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ng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bang 2021-09-11 120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摘要: 翻开陕西诸多县的县志,总能看到密密麻麻抗战烈士的名字和他们的籍贯出生地,后面注释写着:牺牲于山西中条山。山西,人称表里山河。它与西面的陕西,以黄河为界。而黄河的东岸,则有一座山脉,...

翻开陕西诸多县的县志,总能看到密密麻麻抗战烈士的名字和他们的籍贯出生地,后面注释写着:牺牲于山西中条山。

山西,人称表里山河。它与西面的陕西,以黄河为界。而黄河的东岸,则有一座山脉,名叫中条山。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在八十年前的那场保卫战中,究竟有多少陕西男儿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中条山,没让日军跨进陕西一步。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并迅速占领华北,进而进入山西。当时的山西王阎锡山和卫立煌殊死防御,在经历了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之后,最终还是不敌日军的机械性强大兵力,先后丢掉了大同、忻州和太原等地区。这期间唯一的亮点就是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辎重部队,取得大捷。

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山西黄河岸边的风陵渡,对岸就是陕西的东大门潼关。关中危矣!

当日军兵临黄河岸边的风陵渡进逼潼关的消息传到西安后,时任西安行营主任的蒋鼎文仓皇失措,弃城而去。当时的陕西省政府主席是陕西西安人孙蔚如,他向陕西乡党盟誓:“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同时向蒋介石请战,并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孙蔚如

孙蔚如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国军38军的军长,这支部队是由杨虎城的17路军在西安事变后缩编而来。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杨虎城把自己一手带出来的17路军交给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孙蔚如,并一再嘱咐,一切以抗日为重。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杨虎城

当时的日军想要进入陕西关中,就必须先要渡过黄河,要渡过黄河,就必须要占领黄河的三大渡口蒲津渡、风陵渡和茅津渡;要占领这三大渡口,必须先占领黄河岸边的中条山。

所以,中条山对于陕西,对于西北,对于西南,对于当时的陪都重庆,都显得异常重要。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日军倘若占领了陕西关中,向西可以攻占甘肃、宁夏,甚至新疆;向南可以进入四川盆地,进而攻占战时陪都重庆;而向北就是革命根据地延安。所以,中条山无论如何也要死守。

1938年7月,38军扩编为31集团军,孙蔚如任军团长,下辖38军(军长赵寿山)和96军(军长李兴中);17师和177师番号保留,师长分别由耿子介、陈硕儒担任。随后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山西永济,古称蒲州,是晋西南名城,紧靠南北走向的黄河,与风陵渡成南北直线,是守护风陵渡的前沿要塞。

孙蔚如在率军渡河前,趁着日军刚进入晋西南,还没驻扎稳定,派46旅旅长率部先期过河,占领了永济城,并在城外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随后又调在河西(黄河以西陕西境内)执行防河任务的警备一旅张剑平团进驻永济城,担任守城重任。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1938年8月8日,日军牛岛师团七十七联队所属炮兵、坦克、空军等作战部队约三千余人,越过重重防线,在今山西永济市城西街办西姚温村、原永济县城所在地的蒲州老城一带和驻守的第31军团官兵展开血战。

拂晓时分,日军地面上几十门大炮同时向永济城外的东原阵地开火;空中的飞机疯狂地进行狂轰滥炸。从中条山下的西姚温到黄河岸边的永乐庄,中国军队20多里的防线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在东原防线上指挥作战的是陕军名将孔从洲,为了鼓舞士气,孙蔚如的军团指挥部就设在中条山的最西端、半山腰上的六官村。

黄昏,日军出动装甲部队,天上飞机,地下坦克,向东原阵地扑来,孔从洲命令17师补充团(102团)团副杨法震带领一个营绕道日军背后,从后袭击敌人。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杨法震率一营士兵一路冲杀,先后灭了敌人的警戒哨、端了敌人的预备队、炸毁了日军增援的汽车队。一连数日左冲右突,神出鬼没,搅得日军后方大乱,大大缓解了中国守军主阵地的压力。

1938年8月15日清晨,日军调集1200多人,向杨法震的守防阵地扑过来。杨法震在指挥打退敌人4次进攻,亲手击毙了十几名鬼子后,与300多名陕西男儿魂归永济。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日军眼见东原防线的主阵地久攻不下,便绕道去攻打中条山北麓的制高点尧王台,在经过一场血战之后,陕军成功守住了尧王台。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尧王台

日军从尧王台败退后,又迂回偷袭,一夜之间占领了东南方向的西姚温、解家坟、万古寺,使得中国军队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

