东北地区增派了11个旅师团,并将关东军的编制进行了扩充。截止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关东军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20余万。
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为了达到“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战略目标,日本将原来驻守在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派往了华北等地区。但是,为了防止苏军和东北抗联的进攻,日本又不得不扩充关东军的编制,到1940年末,关东军已经下辖11个师团,总兵力高达40余万人。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企图与德国联合,东西夹击苏联。在日军大本营的决策中就提到,如果苏德间的战争发展对日本有利,那么日本将行使武力,解决掉苏联,以确保北方边界的稳定。为了得以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开始对关东军进行疯狂的扩充计划,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关东军便扩充到了34个师团,总兵力达到惊人的70余万人。
按照日本此时的预计,这一规模的关东军,已经足够胜任北上进攻苏联的作战任务。但是随着苏德战争的发展,日本认为贸然对苏发起战争是极其不明智的,遂打消了这一念头。但是,日本打消了攻打苏联的念头,并不代表苏联会继续纵容日本的法西斯行径。
1945年,百万苏联红军涌入中国东北地区,迅速击溃了关东军。在此战中,关东军的表现令不少人大跌眼镜,因为它实在是太弱了。在苏军发起进攻后,这支部队迅速全线溃败,苏联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基本结束了战事。
在苏联进攻之前,关东军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因为日军的战斗力实际上并不弱。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也曾让英美等国的军队吃尽苦头。关东军战斗力在日本军队中又是数一数二的。那么关东军为何无法抵挡住苏联的进攻,历史上众说纷纭,总结下来主要有两点原因。
二、关东军实力锐减
1904年,日本和俄国曾因为争夺辽东半岛大打出手,自此结下了梁子。日本也一直以俄国为假想敌,谋划要进攻俄国。虽然说后来苏联推翻了沙皇俄国的统治,但是日本并没有放松对苏联的警惕,继续将苏联作为假想敌。
因此,关东军的目标,不仅仅是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殖民侵略活动,还是以东北地区为战略基地,抵御苏军的南下,甚至是伺机进攻苏联。关东军,实际上是日本针对苏联,特意设置的一支“边防部队”。
前文提到,在1941年,日本就曾打算主动进攻苏联,为此将关东军的兵力扩充到70余万人。但是因为苏军的勇猛表现,日本取消了这一作战任务。但在此之后,日本并没有将这70余万关东军解散,还将这一兵力一直维持到了1943年底。
1943年,随着塞班岛、关岛等战略要地被美军相继攻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陷入困境。此外,因为日本同时向多国开战,各个战场都需要大量的兵力维持局面,因此兵力逐渐捉襟见肘。面对如此困境,日本决策层认为中国东北地区暂时不需要太多兵力,便从关东军中抽调出了精锐部队,迅速派往太平洋战场。
但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局面并没有因此有所好转,这些关东军抽调出去之后,基本都死在了那里,再也回不来了。这样一来,关东军实力就遭到严重削弱。据统计,在1943年下半年,日本决策层从关东军中,抽调出了20个完整师团,兵力高达25万余人。而且不光光是士兵,关东军的主要重型装备,如坦克、重炮、重机枪等也都基本被运往太平洋战场。
1945年,日军眼见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回天无力,并且苏联也已经攻入德国,胜利在即,便急急忙忙在国内进行了战争总动员,又组建了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补充进关东军中,此外还从中国关内战场上,抽调出4个师团前往关外。
