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开国名将,幼时被卖,童年历经坎坷,年少时选择参军报国,一生立下战功无数。万里长征,平型关大捷,大大小小的战役都有他的身影。而当他衣锦还乡之时,当年的老父亲已然认不出他来。
老天开眼,让苦难化作他成功路上的奠基石,为国尽忠。他为人低调,以至于他的名字并不如其他将领那般响亮。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将领究竟是谁呢?
开国中将曾国华
3岁被卖 年少离家参军
1910年2月,在广东省五华县一个农村家庭,一个名叫曾国华的婴儿诞生了,但这声响亮的啼哭并未给这户贫苦的人家带来半分欣喜,反而让他们陷入更深的愁云。这已经是这家的第十个孩子了。
尽管父亲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拥有一份勉强能糊口的工作,但他那点零星的收入对家里众多的人口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哪怕再省吃俭用,也还是难以负担起家里的开销。
辛酸的三年过后,父亲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家里年纪最小的孩子曾国华卖了。一方面,是想换些钱财来贴补家用、缓减家庭压力,好让家里其他人能活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个可怜的幺儿能遇着一个好人家,不用跟着自己受苦。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曾国华被送去的这户吕姓人家偏偏不是什么正经人家。曾国华的这位养父,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瘾君子,平日里靠着风水算命等忽悠别人来赚点小钱来养家。
本来日子还算平静,但没过几年,曾国华的养父母生了自己的儿子。从那之后,曾国华的苦日子就开始了。
他成了这家多余的那个人,养父母基本不管他的死活。不仅家里所有的重活累活都落到了他头上,养父母稍有不顺心就拿他出气。轻则辱骂,重则殴打,年幼的曾国华身心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但是他不甘逆来顺受,心中总冒出逃离的想法。但旧中国的百姓,每个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离开,他又能去哪呢?
十四岁那年,在一顿毒打过后,不堪虐待的曾国华终于下定决心,离家寻找新的出路。他宁愿死也要死得有意义,而不是活活被养父母打死在家。
此时的国内环境正处于动荡之中,国民党在大幅招兵买马。于是,曾国华打算去试试参军。毕竟,对当时年少的他来说,想要独自一人在这乱世之中生存,再也找不到比从军更好的路了。
或许是老天垂怜,又或许是天生适合这行,事情进展得十分顺利,曾国华不仅成为了国民革命军中的一员,还跟随部队一同参加了史上著名的北伐战争。这开启了他的从军生涯,也奠定了他传奇一生的开端。
但接下来的日子改变了他对国民党的看法,迎来了投奔中国共产党的转折点。
抗敌报国 开启长征之路
国民党军队作风自由散漫,动不动打骂士兵、随意欺负平民百姓、克扣军粮等都是家常便饭。曾国华早就对国民党的这些恶劣行为感到厌恶,充满正义感的他向往纪律严明、为民着想的中共红军,认为他们才是中国发展真正的引导者。
可惜,他主动表明想要加入共产党,却碍于自己仍是国民党军队的身份,并没有被接受。
直到1931年9月的到来,给了他转变的机会。当时,曾国华所在的国民党军队第五十二师。
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战争中,被中共红军一举歼灭,这让曾国华获得了自由,他选择加入中共红军,而红军也十分欢迎他的到来,让他成为了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中的二连的一份子。
次年2月,曾国华跟随中央红军攻打赣州。战况激烈,曾国华不幸负伤。但在战火中,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不顾伤痛,面对强敌丝毫不退缩,奋勇向前,冲锋陷阵。由于他英勇的表现,被支部委员黄龙明赏识,并经他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漳州战役行军途中,曾国华部队被突发的山洪拦住了去路。身强体健的他,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不光负责抗步枪武器,还帮助行进有困难的战友过河。
在这场战役中,曾国华部队负责阻断国民党军队的退路。他一马当先,将逃跑的国民党军队悉数俘获,立下战功,顺利被选为班长。
接下来,曾国华一连参加了好几场战役,黄陂战斗、草台岗战斗、第四次反“围剿”行动等,皆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在攻打乐安县城时,曾国华的下腭被炮弹击中,必须通过手术才能取出卡在皮肉里的弹片。
