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ng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bang 2021-09-07 156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摘要: “不要放虎!”这句话,是蒋介石留给儿子蒋经国的遗言。这句话里的“虎”,正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蒋介石说这话时,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的张学良,已因事变后护送他回南京被关押了...

“不要放虎!”

这句话,是蒋介石留给儿子蒋经国的遗言。这句话里的“虎”,正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蒋介石说这话时,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的张学良,已因事变后护送他回南京被关押了39年。

蒋介石死时,张学良已经整整75岁,可即便即将进入耄耋之年,他也依旧被这位国民党最高统帅视为“虎”。由此可见,始终被软禁的张学良,是怎样地非比寻常。

39年里,蒋介石为囚禁这只“东北虎”煞费苦心。39年间,张学良的被囚禁地换过无数次,其中,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贵州修文县、台湾新竹、阳明山等地,都曾是他的被囚禁地。

在这些囚禁地中,雪窦山为他的第一正式囚禁地。

在被囚禁到雪窦山前,张学良先后被蒋介石安置在宋子文和孔祥熙的公寓。这期间,承诺到了南京便放他回西安的蒋介石,竟采取无数政治手段对付张学良。最终,在军事法庭判了他十年徒刑后,蒋又宣布特赦,继而又将他交给军委“严加管束”。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蒋介石与张学良

张学良到这时候才明白:政治是残酷的。

他开始后悔,可此时,一切都为时已晚。因为完全不明白蒋介石的真实用意,惦记着东北军的张学良,内心极其忐忑。同时,他还担心蒋介石出尔反尔,不肯履行之前的约定“停止内战,全面抗日”。若真如此,他冒着生命危险与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就等于是“白忙活”了。

在事情没有明朗前,已失去自由的张学良只得为了大局,听任蒋介石处置。

1937年1月16日上午10点,张学良在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特务刘乙光等的陪同下,抵达了奉化溪口雪窦山的中国旅行社雪窦山分社,这个地方,早在十多天前便已停止营业,各个房间也已被收拾妥当。不用说,方圆几里的闲杂人等,也都被清理出去了。

张学良抵达雪窦山后,就有一个连的宪兵警戒整座雪窦山;此外,还有30名特务负责监视张学良的一切动向。担任整个行动队队长的,便是戴笠的手下、中校刘乙光。

刘乙光年已40岁,毕业于黄埔第六期,被通知监管张学良时,他有些不敢相信:“这么大的人物,由我来管?”很快,刘乙光便从戴笠口中知道了:这个任务,分外艰巨,它将不同于以往他面对的任何。

戴笠对刘乙光说:

“张学良现在是在管束期间,他的活动应当受到限制。至于看望他的人,必须先报军统局我这里批准,否则一律不准会见。有的人,恐怕还得先报委座批准才行呢。你们的任务就是看住张学良,一定不能出了意外。”

刘乙光听了后忙道:“明白了,局长。”

戴笠听完刘乙光的答复后顿了顿说:“还有嘛……”刘乙光竖起耳朵听时,戴笠却并不接着说,他在房间里缓缓踱步良久后,摸着自己黝黑的脸上刮得青乎乎的腮帮道:“说起来,张学良也算我的上司,有些事情,你们不要太为难他。”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蒋介石与戴笠

刘乙光听到这儿立马明白了,戴笠是在暗示他:他和张学良私交不一般,他们得看在他的面子上,给他特殊优待。

戴笠说这话,刘乙光很能理解,因为蒋介石组织“四维学会”时,张学良是副会长,戴笠只是一般成员,所以算得上是戴笠的上司。那段时日,张学良给了戴笠很多帮助,他们因此有了情分。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张学良囚禁时,戴笠身为军统局长却事前无情报,自知难逃惩罚的他,硬着头皮去了西安。去时,他随身带的小手枪被十七路军收缴后,唯恐自己无法活着出西安的戴笠便给张学良下跪:要张副司令保他一条命。

张学良扣押蒋介石本也不是想要他的命,他只是想逼迫蒋介石抗日。所以,见戴笠跪下了,他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解下自己镶有珍珠的手枪送给戴笠。张学良的举动,感动了戴笠,这个恩情,他也牢牢记下了。

转眼,情势反转,张学良成了他的掌心物,出于对蒋介石的忠诚,他必须执行“指令”:将张学良囚禁得连一只苍蝇也飞不近身。可出于私人感情,他得护前任上司的周全。更何况,依据他的判断,蒋介石对他究竟怎么个处置法,也并不明朗。