此时的永济城外,日军已经突破东原防线,兵临城下。在六官村坐镇指挥的孙蔚如急调有“铁军”之称的教导团去夺回万古寺。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教导团三营营长张希文一马当先,在收复了万古寺后,又逆袭西姚温。战局瞬息万变,由于通讯的中断,三营被日军围困在了西姚温,经过一夜的肉搏,该营全部壮烈殉国。这一战,为部队主力及炮兵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政府在修建太(原)风(陵渡)高速公路时,在西姚温村附近的田地里一次性就挖出了六百多具尸骨,后经有关部门确认:被挖出的这些尸骨均为当年和日军作战牺牲后的第三十一军团教导团三营官兵。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第三十一军团教导团三营官兵抗日纪念碑

1938年8月17日,日军从东、南、北三面(西面是黄河)包围了永济城。张剑平团长带领全团官兵坚守城池,但在日军炮火强烈轰炸下,最终城破。城外的护城河内被双方士兵的尸体堵塞,变成一条“血河”。 城内的中国官兵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连炊事员也抡着菜刀杀入敌群。永济城失陷,陕军500多名官兵为国捐躯。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永济城墙上的弹孔

永济失陷后,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在永济和风陵渡之间的韩阳镇筑起第二道防线,在当地民众的支援下,以灵活机动的战术阻击日军。期间,团副魏鸿纪多次带队插入敌后,奇袭敌营,日军一时风声鹤唳,在一次奇袭完成后,撤退的时候,魏团副不幸遇难,年仅25岁。最后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孙蔚如命令教导团撤出韩阳镇,永济战役结束。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陕西省警备第一旅第一团永济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永济战役,尽管从表面上看是陕军失利了,但是这场战役为陕军主力的到位赢得了时间。

在孙蔚如渡河作战之初,主力38军及529旅还在赶赴中条山的路上,因为国共合作期间,38军归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将军指挥,当时正在太行山一带游击作战。主力没到位,中条山的防务也没有部署妥当。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永济战役后,陕军主力集结到位,中条山防务基本就绪。日军虽然占领了永济和风陵渡,但惧于守在中条山防线的陕军会断其后路,仍然不敢渡黄河。

1938年11月,第31军团改编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下辖第38军和第96军。第38军军长赵寿山,下辖第17师和第55师。第96军军长李兴中,下辖第177师和新编第14师。

日军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既然风陵渡无法渡河,日军又把目光瞄准了黄河上的另一渡口茅津渡,从茅津渡渡过黄河就是崤山,占领崤山可以北控山西、东据河南、西进关中。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日军把目标对准茅津渡后,1939年5月29日开始对茅津渡进行大扫荡。起初规模不是很大,直到6月6日凌晨,日军数十门山野炮同时响起,对中条山进行无差别的狂轰滥炸。日军兵分九路一齐围攻芮城与平陆交界的陌南镇,驻守陌南镇的是第4集团军96军主力177师。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177师的第一道防线云盖寺很快被日军突破,师长陈硕儒率部退守至陌南镇外,日军几十辆坦克又摧毁了镇外的防御工事,陈师长只好退至镇内,一面顽强阻击敌人,一面等待38军增援。

然而38军在驰援的路上被日军包围封锁,另一支驰援部队被日军围困在中条山南麓的茨林沟无法脱身。最终陈硕儒没等来援军,陌南镇失守。177师被日军逼到了黄河岸边。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面对日军越来越小的包围圈,年近半百身材瘦削的陈硕儒硬是带领陕军男儿杀出了一条血路并突围成功。

突围后的177师趁着日军主力都去追杀中国军队,镇内空虚,又杀回了陌南镇,之后又带着队伍穿插中条山腹地休整数日,收陇散兵后又杀回了陌南镇。此举成为这一战役中的一段神话。

当时177师突围时有两支部队没有跟上,他们是新兵团和工兵营,分别被困在了黄河边的许八坡和马家崖。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亲兵团有1000多人,都是17所左右的新兵,小战士们在黄河滩与日军舍命拼杀,在牺牲了200多人后,剩余的800多人被日军逼上了黄河岸边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悬崖。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身后是咆哮的黄河,前面是张牙舞爪的日本鬼子,放眼望去,四周都是重峦叠嶂,黄河对岸的关中是他们的故乡。

一位身负重伤的战士,双膝跪向关中的方向大喊:“大,妈,儿不能为你们尽孝了,先走了!”。众人都向着关中的地方集体跪拜后纷纷跳入滚滚黄河。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而最后跳入黄河的士兵,是一位旗手,他双手紧紧攥着军旗,军旗已经千疮百孔,他仍然双手高举,吼着秦腔《金沙滩》跳进了黄河。