当时的艰苦环境里,没有任何手术工具,甚至连麻药酒精也没有。情况紧急,只能改用菜刀割开受伤部位,用白酒消毒。曾国华趴在地上,让战友抓住自己,忍着疼痛进行手术。伤还没好,他又迅速地投入了战斗。
正是凭借着这股英勇的奋斗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气魄,曾国华陆续被提拔为排长、连长,深受上级的器重。
由于“左”倾错误,中共红军陷入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不得不调整战略,曾国华跟随红军部队开启了万里长征之路。
1936年2月,曾国华所在的红一军团第二师经过长征跋涉,来到了陕西省绥德县沟口。在这里,他们接到了一项任务:要保证红五团能够顺利突破黄河天险。在这关键时刻,曾国华因平日里表现突出,被任命为渡河突击队队长。
临危受命,曾国华内心感到光荣的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变得无比沉重,但他信心十足,并不退却。在经过短暂又紧张的训练和准备后,曾国华先熟悉了地形,又把林彪指挥下达的突击任务细节在心里复刻了几遍,他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任务。
天色渐晚,突击队在指定地点集合待命。曾国华带领队伍在红五团的最前方前行。夜晚八时整,随着上级的一声令下,曾国华领着突击队伍驾驶着小船,穿越凶险的急流,直冲对岸。
他们屏住呼吸,直盯着目的地,越接近对岸,内心便紧张一分,随时提防着可能到来的突袭。突然,在临近靠岸的时候,枪林弹雨霎时迎面而来。曾国华身边的几个战友猝不及防,死的死,伤的伤。
为了稳住军心,把任务放在第一位,曾国华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住,不能动摇,不能退却,胜利就在前方。
好在他们离岸边已经非常近了,等船一靠岸,突击队员们一个个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措手不及,完全没料到中共红军竟能突破他们的封锁线。
突击队攻下了他们的阵地。曾国华立刻发出信号,红五团便渡河而来支援,任务圆满完成。在这次任务中,曾国华的勇猛和担当被大家赏识,被誉为“突破黄河天险防线的战斗英雄”。
曾国华在长征取得胜利后,还参加了东征战役,都获得了全胜。他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战术战略,颇具领袖风范。
平型关一战成名 终成将领
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全民族抗日的开始,国共终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残忍的日本兵对中国民众的所作所为天理难容,激发了每个爱国人士的奋勇抗争。
当时的曾国华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营长,身为华夏儿女和共产党员,曾国华决定,一定要保护好他身后的平民百姓,要让这些狠毒的日军血债血偿,永远的离开这片土地。
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相比之下,八路军的战备显得格外单薄。
因此,经过数次苦战,八路军仍处于劣势,难以取得突破。连日的胜利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平型关一战显得尤其关键。曾国华部队在平型关战役中的主要职责是占领高地,并阻截伏击圈内的日军部队。
日军来势汹汹,飞扬跋扈,用先进的武器对八路军展开狂轰滥炸,曾国华率领部队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他们武器落后,且弹药有限。
在一阵猛烈的对战后,曾国华部队的火药用尽了。他们在长枪上绑刺刀,甚至捡起四周的石头、木棍等一切能够得着的东西充当武器。每个战士都用生命作盾牌,来抵挡日军的进攻。虽然中共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这场惨烈的战争最终以八路军获胜而告终。
而平型关战役也是自抗战爆发以来,我国取得的首次大捷。这一战共歼灭敌军数千人,彻底粉碎了日军战无不胜的“传说”,让他们见识到了中国军队的勇猛和刚烈,同时也大大鼓舞了军民士气,为之后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后来,曾国华被调到后方,负责保障运输队运送抗击敌军的物资。他一路警惕,全副武装,袭来的日军都被打得落荒而逃,顺利护送物资到达目的地。为了趁胜追击,曾国华还率领各组织部门动员群众武装抗战,全民齐心协力,共同歼灭逃窜的日军。
在抗战期间,他带领战士们取得了节节胜利,还缴获了不少武器装备,充实了红军的武装库,还把收缴来的粮食物资等分放给当地穷苦的百姓们,受到了百姓们的赞赏与爱戴。
曾国华为人谦和勇敢,善于提高士气,又能打胜仗,手下的士兵们都十分认可和尊敬他,愿意跟随他出生入死,报效国家。经过中央领导的亲自提拔,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将领,威名远播,深受敬仰。