刘乙光职位不高,但也是个明白人,所以,听了戴笠的话后,他当即表示:“自己会尽全力,完成局长交代的。”

戴笠交代完后,便和张学良做了简短道别,随后,他便前往正在奉化养病的蒋介石住处报告去了。

刘乙光的下面还设了一个副队长,叫许建业,是个理财高手,他专门负责各项开支。

话说,蒋介石囚禁张学良可以说是很下血本,这点,从雪窦山招待所的配置便可见一斑。招待所的两个房间被改建成了一个套间,配备了卫生设施,还装置了在当时可称得上豪华的空调。

戴笠不仅为他配了一匹白马,一辆小汽车,还为他准备了一顶抬轿,以任其驰骋平野,任其登山观景。

张学良喜欢打网球,这里给他安排了网球场;张学良喜欢杠子,这里也给他布置了一架单杠;张学良喜欢游泳,之前旅行社的经理钱君藏为他找了一条深度适中的溪水,并做了相应布置……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左一为刘乙光;中为张学良与赵四

张学良的饮食也被进行了精心安排,早餐通常是他喜欢吃的火腿、鸡蛋、牛奶、金山橘;午饭晚饭都有八九个菜,饭后还备有水果或者咖啡。来溪口后,宋子文还专程给他寄来了整箱的可口可乐和外国水果,保证他随时能喝到。

就连张学良喜欢抽的切斯特菲尔德牌香烟,他们也给他安排妥当了。此外,隔段还会有军统局委托中国旅行社为他进行采购。

可以说,此时的张学良除了自由和权力,其他的,他都有!可对于一个志在驰骋沙场的将军而言,自由远比生命更重要。

让张学良耐下性子待在雪窦山的,除了蒋介石的强权,还有他那颗报国之心。他知道,只有自己活着,东北军才能稳,也只有没有内战的中国,才可能团结一致抵御外敌日本。所以,他知道:眼下这时候,只有“忍”才是他的“道”。

蒋介石显然也抓住了张学良的心理, 一旦张学良再生出事端引发内战,那他必将成为中国的罪人,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此前,因为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张学良已经承受“不抵抗将军”骂名许久。

这次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时,他们又提到他的“罪孽”: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这一次,张学良怒了,他将自己只是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替罪羊的事情,全盘说出来了。可南京军事法庭全是蒋介石说了算,他即便再有理有据,也不会有人理睬。

张学良有多恨日本人啊!他的父亲张作霖,就是被日本人活活炸死的啊!所以,日军侵略东三省时,若非有人下令,他怎会“不抵抗”?

为了大局,张学良只能委曲求全,他甚至帮助蒋介石处理西安的事宜。也正因此,他才得到了蒋介石的这般优待。眼下,西安的事情并未完全解决,他的作用还非常大。

蒋介石将张学良囚禁到溪口时,也是怕这个在西安把天捅出一个大窟窿的家伙,趁他在奉化时,又在南京捅一个窟窿。所以,他才想到了“让张学良在安静处读书思过”的法子,把他安置到了奉化溪口。

说来,溪口雪窦山真真是个读书修养的好地方。雪窦山常年清幽僻静、风景优美且气候怡人,关键,这里的文化气息还非常浓厚。雪窦山的妙高台,不仅能登高望远,还是名士苏东坡曾经赏月的地方。

住进雪窦山招待所后,张学良便被告知:他的自由活动范围只能限在六十华里之内,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即便是在这六十华里内,他要稍微走远一点,便得提前报告。若他想去热闹一点的地方,还得请示委员长。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民国时期的奉化景色

平日,即便在招待所里,张学良也没有任何自由可言。

第一天,30个特务便分成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值班。张学良的卧室、饭厅、出入的前后门,都配上了看守,他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处于一双双眼睛的严密监视之下。 旅行社的门口,站上了武装宪兵,并设有游动步哨,任何人未经特别许可,不得靠近一步。

而在雪窦山唯一要道口“入山亭”处,刘乙光布置了一个班的宪兵和四名特务,一面巡逻放哨,一面对上下山的游客严加盘查。

在他们这一轮严密盘查下,雪窦山的游客渐渐就少了。为了防止外界得知张学良的情况,也防止张学良与外界联系,刘乙光派了一个姓江的特务常住溪口镇上的邮电所。他的任务是:对来往于此地的信件进行检查,所有被认为有疑点的往来书信,均要由“刘秘书”先行“审读”。