几乎在八百壮士投河的同时,在相距十余里的马家崖,177师工兵营200多位士兵也扑进了滚滚黄河。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事实上,当年跳入黄河的,远远不止八百人,而是三千人。这三千人,几乎全是尚未经过训练的新兵和学生,他们刚刚来到中条山战场,连枪支都还没有领到。

当时没跟上部队的还有96军军部几十名机关的女兵,当她们走投无路时,手拉手从沙口滩走进了黄河被湍急的河水吞没。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在随后的黄河滩公祭大会上,陕军的将士们一律臂挽黑纱,孙蔚如总司令面对黄河,眼含热泪,攥拳起誓:此仇不报,我孙某人自当引颈自戮,以谢国人!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在随后的战斗中,李兴中、陈硕儒率96军主力177师杀回陌南镇,击溃日军;孔从洲的46旅从夏县折回,封锁了平陆境内的南北通道张(店)茅(津渡)大道;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应孙蔚如请求,指令黄河南岸的友军用炮火封锁了黄河河道。骄狂一时的日军终于被中国军队四面包围。之后中国军队向被日军占领的茅津渡发起全面进攻,日军全线崩溃。这就是中条山保卫战中的“六六战役”。

此次战役中陕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近万名官兵壮烈殉国。仅黄河沙口滩一带被日军枪杀的中国士兵和百姓达四五千人。黄河里满是浮尸,成为抗战时期黄河的第一次“大漂尸”。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多次遭遇重创和失败,使得日军恼羞成怒,他们积蓄力量,谋划向中条山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

六六战役后不到半年,驻守中条山陕军李家钰的第47军升格为第36集团军,调出中条山,使得原本兵力就不足的第四集团军更是捉襟见肘。孙蔚如从抗日大局出发,未提出异议。只是对中条山的防务做了重新调整,战术也从死守改为灵活机动的协防作战。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日军计划又一次的大扫荡,孙蔚如事先也得到了敌军的情报,经过与参谋长陈子坚、秘书长李百川以及赵寿山、李兴中等将军磋商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日军诱至平陆东部的望原一带,设伏兵以击之。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战斗打响后,中国军队故意边打边退,直到把日军的主力引诱到望原一带。这次战斗的主战场就在望原、淹底两个山头,两山之间有一道深沟,沟底是一条宽约30多米的小河——洗耳河。

决战的那天清晨,中条山突然来了一股倒春寒,雨雪交加,狂风怒号,碗口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赵寿山趁风雪之夜,调动前线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日军,一夜间将望原周围的鬼子打得狼狈逃窜,收复了大部分被日军占领的村落。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当日军从望原以北的张店据点扑向李振西防守的望原高地时,李振西将一个炮兵营摆在半山腰,将5个步兵营排列在炮兵两侧,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挺重机枪,形成一条钢铁防线,在三日之内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十次进攻。

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铁血虎将李振西命令一营营长殷义盛(共产党员)抽调100名不怕死的战士组成敢死队,每人发一箱手榴弹,冲下山去,收拾日本鬼子。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100名后生齐声怒吼:“杀敌报国,在此一举!”,100条陕西汉子呐喊着冲下山去,趟过洗耳河,冲入敌阵,一排排手榴弹炸起漫天烟雾……日军全线溃退,而我百名敢死队员也多半阵亡。

中国军队各路人马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中条山东部的山头,对日军形成包围之势。望原的这场战斗打得昏天黑地,日军半数以上被击毙,战斗持续数十日,以中国军队大捷而结束!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在防守中条山期间,和八路军过从甚密。当时的陕军中抽大烟是常态,上到将领,下到士兵,皆是如此。后来受到八路军的影响,逐步戒掉了大烟,而且军纪严明,决不允许扰民,这在当时的国军中是不多见的。正是因为与八路军交往过密的原因,1940年10月,孙蔚如接到蒋介石的调防命令,被蒋介石调到了中条山以南的河南驻防。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孙蔚如的这支陕西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3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第4集团军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而日军也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关中。

为什么陕西军能够如此强悍?一位老兵这样回答:“身后就是我们的家乡,就是我们的父老妻儿,我们能不拼命?”

中条山下的陕西英魂

这就是陕西军人的中条山保卫战,后世总有人把中条山保卫战和中条山战役混为一谈,这其实是不对的。

中条山保卫战,发生在中条山战役之前。以第四集团军为主力的中国军队,坚守中条山将近三年,官兵同心,军民一体,让日军始终无法越过这条长度约为160公里的山脉,让日军占领西北和西南的战略计划,在这里止步。

中条山战役,是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溃败,国民党军队牺牲被俘八万人,蒋介石称之为“抗战中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战役,失败了;但是中条山保卫战,我们胜利了。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