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1年至1945年,日军侵华14年,全面抗战8年,日军先后侵略中国27个省份,其中全部沦陷省份9个,部分沦陷省份13个,被直接统治的直辖市5个,可是在关中地区就有这样一个省份,日军从未侵略过,那就是陕西省。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随着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寇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战火一度蔓延至整个华北平原。
俗话说“欲统中国,必据关中”。陕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是抗战时,日军占领临省山西8年,河南部分地区也相继沦陷,为何独独没有攻下陕西?
1. 地理位置
陕西省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东南与河南、湖北等地接壤,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川渝地区,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当时日军进攻陕西有三条路径可选:
一是从内蒙古的西部迂回进入陕北,但陕北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二是河南的西部进入陕西境内,这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河南的西部城市为古都洛阳,洛阳位于南太行一带,日军攻占河南时屡次在洛阳失手;
三是从山西强渡黄河,这无疑是最坏的打算。黄河水相比长江来说水小,不能用军舰,只能用小船或者羊皮筏子渡河,小船载不了重武器,只能载些轻武器。而且就算渡了河,我军依靠天险,日寇依旧成了我们的“活靶子”。
2. 兵力把守
内蒙古一带是国民党的军事重地,有西北军和马家军据险而守,西北军和马家军性格勇猛彪悍,战斗力极强,所以日军试探过后发现行不通就作罢了;
河南西部的国民党有汤恩伯、刘峙等中央军精锐把守,而且兵力与武器装备充足,日军也很难打下来;
一方面山西阎锡山的晋绥军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日军的兵力,另一方面日军虽然对神府县、葭县、吴堡县等河防发动过渡河进攻,但都被陕甘宁边区的战士们血性击退,所以说强渡黄河这条线,日军是屡次尝试而后被迫放弃的。
3. 战略重心
兵力不足,战线太长,补给供应不上。自古以来,占领山西之后,都会一面占领陕西,进入川渝,再顺流而下,逐步蚕食南方地区;一面进入华北,进逼中原,这样退可守,进可攻。
可是这样走的话,对于人丁不太兴旺的日本来说,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毕竟日本人的兵力有限,战线拉得太长,他们不只忙不过来,连基本的后勤补给都供应不了。要知道日本虽然侵略大半个中国,但是很多沦陷区的日本守备体系都是非常薄弱的,这也是后来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我军能很快收复失地的重要原因。
海陆日军矛盾尖锐,战略重点转移。日寇的目的就是北路陆军与南路的海军汇合,在武汉会战后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重新逼到谈判桌上。日本的陆军出身长州藩,海军出身萨摩藩,立场不同的两个军种在战场上也是互相内斗。
在战略部署上,日本海军希望占领东南亚,而陆军希望向北占领俄国的远东地区。可是随着中国第二战场的开辟,日本陆军就不得不妥协,配合海军南下,将战略重心转移,进而投放大量兵力在南方战场上。这种战略部署,也极大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战局的压力。
抗战后期,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屡次遭到重创。眼看美国人就要打到家门口,日本人不得不从中国战场上调动一部分精锐,投入太平洋战场。这样一来,侵华日军在南方战场尚且顾及不暇,更别提华北战场了。在华北战场,他们只能守,但是不能攻。
不过地理位置、我军的兵力把守等都是外因,只能延缓日军侵占陕西的进程,而他们没有攻下陕西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原因还是自身兵力不足和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
古人云:“贪心不足蛇吞象”。日军的蓬勃野心,也让他们最终无法占领我泱泱中华的片寸土地!