除以上这些外,他们还指派特务参与地方上的通讯联络工作,控制电台,掌握各种机密,以作为与军统局随时进行联络之工具。

如此严密的“保护”下,张学良纵使插翅,也难飞出雪窦山。

张学良毕竟是个36岁的壮年男子,这样被囚禁着,难免会出问题。蒋介石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一层,于是,他特别规定:张学良妻子于凤至和秘书赵四小姐,可以前来陪他,前提是,不管是赵四还是于凤至,每次只能有一人上山。

于是,住到雪窦山不久后,于凤至便带着几大箱子的物件从英国经上海来到了雪窦山。于凤至回国了解了西安事变的前因后果后,被蒋介石的背信弃义气得大哭了一场。哭完后,她便接受事实,带着大量从国外和上海买回的书籍、物品前往雪窦山了。

于凤至是个思虑周全的女人,到雪窦山后,她将带来的很多物件分给了看守丈夫的刘乙光和特务兄弟们。她这样做,自然是为了让他们对自己丈夫好一些。

于凤至来了后,张学良的心情较以前略微舒展了些,只要得空,他便拉着妻子去爬山。一次与丈夫游览雪窦山时,她竟不小心问出了一个极其残酷的事实——

那日,张学良与于凤至来到雪窦山后,张学良便饶有兴致地和老法师攀谈。因为两人所谈论都是一些佛法之类,于凤至没甚兴趣,她于是便指着寺院正前方长着浓密松林的土岗问:

“这个土岗是不是当初建寺的和尚垒的?里面是不是埋着哪位高僧?”

法师听了双手合十念了声“阿弥陀佛”后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来历。这片长着松树的土岗叫做含珠林。”于凤至因为好奇继续问道:“含珠林?怎么,这土岗是珠吗?”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民国时期的雪窦寺

法师听了往远处一指道:

“夫人请看——这土岗左右的两条溪水蜿蜒,不正像两条摇头摆尾的游龙么,它们到土岗前合为一处。而这土岗,看起来不正像龙口所含的一颗宝珠。所以,很久以来,人们就把这儿叫做‘含珠林’。”

张学良听了法师的话驻足看了一会儿,他发现这土岗还真有点像龙口的“珠子”,看了一会儿后,因又觉得它像个坟墓,他于是又笑着问:“这土岗里是不是埋了哪位高僧啊!”

法师听了颔首笑道:“这里的确埋着个人,不过不是什么高僧,而是唐朝末年起兵反抗朝廷的黄巢。”

“黄巢?”听到这个回答后,张学良吃了一惊,他瞪着眼问道:

“史书上不是说,黄巢死于山东泰山吗?难道还有两个黄巢不成?”

老法师再次念了声“阿弥陀佛”后正色道:

“不,黄巢只有一个。一般的史书上都说黄巢是死于山东,寺里藏有《雪窦寺志》,上面就说黄巢当年兵败远走,到了雪窦山,隐名埋姓皈依佛门。有句诗云‘铁衣着尽着僧衣’,指的就是黄巢。据说,这附近的驻岭村、大晦岭、小晦岭,还都是当年黄巢命名的呢。”

老法师边说边走,他并未留意到:张学良已经像被钉子钉住一般停在原地,他的两眼圆睁着直直地看着含珠林。

良久后,张学良的双眼开始泛红,他心里不住地感慨:“黄巢啊黄巢,当年你金戈铁马,挥师长安,风云一时。没想到你这位‘冲天大将军’最后会落发为僧,居然葬在了雪窦山中,侍立于我的床前枕畔!”

张学良还意识到:蒋介石将他囚禁在此,另有深意。到这一刻,他也终于明白了蒋介石的居心。这时候的张学良哪里还有心思散步,他自顾自地扭头便往回走了,于凤至此时也已恍然大悟,她不禁感叹:“蒋介石将汉卿囚于此,原来用意如此之深。”

含珠林归来后,张学良的情绪明显低落了,他眼里的光黯淡了很多,就连食欲也减退了些。这些,刘乙光等人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实在憋不住了,他们便跑去问于凤至。于凤至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可面对这些蒋介石的耳目,她又怎能说。想了想后,她便搪塞道:“他有头晕的老毛病,这几天犯了。”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张学良(左一);蒋介石(右一);于凤至(左三)等