担任空军军长 虚心学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曾国华被任命为陆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1951年至1954年被任命为空军军长。
空军于他这个陆军士兵而言,是个全新的领域。曾国华在此前对于空军部队并不了解,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面对中央赋予的使命,他仍欣然受之。曾国华坚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自己肯下功夫,一定能胜任。
于是,他一边勤奋刻苦地去收集、钻研我国空军的相关资料,甚至还远赴安东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进行学习;一边虚心向同事及专业人员请教,他不耻下问,不分年龄身份、职位高低,只要技术好、知识足,都是他的老师。
他还结合所学亲身实践,为了能更快胜任岗位,曾国华竭尽所能发展自身,掌握岗位所需。
三年的空军军长经历,使得曾国华掌握了丰富的空军知识和实操经验,随之升为东北军区、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在1955年9月,曾国华被授予中将军衔,这于一个身经百战的士兵而言,是个莫大的荣誉。而这,也使得曾国华在抗战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来,曾国华在岗位上不断学习和积累,每一项工作都尽心尽力去完成,一步步被中央领导提拔。从空军司令员到空军党委常委,曾国华的努力都未曾被辜负。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多枚荣誉勋章加身都是对他的肯定。
满载荣誉而归 老父认不出
当战功赫赫的曾国华荣归故里之时,儿时的一切早都变了样。
当年那个在艰辛中摸爬滚打长大的孩子,如今已成了的功绩卓著的开国中将。不仅街坊四邻,连自己的亲人都认不出他了。大家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穿着一身笔挺军装的将领竟是从他们这个穷乡僻壤之地走出来的。
而当年选择卖掉他的父亲,已经九十岁了,更是认不出他来。当曾国华自报姓名时,他还连连摇头,以为自己听错了。谁能想到,一个在三岁时被卖掉的孩子,竟能在多年后满载荣誉而归,而且第一时间认出了自己白发苍苍的老父亲。
在曾国华的耐心叙述下,父子俩终于成功相认。曾父激动得泪流满面,愧疚、懊悔、欣慰一齐涌上心头,却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作四个字——“老天有眼”。
这个家里年纪最小的孩子,成为了家里最有出息的孩子。作为父亲,他亏欠太多。在悔恨之余,看着这个保家卫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的孩子,曾父又觉得十分自豪。
这突如其来的团聚和相认又何尝不是老天开眼,让他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还能见到这个自三岁起便未曾谋面的孩子。而老天属实是公平的,让他的小幺儿在历经磨难后成为铁血男儿,成为给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巾帼英雄。
而对于当年虐待他的养父母,曾国华却拒绝见面。虽说养父母对他也算是有养育之恩,但他并不想回忆起当年的痛苦生活。养父母给予他的只有重压和冷漠,以及无尽的打骂。那段时光给他的心里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成了他不愿触碰的伤口。
这些伤痛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也使得他在抗战中不屈不挠、奋勇向前。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结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曾国华的童年遭遇令人唏嘘,但苦难未曾磨灭他的心志。苦难使得曾国华的心志更加坚韧和顽强,成就了他迎难而上、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最终成为一代中将,青史留名。
缝隙里的树根往往最结实,霜打的柿子通常也最甘甜。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有上好这门课,才能走出精彩的花路。
参考文献
[1]东方.红军不怕远征难[J].湘潮. 2020,(06):17-21
[2]程雪,李伟欣,赵婉姝,史利鹏.亮剑平型关:胜利捷报穿越时空[J].解放军报.2021-07-07(008)
[3]开国中将:逝去的历史背影[J]..党史博采(纪实).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