这样一来,关东军的人数又从45万余人,扩充到了原先的70余万人。但是人数虽然补充上去了,实力却远远不及之前的那70万大军。因为1943年抽调走的那批部队,是最为精锐的部队,现在补充进来的却是临时组建起来,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
而且,这次紧急补充,并没有将重型装备补回来。在苏联进攻之前,关东军可以使用的坦克总量仅有150余辆,作战飞机不足200架,甚至连步枪都无法全员列装,只能用猎枪充数。这支部队已经从原来兵强马壮的70万大军,变成了缺乏重型装备和精锐部队的空壳子。
三、苏联军队的绝对实力碾压
苏联方面很早就已经下定了打击日本法西斯的决心。在1944年秋季就已着手准备对日作战计划。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表示将在欧战结束二到三个月后对日作战。4月初,苏联将大批从苏德战场上下来的精锐部队调往远东。
6月底,苏联最高统帅部制定完成了“对日本作战计划”,决定从外蒙的塔姆查格布拉格,中苏边境的伯力以及滨海地区三个方向实施突击,将日本关东军分割,孤立于中、南满地区,然后彻底歼灭。
7月,苏联组建了远东司令部,基本完成了对日作战准备。此时在远东地区,苏联共有作战部队128个师和40多个旅,总兵力高达157万。此外,还有各种火炮26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00辆,军用飞机3900架。无论从兵员数量,还是武器装备上来看,苏军实力都远超关东军。
8月9日,150多万苏军兵分三路,突入中国东北地区。按照苏联远东司令部的部署。在西线,担任主攻的后贝尔加尔方面军,作战区域为丹东、长春、齐齐哈尔一线以西地区,包括长春、沈阳。该方面军分北、中南三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
在短短数日时间内,该方面军中路右翼便越过大兴安岭,占领开鲁、通辽,进抵沈阳、长春,左翼进抵赤峰。该方面军北路很快便占领了满洲里,紧接着又击破日军的坚固工事,占领海拉尔。在博克图与日军激战3日,才得以攻克博克图,进抵齐齐哈尔。南路,苏军迅速占领多伦,张北,进抵承德。
在东线,负责主攻的是远东第一方面军,作战区域为丹东、长春、哈尔滨一线以东,虎头、哈尔滨一线以南地区,包括哈尔滨、吉林。该方面分为南北两路进攻。南路部队同样兵分三路,向关东军发起进攻,在激战数日之后,中央主攻部队占领牡丹江,右翼与空降部队配合,突入哈尔滨,左翼攻克东宁,进抵吉林。
东线北路,第35集团军渡过乌苏里江,向密山方向关东军第135师团防区进攻。这支部队遇到关东军第15国境守备队凭借国境阵地的顽强抵抗,激战一礼拜才将其全部歼灭。此后,在数日时间内,占领密山,东安,勃利等地。负责北线作战的是远东第2方面军,作战区域为虎头、哈尔滨之线以北,齐齐哈尔、嫩江之线以东地区。该方面军很快便突破黑龙江、牡丹江防线,进抵哈尔滨、齐齐哈尔。
从苏军对关东军的作战过程上看,苏军基本没有遇到太大抵抗。一方面是由于关东军的人数、武器装备不及苏军,另一方面,在兵员素质上,关东军也是大大不如苏军。参加此战的苏军大多都在苏德战场上经历过尸山血海,战斗经验十分丰富,根本不是关东军中那些刚刚组建起来的新部队可以比拟。
此外,在苏军发起进攻之后,长期在此坚持抗战的东北抗日联军,也紧密配合苏军行动,不断袭击日军,切断日军补给线。并且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为苏军担任向导,极大增强了苏军的作战优势。
在此情形下,关东军自然是节节败退,很快便失去了之前所占据的地盘。与此同时,美国向日本投降了两颗原子弹,彻底击溃了日本政府的战斗意志,宣布无条件投降,命令各地日军停止抵抗,就地投降。在此情形下,关东军自然生不出任何抵抗之心,纷纷缴械投降。
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苏军在中国军民的紧密配合下,打垮了令人谈之色变的关东军,结束其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历史。这一战,苏联军队展现出来的勇猛战斗力,中国军民不畏牺牲的爱国热情,都是关东军无法抵挡进攻的主要原因。
关东军在战前的实力削弱,虽然使得战争结束得更迅速,但是实际上,日本战败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日军并不是因为衰弱而最终战败,而是因为他发起的不正义战争,势必会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最终彻底灭亡。
文/乐宇
参考资料:
1、《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目标和结果》,沈志华
2、《苏军对日作战前日本关东军实力的变化及其结果》,邓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