刘乙光等人虽然有疑惑,却也不好再问什么。

转眼,于凤至到雪窦山已经一个多月了,因为水土不服,加上患上了失眠症,于凤至眼看着瘦下去了。来时穿的一件藏青呢旗袍,这时套在身上竟大了一圈。

张学良见于凤至这样,只好提出让她去上海医院静养一段时期再来。含泪和张学良道别时,于凤至道:“你在山上不能没人陪,身边没个人,我也不放心,你还是把小妹叫来吧!”张学良听了这话当即心里一热,他柔声道:“从前我得势,你对我好,如今我成了这样,你也还是事事替我考虑,大姐待我是真好啊!”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于凤至

于凤至走后不久,赵四小姐便来了雪窦山,来时,她也带了几箱子的各种物件和书籍。赵四来了以后,张学良的心情才跟着好转了些,他又开始带着赵四游山玩水。刘乙光等见了,才终于放下心来。

大约三四个月后,张学良提出:想订阅一些报纸。这个要求让刘乙光等犯了难,让他看报纸,不就等于让他知道外面的事了吗?拿不定主意的刘乙光,只得请示戴笠。

戴笠将张学良想订报的事情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竟大度地说:“可以给他订阅一些管控比较好的新闻类报纸,他不是喜欢看英文画报吗?也可以订一些。”

张学良后来被允许订阅了《申报》、《新闻报》、《时报》和一些无关紧要的报刊杂志,此外,他还托人,从上海运来了一批英文画报和外文杂志书籍,宋子文也经常给他邮寄,每次都有二三十本。

很快,张学良的住所里,便有了专门的书房,书房里有报刊、杂志和各种书籍。没事的时候,张学良就和赵四窝在书房看书、看报。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全面抗日战争正式开始。张学良在报纸上得知消息后,激动极了。他逢人便举着报纸喊:“知道吗,全面抗战开始了,我张学良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刘乙光等发现,张学良脸上的阴霾和忧郁都一同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兴奋、高兴等等。那天,他破天荒地将所有兄弟叫到一块吃饭,席间,他端着酒杯慷慨道:

“我终于等到了抗日这天,弟兄们!你们陪了我这么久,我的心思你们也全明白。我张学良的所作所为,目的只有一个,打败日寇,收复家园!苍天有眼,这一天终于让我等到了!我敬大家一杯,祝贺抗战开始!”

说完,张学良便一仰头,将杯里的酒一饮而尽。干完后,他再次端起酒杯道:

“这一杯酒,我谢谢兄弟们,平日多有麻烦。现在抗战既已开始,我张学良的希望就已实现,即使一死,也可以含笑瞑目了!”

说到这儿时,张学良的声音已经哽咽了,刘乙光等注意到他的眼里有泪花闪动。略微停顿后,他突然提高了嗓门像喊口令一般地大呼道:

“弟兄们!日后大家抗日战场上见!”说完又将一杯酒仰首喝干。

张学良平日喝酒甚少,可这顿晚饭,他一连干了五六杯,直喝到面红如血,额上青筋突爆。

就在那天晚上,酒醒了一些后,张学良铺笔写下了一封给蒋介石的“请战信”,信里,他自请上阵杀敌!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张学良

然而,请求参加抗战的请缨书被送走后,张学良左等右等也没等来回信。那些天,他只每日盯着报纸上关于抗战的消息、东北军的消息。

张学良请求抗战的结果是:被拒绝,蒋介石怎会放虎归山呢!面对这种结果,正值壮年的张学良怎么也不能接受,可除了等待,他又能怎样呢?

眼见上战场的希望破灭了,张学良也不抱什么希望了,他做好了长期住雪窦山招待所的准备。既然是常住,就得住的舒服点,张学良私下拿出500英镑(抵当时法币近2万元),请人就近买了地皮,造了几间雅致的房屋。

房屋盖好后气派极了,楼下天井里有水泥砌成的水池,用打通节径的毛竹管接来泉水,再种上4棵紫玉兰。张学良还给小屋取了个名字,叫水涧岩小楼。小楼环境颇怡然宜人,赵四小姐见了十分开心,她还预备将他们的儿子也从上海接来,在屋子里住住。

就在张学良等憧憬着“搬新居”之际,南京方面发话了:你张学良大胆,竟擅自作主,离群索居,“谁来负责你的安全呀!”

搬新居的希望破灭后,张学良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他满不高兴地说:“罢罢罢,我就老死在这里得了!”

好在,这期间,蒋介石也终于没再找什么“老先生”来给张学良读古文了,如果让他在抗战时期,还这样日日地听老先生讲“呜呼哀哉”,他怕是要拍案而起了。

抗战爆发后不久,蒋介石亲信黄仁霖和张学良四弟张学思来过一次雪窦山。

黄仁霖原是张学良的好友,可因为黄对蒋介石愚忠,两人在政治上多有分歧,继而感情也不那么纯粹了。他这次前来,是带着蒋介石交代的任务而来:让张学良给东北军每个军长写一封信,让他们团结抗日。

张学良听到黄仁霖的要求后,嗤之以鼻,他心道:“蒋介石还是信不过东北军,哎,他们对日本人是有国仇家恨的,他们怎会因为他张学良不在,而不团结抗日呢。”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蒋介石与张学良等

张学良当然没有把心里想的话说出来,对于蒋介石的指示,他只能照做,哪怕这些指示,根本没必要。

因为有黄仁霖在,张学良一直未和张学思说心里话。张学思并不知道大哥的真实处境,所以,看着他一个劲儿地带着自己和黄仁霖游山玩水,他着急得不得了,他心道:“都什么时候了,还玩儿,哎,莫非这雪窦山有魔力,磨灭了大哥的志气了?”

张学良当然看出了四弟的心思,趁着转身的机会,他用极快的速度给弟弟递了一个眼神。正是透过这个极其严肃又满是酸楚的眼神,让张学思明白了:大哥,没有尽想着玩儿,他是有苦衷。

张学思即将结束探视前一天,张学良终于找到了机会和四弟对话。他们借着在书房翻书的空隙,用笔飞快地进行笔谈。张学良首先用铅笔在一叠纸上写下了“现在抗战局势是否已真正形成?”

张学思看了赶紧飞快用笔回答道: “全民已经动员,将士群情振奋,中日必有大战。”

“东北军近况如何?是否有人弃战?”张学良又写下一行字。 “官兵们莫不望早日开战,打回老家,收复失地。”张学思望大哥一眼,又写道:“全军上下都盼你回去号令抗日。”

张学良看到这行字后,长叹了一口气后,接过笔重重地写道:“自由二字,渺茫,很渺茫!”看到这几个字后,张学思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张学良看了忙继续写道:

“多看进步书,回东北军去,抗战到底!”

看到这儿后,张学思便明白了,大哥已将希望寄托到了他的身上,他不再对自己抱希望了。那一刻,张学思忍不住哽咽着叫了一声:“大哥!”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张学思(右一)与张学良(前)

抹了把泪后,张学思接过笔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道:“大哥的话我一定办到!”写完便掷笔于案上,紧紧抓住张学良的一只手,又痛呼一声:“大哥!”

第二天,张学思便离开了,这次离别时,张学良执意送了很远,两兄弟似乎已经隐隐感觉到:这,是他们此生的永诀。

张学思后来果然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他参加了抗战,并且成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真的打回了东北老家,且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之一。

送走张学思后不久,雪窦山的张学良住所竟然发生了一次火灾。在这次火灾中,中旅社招待所焚毁无遗。张学良一幅张大千为他画的画作,也在火灾中被烧毁。

火灾后,张学良一行被迫移住雪窦寺。

入住雪窦寺的当晚,张学良对赵四说:“我尝够了无家可归的滋味,现在又知道什么叫‘无立锥之地’了。”可赵四小姐却发现:当晚,张学良睡得特别地安稳!

36岁张学良被软禁雪窦山:30特务日夜监控,赵四和于凤至轮流陪护

被囚禁期间的张学良与赵四

在雪窦山的暮鼓晨钟、青灯黄卷里相伴了几天后的11月9日,张学良便被移往安徽黄山进行囚禁。自此,张学良持续九个月的第一幽禁生涯就此结束。

离开时,张学良留信嘱托中旅社经理:将他所建的三开间粉墙小楼,赠予雪窦寺方丈。

1988年5月,国家拨款复建“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复建后的雪窦山张学良囚禁地,有一个小庭院,一幢小楼,两座塑像。两座雕像,分别是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的,张学良的雕像下,是周恩来的题词:“千古功臣”。

今天,张学良离开雪窦山第一囚禁地已经85年了,但这里,依旧流传着关于张学良将军被囚此地时,时人所作的诗歌:

“梵宫小涧西,少帅昔幽栖。观瀑峭崖挂,听禽深树啼”。

可叹,雪窦山长眠的黄巢,其最终结局是落发为僧。而同为英雄的张学良,却是被囚半个多世纪,并最终客死美国……

住雪窦山时,张学良曾为自己“可能会落到黄巢一般结局”而感伤。不曾想,他的最终结局,竟远比黄巢的结局更令人唏嘘!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